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的“戏台”
阅读经典戏剧如莎士比亚的喜剧,享受舞台艺术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经典著作#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宗智
七旬之龄的陈佩斯躬身作揖,身后是错位的霸王与纷乱的戏班,银幕内外,皆成舞台。7月17日,陈佩斯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戏台》即将在全国影院正式亮相。影片终极海报上,陈佩斯向观众深深作揖:“谢谢您来捧场!”这一躬,承载着从《吃面条》到《戏台》的笑泪交织,也勾连起喜剧发展的起承转合。
从舞台到银幕
《戏台》改编自陈佩斯2015年创作的同名话剧。原作巡演十年,网络评分高达9.0,被观众誉为“诙谐幽默中带泪”的佳作。
电影版延续了军阀强令改戏的核心冲突,讲述民国年间,正逢五庆班携名角儿金啸天要演出《霸王别姬》,不料意外接踵而至,戏班班主、送包子的伙计、来视察的大帅、大名角儿金啸天,以及戏院经理、正在候场的花旦、出逃的六姨太、恶霸刘八爷等各色人物的命运阴差阳错地勾连在一起,以身份错位设定抛出一系列荒诞笑料。
阔别大银幕二十七年,陈佩斯需要面对的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电影工业”。片中,陈佩斯饰演的侯喜亭是五庆班的班主,他为保全戏班四处周旋、委曲求全的特质,为角色增添了真实的厚重感,陈佩斯表示,侯班主肩上扛着整个戏班的生计,他的选择是时代背景下的无奈,结局的转机也并非源于他的意志,而是偶然与时代的推动,这番解析让观众更懂侯班主的挣扎。他直言,“这可能是我的重新起步,所以我一定要先把技术学好。”
主演之一的黄渤同样表示,“陈佩斯导演对于舞台节奏等有很多坚持。”这份坚持里藏着对艺术最干净的执着——陈佩斯所有精力都在戏上,不带一点杂念。尹正称,导演给了每位演员一份八页的导演阐述:“你看完后会明确知道他要什么,看完之后很感动。”拍摄中,演员每句台词的节奏,甚至一个睁眼动作快一秒还是慢一秒,陈佩斯导演都掐得相当精确。
成都路演时,陈佩斯打趣称20多年没演电影是因为黄渤霸屏,“找不到机会,那时候主要是黄渤在银幕上霸占着,所以没我什么事,我感觉自己好像被淘汰了一样。”陈佩斯儿子陈大愚也发文表示:“陈佩斯回归电影!短视频评论里请陈佩斯回归电影的呼声,他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离开银幕这么久,他一直都在舞台上打磨自己的作品,一场一场,一遍一遍,年复一年。这次电影官宣也算是给大家一个回应。也期待各位能够帮忙转发一下。”
此前,《戏台》发布的预告片曾获得观众好评,被赞“笑点密集自然”。据网络平台数据,该片目前的点映票房为68万,累计预售票房为108.7万,映前媒体预测票房为2.3亿到4.5亿。
从小品到电影
影片特辑里,陈佩斯坐在监视器前看回放,屏幕里的乱世闹剧正演到深处,他盯着画面喃喃道“哎唷,太心酸了”,沉吟片刻后,眼眶泛红泪水滚落。这份为角色命运而动的真情,恰是陈佩斯片场状态的缩影。姜武感慨:“他挺性情,还是当年光着膀子上台吃面条那股劲儿。”
陈佩斯的创作之路始于1979年《瞧这一家子》,盛于与朱时茂搭档上春晚。1984年,在中央电视台春晚上,陈佩斯与搭档朱时茂表演小品《吃面条》,他捞起虚空,将一筷子“面条”吸溜秃噜往嘴里送的无实物表演让全国观众捧腹大笑,成为永恒的喜剧图腾,也催生了中国电视屏幕上一种叫“小品”的艺术形式。
“一切喜剧都有一个悲情内核。”陈佩斯曾如此剖白创作哲学,“笑是果,悲是因。是以对自我的折磨来换取他人的喜悦,以自我的低姿态引起对方的优越感。创作过程中,要时时以‘悲情内核’的标准来自我检验。要力图每一组舞台行动、每一个笑点都有成因,都有其悲情内核。要力排无本之末。”在《戏台》中,这种理念具象为黄渤饰演的包子铺伙计被迫顶替名角的荒诞。假霸王战战兢兢登台时,笑声里浸透着小人物的惶恐。
这种“笑中藏悲”的创作并非孤例。赵本山与范伟在《儿子大了》 中演绎的父子投资闹剧,表面是六百万巨款引发的误会,内里却是城乡价值观碰撞的酸楚。
