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问你,“嗨,你干什么来了?”

发布时间:2025-07-14 08:19

国际美食烹饪大赛:展示你的烹饪艺术 #生活乐趣# #美食烹饪乐趣# #国际美食探索#

“2025年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海报。

徐冰《卫星上的湖泊》,2021,综合媒材:视频装置,3分7秒。

巴特·赫思(Bart Hess,荷兰)《数字遗迹》,2013,行为装置。

日前,幕间之前——“2025年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策展问题漫谈在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教学楼0120报告厅举行,邀请策展团队冯博一、刘钢、吴蔚对话,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主持。

据介绍,“艺文荟澳: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2025”将于今年7月至10月举行。活动以“嗨,你干什么来了?”为主题,由中国独立策展人和评论家冯博一担任总策展人,分六个板块,呈现近30个展览,展开一场流转都市、触动心弦的美学旅程。主场展设置了20个空间,将于7月19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主场展是怎么样的呢?南都记者率先给大家揭秘。主场展是对展览空间的颠覆性设计,策展团队将澳门艺术博物馆转化为20个“空间插件”,如过道、公共厕所、通道、夹角、宫殿、迷宫等,试图以日常场景重构观展体验,试图挑战传统美术馆“白盒子”的冷漠感,把一个美术馆变成“非美术馆”。

展馆一楼是北京艺术家宋冬的作品,这个作品一进来就安排类似海关人员查“护照”,查完才能进。”每当你们过海关的时候,他们都会问你一句:“你干什么来了?”这不仅是宋冬所提出的一个问题,也是海关所提给你的一个真实的问题,同时也意味着移民和所有身份之间转换所带来的问题,它是三重问题的叠加。

接下来,可以看到广东艺术家薛峰做的《二个澳门》,他讨论用地理的方式来理解澳门,把澳门变成四个赌桌,整个澳门变成一个筹码。他又提出一个问题“你到澳门做什么来了?”这个作品是澳门在思考自己的城市定位,“我在中国的位置在干什么?”又回应了地方的属性。

值得一提的是,连卫生间里也有作品。你可以想象一下,有人正在上厕所,碰到一个熟人,然后问他“你咋来澳门,你干什么来了?”这种生活化的场景,也可以很哲学。有意思的是,在展馆内,还能看到行为艺术表演,比如来自荷兰艺术家巴特·赫思的作品,把一个舞者放进蜡里面,让蜡形成他的衣服。

记者对总策展人冯博一进行了专访。冯博一说,当你的身体置身于这个空间当中,形成了一个个质问“你干什么来了?”或者艺术家对自己的质问,或者艺术家对你的质问,或者艺术家对于社会的质问。

专访总策展人冯博一

摆脱单元设置,嵌套不同的空间叙事  

记者:为什么用“嗨,你干什么来了?”这个主题?

冯博一:我在思考2025年澳门双年展究竟要以什么样的主题来呈现的时候,我就特烦晦涩、显得很学术,让人难以直接了当了解到展览的主题,所以我们有意来规避这样一种现象。

大家可能也都比较了解各种各样的双年展、三年展等都很学术,也不知道在说什么,所以我们想能不能起一个非常日常和通俗的题目。所以当时我就说是不是叫“嗨,你干什么来了?”当时起这个名字的时候,威尼斯双年展有一届“处处都外人”也让我多少受到启发。

全球化后,现在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有人说这是终结了,有人说是转向了,我觉得最起码是转向。澳门是很特殊的地方,它的历史包括现在的状况、回归之后等,澳门还是一个旅游的城市,是一个中西文化交流,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一个地方。“嗨,你干什么来了?”这句通俗的话语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双关语),比如说在友好、友善的语境之下,“你干什么来了?”表示询问、好奇,很亲和。在另外的语境之下,有一种不耐烦甚至是冷漠的拒绝。我觉得这句话以一个设问句的方式其实多少能够象征现实的处境,但是这个现实的处境不是某个地域性的,它带有全球性的世界局势。

我觉得一个展览的主题应该引起更多的想象或者说有更多不同的含义,就跟艺术家做作品似的,我觉得真正好的作品其实有不同的解读或者说它解读的空间非常大。我希望以主题设问的形式,通过我们邀请的大概来自13个国家的46位艺术家,大概80件作品,他们来回应这样一个问题。这里的回应不完全是新作,有一部分是委托新作,有一部分是选择一些能对这个主题回应的旧作。

