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淮剧《燃尽硝烟》公演,“雪耻一战家国还”引发共鸣

发布时间:2025-07-06 15:29

确保演讲有高潮,引发共鸣 #生活技巧# #沟通技巧# #公共演讲#

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由建湖县淮剧团编创的大型现代淮剧《燃尽硝烟》在建湖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公演。舞台之上,随着陈中柱将军的夫人王志芳索回丈夫的头颅,坚毅地走向回家的路,全剧主题曲“今日里,魂儿归宗。故乡啊,你是我永久的梦,等游子,天涯海角来重逢。”在大剧院久久回荡。幕后合唱“愿以此身化长风,拂遍关山九万重。人间最后一粒火,燃尽硝烟星月明。”更是让观众产生强烈震撼,引发共鸣:“国破何谈安宁,国强民生得幸。”

《燃尽硝烟》以陈中柱将军和夫人王志芳的真实历史为素材,艺术再现了抗战烽火的弥漫硝烟。全剧以两条血肉丰满的叙事支线,编织出“雪耻一战家国还”的精神图谱。一是陈中柱将军断头抗敌的泣血壮歌,二是王志芳母女虎穴索颅的大义之举,最终归结到“雪耻一战家国还”的主题。两条线索最终汇聚于“家国”母题:陈中柱的“断头今日意如何”是军人对国土的誓言,王志芳的“天涯海角来重逢”是妻子对家国的守望,二者共同构成抗战叙事中“舍身取义”与“魂归故土”的双重精神向度。

剧中,陈中柱英勇抗击日寇的殊死之战,王志芳彰显民族气节的精神之战,国人坚持斗争、期盼胜利与和平的呐喊之战。全剧用鲜活的史实,深刻揭示了什么是爱国精神,什么是民族大义,对于教育和激励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牢记历史、毋忘国耻,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展现奋斗之志,增强责任担当,起到了鲜明的启示引导作用。

全剧以一流的演出阵容诠释剧情,浸润角色。舞台上,扮演陈中柱的何敏星,力透英武豪放之气,饱含卫国护家情怀,凸显了“断头今日意如何”的一腔骨血。扮演王志芳的李志芬,表演一招一式质朴至真,炉火纯青,唱腔时而凄婉,时而激昂,字字句句摧人肺腑,震撼心灵,将淮剧的演唱技巧特色抒发得淋漓尽致,显现了高超的艺术功力。扮演日寇军官的吴宏波,阴鸷的道白语调,以戏曲特有的“间离效果”,反衬出英雄赴死的悲壮色彩,其夸张化的表演恰成为侵略者丧失人性、狰狞面目的艺术注脚。

通观全剧,该剧的舞台呈现体现了传统戏曲与现代审美的创造性转化。编剧娴熟史实,以满腔心血字斟句酌,数易其稿,终成正本,全剧紧张紧凑,没有“词不达意”的废话之句。唱词化用陈毅《梅岭三章》意境,“人间最后一粒火”的隐喻,将个体牺牲升华为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导演构思缜密、手法出新,让人耳目一新。唱腔设计紧扣唱段内涵、充满张力,让人倾情专注。舞台置景没有走大投入、大制作、大布景、大舞美的技术路径,而是采用虚实套搭,亦真亦幻方式。观众的焦点始终是演员的演技与唱功、是故事本身和贯穿其间的情感情绪,这很大程度上释放了演员的表演能力,也特别考验演员的艺术素养。舞台上大量的留白空间,也可供观众根据自身对剧目的理解,在脑海里进行二次创作与填充。

《燃尽硝烟》的成功,印证了国家非遗——建湖淮剧“紧贴时代、扎根人民”的创作路径。剧中“国破何谈安宁”的叩问,在当代语境中转化为“国强民生得幸”的历史启示,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彰显了戏曲艺术“培根铸魂”的社会功能。建湖县淮剧团近年在精品创作与人才培养上的双向发力,如团长单文鉴所言:“淮剧的传承发展,其力在行、其功在远。我们将努力夯实基础,不断创演力作,这既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追求。”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回望,《燃尽硝烟》不仅是对抗战先烈的深情缅怀,更是对戏曲现代化转型的有力探索。它以行当艺术的守正、舞台语汇的创新、现实精神的观照,为传统剧种的当代书写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期待建湖淮剧团继续在“培根铸魂”的艺术征程中,唱响更多彰显民族精神、时代气象的梨园新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网址:现代淮剧《燃尽硝烟》公演,“雪耻一战家国还”引发共鸣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03214

相关内容

大型新编历史淮剧《天道》 生动演绎家国情怀
大型现代淮剧《阳光县长》亮相于第九届江苏省淮剧艺术展演月
一路淮剧一路情
33天,65场,2546万人次!第九届江苏省淮剧艺术展演月圆满收官
女子互助行动引发社会共鸣
到底谁是帅才和将才?关家垴一战分高下,看完你就懂了!
33天65场!第九届江苏省淮剧艺术展演月精彩落幕
黑口罩一摘我直接腿软瘫坐在燃尽脚边
重温经典时光 脱口秀现场引发观众共鸣
荣妃替荣飞燕雪耻的那一幕,真是威风凛凛,令人畅快淋漓!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