陈佩斯本人则经历着从舞台到银幕的艺术轮回。1996年,陈佩斯与斯琴高娃合作拍摄了古装喜剧电影《太后吉祥》,这是一部荒诞喜剧片,离奇的故事和夸张的表演给观众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那之后,陈佩斯很多年没再拍摄过电影。2015年,话剧《戏台》问世,十年打磨,陈佩斯终以电影形式回归,再度传承喜剧精神。
从贺岁到日常
在陈佩斯淡出银幕的几十年中,中国喜剧界也经历着浪潮更迭。
冯小刚与葛优开创了“贺岁档”黄金时代。1997年,冯小刚拉着葛优、刘蓓、何冰等人,拍摄了贺岁喜剧《甲方乙方》,获得3600万票房,成为年度黑马,占当年全国总票房3.3%。“冯氏喜剧”平民化、市井气、冷幽默,还带着点赤子之心,这与葛优的银幕形象和表演风格完美契合,后者成为继陈佩斯后,最受影迷爱戴的喜剧演员。在此之后,冯小刚与葛优频频联手,互相成就,如法炮制了《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等作品,推动整个电影市场向商业化、娱乐化转型,葛优的“冷面笑匠”形象深入人心。
真正的颠覆者来自香港。周星驰以《少林足球》《功夫》完成“喜剧之王”加冕。他镜头下的小人物挣扎,与陈佩斯的悲情内核遥相呼应。2016年《美人鱼》33亿票房的神话,证明无厘头美学的胜利。
2006年,宁浩用《疯狂的石头》开启黑色幽默新篇章,黄渤、徐峥、宁浩组成“铁三角”,以多线叙事颠覆传统喜剧。黄渤更被冠以“三十亿先生”称号,从《泰囧》到《心花路放》,他的草根气质成为票房保障。
市场验证着喜剧流派的兴衰。2019年春节档,沈腾同时主演《飞驰人生》与《疯狂的外星人》,重现葛优2012年“左右互搏”盛况。而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仅收6.1亿票房,观众调侃从“我们欠星爷电影票”变成“星爷欠我们电影票”。
从影视到综艺
喜剧的进化从未停止。当《戏台》坚守舞台化表达时,新一代创作者正打破边界。贾玲在2010年登上央视春晚,和白凯南搭档饰演小品《大话捧逗》,接着又出演了《芝麻开门》和《喜乐街》等作品,“女神和女汉子”等流行梗层出不穷,收获观众的喜爱。
通过诸多喜剧节目,贾玲建立了观众缘。但真正让贾玲获得更大声誉的是电影——她执导的《你好,李焕英》狂揽54亿票房。影片可追溯到2016年贾玲、陈赫等联袂演出的同名小品,二者在故事、情节和叙事风格上,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延续拓展轨迹。但从一个约15分钟的小品到一部2小时的电影,并非时间的拉伸和容量的扩充那么简单,这里面有创作团队对剧本的精心打磨、对场面调度的熟练掌控、对构图与影像的琢磨巧思等。
喜剧形式本身也在裂变。当下,脱口秀成为年轻人新宠,徐志胜、何广智、唐香玉等演员,用麦克风解构现实。中专生演员小奇高呼“中专生不是坏孩子”,收获全场最高票;王颖笑着讲述自己的治疗经历,消解疾病阴霾。这些新形态与陈佩斯的艺术理念形成奇妙共鸣。正如节目中选手所言:“把朋友、家人写进段子里,是喜剧人的语言情书”。
电影《戏台》中,德祥大戏院的幕布尚未拉开。从陈佩斯的舞台错位到徐志胜的脱口秀麦筒,从沈腾的赛车到贾玲的拳击台,那些让人眼眶发热的笑声,永远根植于对观众的共情,也终将照亮每个在生活戏台上认真扮演自己的普通人。
网址:喜剧的“戏台”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04648
相关内容
喜剧的“戏台”陈佩斯主演!经典喜剧《戏台》回归
七旬陈佩斯,《戏台》上下依旧真跪真爬,为艺术死磕
71岁陈佩斯“一鱼两吃”,话剧版《戏台》比电影版提早到南京
戏台刚刚搭建完毕,太子戏瘾大发
戏台刚搭建完成,太子戏瘾上头
戏台已备妥,静候第122集的主角闪亮登场!
把喜剧大赛带到这里来了,这下真的像是喜剧人的聚会,越来越精彩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喜剧脸吧?贾冰无论演什么都有种喜剧感
电影《戏台》亮相北影节 黄渤称和导演陈佩斯合作是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