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羽毛球日|打羽毛球不想受伤?请避开4个误区
羽毛球拍和网:家庭羽毛球健身 #生活乐趣# #运动健身乐趣# #健身器材推荐#
有人说它是解压神器,也有人说它是社交天花板,更有人说它是健身“性价比之王”,羽毛球这项运动到底有何独到之处?打羽毛球有什么制胜窍门?进行这项运动时存在的一些受伤风险又该如何规避?今天是世界羽毛球日,本文带你一次性搞清这些疑问。
科学实证:羽毛球是健身“性价比之王”
1、健身党最关心的燃脂效率,羽毛球堪称“移动卡路里杀手”。
根据运动医学研究,中等强度的双打每小时消耗约500大卡,单打更能达到600大卡,相当于慢跑8千米。这得益于它独特的运动模式——完美结合了有氧与无氧运动的优势:
短距离爆发式移动:一场单打比赛要跑6-10千米,双打比赛要跑4-6千米;
快速挥拍:手腕瞬时发力超十几次/分钟;
跳跃扣杀:垂直弹跳高度达30厘米。
2、羽毛球更是重构“动静平衡”的生命节律,是一场身体机能的重启革命。
当你在球场上左右移动时,颈部、肩部、腰部肌肉都在动态调整,比健身房固定器械更能锻炼深层肌群。
技术流解析:从“挥拍乱舞”到“球场杀手”的进阶之路
新手最常踩的坑,就是把羽毛球当成“大力出奇迹”的运动。实际上,专业选手的每一次挥拍都暗藏玄机——
1、正手击球:手腕要像鞭子一样“甩动”,而不是用手臂蛮力;
2、反手击球:关键在于转体引拍,很多人打不好反手就是因为只用手腕发力。
3、扣杀:起跳时重心要落在前脚掌,击球瞬间手臂、腰腹、腿部肌肉同时发力,才能打出时速超300千米的“暴力美学”。
步法:专业选手的移动就像踩着“隐形格子”。
前场上网:并步+蹬跨步;
后场后退:交叉步+跳步;
看似复杂的步法其实遵循“三角形移动法则”——以身体为顶点,双脚与球形成等边三角形,这样能保证最快的启动速度。
记住这个口诀:“小步调整,大步移动,击球时双脚站稳”,就能避免新手常见的“脚下拌蒜”(特指在羽毛球运动中移动时脚步紊乱、重心不稳的现象)。
发球:作为每一分的开始,发球藏着最容易得分的“心机”。
双打:发网前小球要贴网而过,让对手难以上手;
单打:发后场高远球则要落点刁钻,逼对手退到后场接球。
健康警示:这4个误区请避开
误区1:急停急转
打羽毛球时,膝盖受伤多是因为“急停急转”时半月板受压,建议每次打球前做10分钟靠墙静蹲(大腿与地面平行),强化股四头肌,增强膝盖稳定性;佩戴护膝,落地时避免膝盖内扣。
误区2:过度挥拍
肩膀受伤多是过度挥拍导致肩袖肌群劳损,打完球后用泡沫轴滚压肩部肌肉能有效缓解。
误区3:忽视“热身+拉伸”
上场前,千万不要忽视“热身+拉伸”。羽毛球需要快速启动,不热身直接上场容易拉伤腘绳肌;
打完球后不拉伸,小腿肌肉会变得僵硬,影响下次发挥。
推荐一套“黄金热身组合”:高抬腿30秒+侧滑步20次+肩关节绕环15圈,赛后用“弓步压腿+蝴蝶式”拉伸大腿和内收肌。
误区4:救球过度
新手最容易犯的致命错误是“救球过度”。看到球快落地就拼命扑救,结果经常摔倒受伤。
记住,羽毛球的规则是“球落地即失分”,没必要为了救一个不可能的球而受伤。专业选手也会主动放弃一些球,保存体力比盲目救球更重要。
作者:九一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张怀奇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疼痛科 副主任医师
(责编:邢郑、吴昊)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网址:世界羽毛球日|打羽毛球不想受伤?请避开4个误区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03461
相关内容
王奕偶像运动会直播cut 泡面卷好好看!今天要打羽毛球没信心 王奕打羽毛球奥运选手打过来的羽毛球,到底有多难接?
走秀怎么走?打个羽毛球再走
哇塞!赵奕欢又美出新高度啦~最近她晒出素颜打羽毛球美照
8月2日,巴黎奥运羽毛球男子双打比赛中…
金秀贤在金赛纶家洗碗,出国却耍大牌半夜要打羽毛球,工作人员连夜干活?
音乐人韩贤光打羽毛球时心源性猝死,其制作过的唱片几乎能串起小半个华语乐坛
我天,这是可以说的吗 梁王组合 王昶梁伟铿 羽毛球
一群人当着盛李豪的面复盘他打羽毛球名场面,哈哈哈哈哈好抽象的贴脸开大!
“动作有种看淡了的从容感”正在表演时伞变成“羽毛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