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雪芹要给林黛玉安排一个弟弟?不是闲笔,更无关宅斗
小弟弟看到妈妈在化妆,好奇地问:‘妈妈,你脸上的是什么呀?’妈妈:‘这是腮红,你以后也会长的。’小弟弟:‘那我长大了要买一个大的,别让我长那么小。’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家庭笑料#
《红楼梦》里有好几个只提到一次的人物,比如宁国府的长子贾敷,比如林黛玉的弟弟、林如海的“三岁之子”。要知道《红楼梦》是天才作家用大半辈子的时间写作、修改而成的,这些人物肯定不会是闲笔。贾敷应该是暗示着贾家长子缺席、没有合格继承人的隐喻。黛玉的这个小弟弟,则推动了情节发展。
很多读者提出过这样的疑问:林如海还活着,为什么要打发唯一的女儿去住外婆家?
是的,在早期构思中,可能黛玉进贾府时,林如海已经死了,“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反映的不仅是寄人篱下,更是失怙少女的敏感心态。但是在“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过程中,作者把林如海的逝世推迟了,让父女分离在林如海健在的情况下发生,为什么?
可能是为了财产问题。让年幼的黛玉早早来到贾府,林如海却是急病而亡,来不及完成财产过户,更突出黛玉“一无所有”、“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的窘状,也让黛玉先天的悲伤更加合理。
可是,这样一来,很多读者的疑问就更难以解决:林如海又不是养不起女儿,为什么送她离开、千里之外?
贾敏的逝世是一个原因。但这个原因并不充分。再加上那个“去岁死了”的“三岁之子”,就变得合理了:
“三岁之子”是贾雨村做黛玉老师的“去岁”死的,做了老师后“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贾敏也死了。虽然还有“几房姬妾”,但不能算数的。就好像薛姨妈带着儿女进京,根本没提过丈夫有没有侍妾、这些侍妾如何安排。这个四口之家,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居然减员一半。此情此景,看在林如海眼里,除了悲伤,还会作何想?
当然会“耽心虑后”,考虑将来的事情。林如海这时四十多岁,没过几年也死了,想必健康状况不佳。黛玉的孱弱多病更是一望可知。这个家庭,是遗传性的短命。
如果黛玉少年夭折,死在父亲前面,林如海当然悲伤,但毕竟是成年人,还可以支撑。如果林如海先死,黛玉还没成年,就做了孤儿,会怎么样?
林如海只有“堂族”兄弟,“没甚亲支近派”,而且“各省流寓不定”,与黛玉当然不亲近。然后就是“几房姬妾”和男女奴仆、清客幕僚。让他们来照顾年幼多病的黛玉?“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
古代是宗法社会,林家人才是黛玉的家人,外祖、舅舅统统只是亲戚。可是亲戚也有血缘近的,而且林如海对贾政颇为推崇,很有点知己的味道。说起来,岳母、舅兄,才是林如海最可信任的人。
把女儿托付给他们,是林如海在儿子、妻子接连病逝之后,能为女儿筹谋的最好出路。
而给林如海安排一个三岁而死的儿子,才能让林如海的提前“托孤”变得合理。
网址:为什么曹雪芹要给林黛玉安排一个弟弟?不是闲笔,更无关宅斗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85536
相关内容
林黛玉患有什么病,为什么癞头和尚说,出家是最好的选择定档10月10日,是宅斗还是宅逗?罗府日常看似紧张激烈,实则充满欢声笑语
林黛玉说“虎狼屯于阶壁”,什么意思?曹雪芹:她有治国齐家之才
终于又有宅斗剧看了!
林黛玉的目下无尘是看不起人?简直错到离谱,看曹雪芹真实原意
林黛玉为什么不能死在贾府?
就喜欢这样的宅斗戏 女主和女配实力均等
林黛玉进贾府,唯一带的一个丫鬟,为什么却被紫鹃代替了!
笑鼠了,里大家都在甜甜恋爱和美美宅斗…
袭人区区一个丫鬟,为什么敢对林黛玉评头论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