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次死亡,一个答案:余华为什么说现在写不出《活着》了

发布时间:2025-05-28 17:00

生活笑话5: 为什么数学书那么厚?因为它想藏着不告诉我们答案。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笑话集锦#

作家余华近期担任“漓江文学奖”评委会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写不出《活着》这样的作品了,因为因为我们的时代在变化,年龄在变化,对生活的感受也在变化,你所接触的人也在变化,一切的变化都会导致你回不去了。

这话听着有点伤感,却更让人想翻开(或重读)这本书了。毕竟有些东西,越是回不去,越值得珍惜。

《活着》讲的是地主家少爷徐福贵的一生。

他年轻时吃喝嫖赌,败光家产,气死父亲;被抓壮丁死里逃生,回家时母亲已病死,女儿凤霞因高烧成了哑巴。

此后,儿子有庆被抽血抽死,女儿凤霞难产而亡,妻子家珍积劳成疾,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吃豆子撑死……

最后只剩他和一头从别人刀下买来的老牛,在夕阳下耕地。

福贵的一生像被命运按在地上反复摩擦,但他始终没放弃活着。

余华用最朴素的语言,把苦难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展开。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如果想要从字里行间摘抄些成语以及优美的语句,那应该会比较失望的。

但是,他就那么平平淡淡地讲,却让人忍不住掉眼泪。

书中写到了太多的死亡,都让人伤痛,其中有两个最让人心碎。那就是福贵和家珍的一双儿女的死。有庆是福贵最疼爱的小儿子。为了让鞋子多穿几天,冬天他光着脚去上学,脚底冻得通红。因为经常跑步上下学,他成了学校里跑步最快的孩子,被体育老师看中,要培养他做运动员。

学校组织献血救县长夫人,有庆第一个跑到医院,兴奋地对老师说:我是第一个到的!抽血时,有庆的脸渐渐发白,嘴唇发青,哆嗦着说:我头晕。医生却冷漠地说:抽血都头晕。直到有庆一头栽倒在地,医生才慌了神。

福贵赶到医院,有庆已经被抽干血死了。医生竟问:你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当晚,福贵背着有庆的尸体往家走。

余华写了一句话:月光洒在路上,像是撒了一层盐。

记得我多年前初读《活着》的时候,并不觉得它的分量,后来再读的时候,才明白了对此时的福贵来说,这月光洒在路面,就像盐撒进伤口,是多么沉重,多么锐痛。

凤霞是福贵最愧疚的女儿。

她本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却因一场高烧没有得到及时医治(其时福贵被抓了壮丁不在家),失去了声音。

长大后,凤霞嫁给了忠厚的搬运工二喜,一个偏头的年轻人。生活刚有起色,她却遭遇了难产。

在保大还是保小的抉择中,所有人都选择保小,凤霞却仍因产后大出血去世,留下了儿子苦根。

余华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福贵的一生,把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当所有外在的意义——财富、地位、亲情都被剥夺,他依然选择活着。

这种活着,不是逆来顺受,而是对生命最本真的尊重。当我们被那一次次残酷而干脆的死亡瞬间重击,他所记着更多的却是亲人们活着时的一个个珍贵的片段。就像福贵给老牛起名叫福贵,用家人的名字呼唤它。那些逝去的亲人,都活在了他的记忆里,活在了他继续活下去的勇气里。

当我读到福贵从别人的刀下买来那头老牛时,想起了德国哲学家尼采抱着受虐的马痛哭的场景。

他们都对苦难生命产生共情,我又觉得富贵在人生哲学上超越了尼采:尼采为马崩溃象征超人哲学的瓦解,福贵救牛体现中国式"活着"的韧性。

正如余华所说,时代和人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不过一样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像福贵一样,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房贷、内卷、中年危机生活的压力一点不比饥荒年代小。

但福贵的故事告诉我们,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这是福贵经历了七次亲人的死亡给出的唯一的答案。

余华说他写不出第二个《活着》了,也许是谦虚,也许是真的,但无论怎样都不是说《活着》过时了。

我们依然需要读《活着》。

网址:七次死亡,一个答案:余华为什么说现在写不出《活着》了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88342

相关内容

余华:现在写不出《活着》了
刘亦菲余承东互关!周末华为搞出大动静,要与刘亦菲梦幻联动?
余华继承了鲁迅的批判精神?王朔:只是一个高级的模仿者
周冬雨再获“三金”影后!凭借一个角色七次封后,实至名归
华为又出大消息!余承东“泄密”:明年会有颠覆性产品!
我的天啊,华为老总余承东亲自接杨幂提车!
网友说,李晓华为何不签约MCN能把李子柒捧得那么红?
没有十年脑血栓,写不出这样的剧情
庄子:人迟早要死去,那活着有什么意义
《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华为的36条生存法则》入选一季度影响力图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