记者:澳门双年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冯博一:除了主题有一些变化,我们希望在空间设置上也有一些变化。所以,我们这回就摆脱了单元的设置,全部都是空间,我们把澳门艺术博物馆1-3层2000多平方米展场命名和阐释,设置了20个空间。这些空间有一点像空间插件,就是在澳门展厅中再嵌套不同的空间叙事,这个空间叙事从澳门艺术博物馆的入口开始,有通道也有迷宫、赌场、广场、街区,一直到出口,再由出口进入到太空艺术。我们试图用20个空间的命名和叙事在澳门艺术博物馆里串联出一个时间隧道或者说空间隧道,这个空间隧道实际上把澳门作为一个锚点、缩影或者空间容器。

这20个空间的命名都跟我们日常生活相关,比如广东艺术家黄立言的作品与台湾一个女性艺术家作品放在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叫“画室”。我们对“画室”有一个说明解释,就是用这种嵌套的方式。所以,澳门艺术博物馆其实是由一个空间来构成的。

我们还把澳门艺术博物馆非展览空间作为一个展览空间,比如说澳门艺术博物馆有一个男女厕所,它是一个公共空间,以往的展览肯定不会在厕所里展。这次,我们委托了一个香港艺术家林岚创作了作品专门在厕所里展。

记者:这20个空间,您觉得最满意的空间是哪一个?

冯博一:都挺不错的。比如说宋冬做了一个入口,强行在入口处,利用入口的空间做了一件作品,所有观众必须要通过他这个入口才能进入到展览中。这个作品就是完全针对于这次展览的委托创作。

记者:这次是不是也用了广东艺术家的作品?

冯博一:这次用了广东三个艺术家的作品,分别是是薛峰、黄立言、范勃。这个展有三分之一是国际知名艺术家,三分之一是内地知名艺术家,还有来一些来自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年轻艺术家。  

谈澳门文化:中西文化交融  

记者:您是怎么看的澳门的当代艺术,如果你为澳门的当代艺术定调,你觉得是一个什么调?

冯博一:澳门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混杂,即中西文化交融。这次展览上,澳门有一个艺术家李少庄,她把澳门存在的5种语言,包括粤语、普通话、土著葡萄牙语等,通过视频的方式来呈现。她就是想说明澳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有5种语言在使用,这个本身就很特别。而且,我觉得现在澳门的年轻人也在成长。我们这次选择的澳门的四位艺术家,其中有两位非常年轻的,是90后。

记者:澳门是个商业氛围特别浓厚的一个城市吗?您觉得您的展览商业和艺术如何完美的融合呢?

冯博一:澳门的文化已经是融合的样本,这种融合本身就是澳门特殊的文化现象,或者说一个城市融合的一个特点。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他所生长出来的艺术家和艺术家创作本身也有这一特点。

记者:怎么看现在很流行的双年展、三年展那些周期性大展?

冯博一:在国内大型的周期性展览当中,更多是带有嘉年华式的、商业的、文旅的展览,都变成这样的“附庸”了。尤其是官方大型的双年展、三年展,策展人来来回回“坐庄”,主题也很宏大,其实没有什么内涵,更多是作为宣传的“附庸”。所以,这次澳门的展览也是试图摆脱或者规避这样一个“附庸”。

除了澳门双年展,澳门现在各种文化活动很多,包括演唱、展览等。这些活动其实都是在改变或者树立澳门当代文明或者当代文化新的形象。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许晓蕾 受访者供图  

网址: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问你,“嗨,你干什么来了?”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05425

相关内容

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问你,“嗨,你干什么来了?”
重磅公布!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策展人名单来了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开展 AI与艺术跨界“对话”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在意开幕
中国展区亮相首届马耳他艺术双年展 构建中西文化交流互鉴桥梁
中国馆亮相马耳他艺术双年展
专访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策展人祝羽捷:当代艺术也有蝴蝶效应
景德镇国际陶瓷双年展优秀作品巡展至央美,艺术家现场展示陶瓷技艺
济南国际双年展开幕
张艺谋导演,何超琼引领:澳门2049,创新艺术的澳门宣言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