三国演义中,只有三人活得比较久,但从开头活到最后的只有一人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对《三国演义》的一种通俗化解读。 #生活知识# #文学名著#
说个冷知识,《西游记》大约写了386人(妖怪),《水浒传》一共写了827人,《红楼梦》一共写了975人,而《三国演义》是1191人,然而有意思的是在英国扛旗世界记录中,维持世界上人物最多小说记录的是《水浒传》,可见四大名著最厉害的点不仅仅在于人物塑造、情节构造、思想价值、艺术价值,连数人物大家都数不明白!
那么你又是否知道《三国演义》1191人中,哪三个人活得最久,哪个人活到了最后吗?也不卖关子,活得最久的三个人其实是司马懿、孙权、廖化,其中司马懿生卒179年到251年,生卒182年到252年,廖化出生日期不知道,不过于264年卒,也就是说这些人最晚也是在264年,刚好是刘禅说“乐不思蜀”,司马昭为晋王的这一天。
而活到了最后的那个人自然就是廖化,廖化在《三国演义》中是开头《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出场,当时关羽赶车仗,行了30里却没有看到,正心慌意乱,突然有人大叫他的名字,这个人就是廖化了,彼时他还是一个“黄巾锦衣,持枪跨马”的少年,刚刚放走了被杜远劫掠上山的刘备两夫人,意气风发。
不过《三国志》中的廖化非常优秀,《三国演义》却将他处理为了一个背景板,而且还是关羽的死忠粉,前面救刘备的两位夫人就是为了投靠他,后来还要护送关羽走,又要给关羽钱财,只不过关羽觉得他是黄巾党没有同意,直到刘备攻下益州,他得以投入蜀汉,才能跟关羽近距离接触,但那也已经是《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的故事了。
甚至所有人都赞同《扫迷帚》第二十四回中的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认为这句话是对廖化的人生写照,是对他的能力,他的命运,也是蜀汉未来的精确概括和总结,因为之后他就遭遇了一系列的变故,但这些变故又很零散,不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生,或者说就好像一盘菜里面颗粒状的某种可有可无的调料。
但廖化绝对不是一种“备选”,就算《三国演义》将他淡化,还是能看到他的辉光,起初是和偶像关羽一起守荆州,廖化是一个单纯的人,上了战场就奋勇杀敌,不做他想,所以总是一马当先,甚至关羽战庞德时,他能独自一人率兵攻打樊城,樊城这时候的将领还是曹仁,但他丝毫不惧,坚守岗位,非常可贵。
虽不防跟关羽一起拼杀了没多久,对方就大意失荆州,被围麦城,廖化却能单骑突围前往成都、上庸向刘备和刘封求救,可刘备太远,鞭长莫及,刘封竟至于见死不救,廖化心中又气又急,不惜“叩头出血、大恸告求”,只是依然没有换来对方的援兵,219年冬天关羽被杀,廖化等人被迫入孙吴。
廖化却是个“死心眼”,他就是不想给孙吴卖命,他决定要回去,《三国演义》中没有说到这一段,只在《三国志》有强有力的数语: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千里走单骑”,而且更难,他先要潜伏2年再诈死,又要带着老母。
幸好最终顺利到达了蜀地,跟随刘备伐吴,后来又跟着诸葛亮北伐,杀败过司马懿,跟着姜维北伐,杀败过郑伦,他还有自己的军事智谋,一眼看穿过邓艾的想法:“此必赚我斗阵法,却引一军袭我后也。”姜维屡次向他问计,姜维不听,就必然出问题,可见他是优秀的军事将领,且从关羽到姜维,他很好地完成了所有人派置的任务。
他最后一次在《三国演义》中出场,是“第一百一十九回:假投降巧计成虚话,再受禅依样画”,当时姜维、钟会、邓艾已死,张翼等亦死于乱军之中,而廖化——廖化、董厥皆托病不起,后皆忧死。只有就不再有关于他的任何文字,那是264年,天又变了。但是廖化无怨无悔,他也必然无怨无悔,他用自己的一生见证了三国的跌宕起伏,用一生去完成蜀汉的愿望,且从未背弃,他虽然是《三国演义》的小人物,却也是所有心目中的大英雄。
责任编辑:
网址:三国演义中,只有三人活得比较久,但从开头活到最后的只有一人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38053
相关内容
三国演义中,赤兔马的五个主人,为何四个惨死,只有一人善终?《三国演义》中为何只有刘关张三人结拜成兄弟,其他阵营没有?
三人的爱情中,总有一人扮演小丑
曾经我的伙伴只有你,未来也必将唯你一人
他说久等了,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那份等待的漫长
《三国演义》武力巅峰期最厉害的五个人:第二个一人单挑十二骁将
从始至终,我爱的只有你一人啊,我们不要再错过了好不好
《三国演义》中单兵作战能力最强三人,谁的武功才是最厉害的呢?
好家伙!只要活得久,谁都得上楼!
观赏完毕,难道只有我一人沉醉于这对组合吗?整剧中唯一的感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