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健康传播角度看“拍CT致癌”
定期进行肺癌筛查,如CT扫描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健康生活技巧# #肺癌#
近日,“拍CT致癌”的说法再次成为社交媒体热议的焦点。一篇美国的研究文章称,美国2023年的CT检查,预计将导致约10.3万癌症新发病例;如果状况持续下去,CT相关癌症最终可能占每年所有新发癌症病例的5%。这个事情在传播过程中被贴上“CT是癌症制造机”的标签,引发公众关注。
太阳底下无新事,“拍CT致癌”的相关说法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而且差不多每一次出现,都被辟谣了。为什么还会卷土重来?可能因为这次是美国来的数据?可能互联网的健忘症传染给传播受众了?不管怎么样,我们仔细看一下这个研究,就能发现,它和近年来多个顶刊发表过的、结论为“CT增加患癌风险”的研究论文,有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分析CT检查与癌症发生之间的相关性。
数据统计中的相关性并不等于因果性。比如,如果观察到冰淇淋销量与溺水人数同步上升,那么就能说明二者是因果关系吗?两者可能是夏季高温这一共同因素导致的结果,它们之间应该是相关性的关系。本文开头提到的最新研究,其第一作者在接受采访时也说了:“我们只能推断CT检查的辐射可能会引发额外的癌症病例,但无法具体判断这些癌症到底是怎么来的。”
所以,对此研究,不必过分担忧,要正视CT的积极作用和科学价值,它能帮助医生看清病灶,虽然有一定健康风险,但吃饭还能噎死人不是?更遑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CT机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不久前,全国首台NAEOTOM Alpha双源光子计数CT(光子CT)落户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本台光子CT首次将半导体作为探测器材料应用于医学成像,实现检查辐射剂量大幅降低。一次鼻窦扫描的辐射剂量大约为0.001mSv,相当于晒两个小时太阳;一次肺部筛查平扫的辐射量低至0.03mSv,相当于乘坐了一趟由南京飞往北京的航班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医学界也有共识,一般来说,常规CT检查收益大于风险,无需过度担心。理性看待研究结论,避免过度CT检查即可。
这件事很快会翻篇,但这类似是而非的健康判断,还会时不时出来搅动是非。对此,发布相关研究成果的机构、研究人员,在表述上,一定要客观理性,一定要全面,把各种约束条件,讲清楚,讲透彻。甚至某些时候,可能要着重提示“这是在极端情况下得到的数据/结论”。
新闻媒体、传播机构不可危言耸听,断章取义。这种专挑“致癌”等刺激字眼做标题的做法,跟旧时天桥卖大力丸的有一拼,锣鼓敲得震天响,真章全抛在边角料里。健康传播一定要把握住时机、程度、效果,避免为了流量不要质量的倾向。
相关健康管理部门,也应该关注舆情,对于影响较大的医疗健康问题,及时发声,澄清误区,安定人心。
最后,对于读者来说,也需要不断提高健康素养,学习、掌握相关健康知识,学会甄别健康信息,理性看待医学检查的双刃剑效应。这样才不会人云亦云,被牵着鼻子走,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责编:邢郑、孙娜)作者:熊 建
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网址:从健康传播角度看“拍CT致癌”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72973
相关内容
在上,葛优谈及大家模仿“葛优躺”,表示从健康角度不建议模仿…从这个角度看海军86舰好帅!
暗河传中的从路人角度看,别有一番风味
从司机的角度看大S,感受不一样的视角
汪小菲 去学校看孩子被质疑是在摆拍,不然角度怎么那么精准…
换个角度拍行不行
从路人的角度看,檀健次跳起了 cupid 手势舞,真是魅力四射!
这是真的晒,还能自动翻面呢…第一次从这个角度看质子团 视频分享
贾斯汀比伯 比伯海莉 从路人的角度看…
从宋墨娘亲的角度看,那种绝望真是难以言表,她临终前的感受该多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