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风腔”经典作品欣赏会举行,陈笑风艺术遗珍落户东莞
欣赏经典艺术作品,激发创作灵感 #生活乐趣# #休闲生活方式# #绘画雕塑#
粤剧艺术大师陈笑风先生有“天皇小生”之美誉,以其独创的“风腔”流派和精湛的表演艺术饮誉海内外。7月11日晚,《桃花依旧笑春风——陈笑风艺术人生珍贵文物捐赠仪式暨“风腔”经典作品欣赏会》在东莞市道滘镇文化服务中心粤韵馆举办,陈笑风大师一众入室弟子皆到场助阵,现场星光熠熠。
打开视频观看现场盛况↓↓↓
南都记者获悉,该活动由广州市粤剧“风腔”艺术研究会、东莞市道滘镇文化服务中心、东莞市道滘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东莞市道滘镇文化馆道滘分馆、肇庆市粤剧团协办的。活动的举办地东莞道滘镇有深远的粤剧粤曲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是著名的粤剧粤曲之乡,曾获首批粤港澳大湾区文艺交流合作共建单位称号。
“今年是陈笑风老师诞辰101周年,7月是他的生日。我们选择这个日子,把师父生前的艺术手稿、墨宝、戏服、唱片及照片等珍贵艺术文物捐给东莞粤剧曲艺博物馆。”一级演员、粤剧“风腔”艺术研究会会长陈玲玉表示,东莞不仅是陈笑风老师的故乡,而且具有深远的粤剧粤曲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群众基础。“由陈笑风老师亲笔题字的‘东莞粤剧曲艺博物馆’就坐落在东莞道滘镇。‘风腔’艺术遗珍落户道滘,希望能让广大的群众更直观地领略大师艺术人生的魅力。”
陈笑风珍贵艺术文物。
一级演员、广东粤剧促进会会长倪惠英则在活动上深情追忆粤剧“风腔”艺术研究会成立的往事:“说起‘风腔’,当年目睹‘风腔’艺术在时代变迁中面临的挑战,我深感忧虑与责任。陈笑风老师的艺术如此精妙,如此具有岭南文化特色,若不能得到系统研究、有效传承,将是粤剧乃至中华文化的巨大损失。正是怀着这份对艺术的敬畏与对前辈的崇敬,在黎子流老市长积极奔走、倡导下,最终促成了广州市粤剧‘风腔’艺术研究会的成立。研究会的宗旨,就是要深入挖掘、系统研究、广泛传播‘风腔’艺术,让这颗南国红豆更加璀璨夺目。”
陈笑风为广东粤剧学校八四届同学会成立三周年纪念的亲笔题字。
陈笑风为广东八和会馆普福堂复堂一周年志庆的亲笔题字。
对此,粤剧“风腔”研究会副会长、一级演员晓毅也表示:当初成立粤剧“风腔”研究会时,陈笑风老师曾经说过三句话,“风腔”研究会不仅要学习学习“风腔”,传承“风腔”,更重要的是超越“风腔”。“师父有很大的格局,他觉得我们‘风腔’弟子不但要学习‘风腔’,还要融汇贯通一体,以求在粤剧不同流派的作品里面呈现出‘风腔’的艺术风格。”
南都记者也在这批文物中发现了陈笑风大师一则关于“风腔”的艺术特点的总结笔记,殊为珍贵。只见笔记本上写道:“我的唱腔特点:一是富于变化、创新——我不断要求自己要写出优美旋律、提高演唱技巧、活现人物情感。一是活用叮板强弱,二是善用调式变化……”接着他还用详细的文字对这些特点进行了注解,具体到某一首曲子的演唱处理,字里行间莫不蕴含着他对粤剧艺术的敬畏之情。
“风腔”经典作品欣赏会是当晚活动的高潮,陈笑风一众入室弟子为观众带来的五首“风腔”名曲。其中,肇庆市粤剧团当家文武生、陈笑风入室弟子梁恒风联袂肇庆市粤剧团当家花旦朱女合唱《寒江伤别》,一级演员、深圳粤剧团当家文武生、陈笑风入室弟子晓毅与其胞姊、优秀青年花旦晓雯唱出《苏小妹三难新郎》,一级演员、中国曲艺“牡丹奖”二度得主、陈笑风入室弟子陈玲玉送上了永恒的“风腔”经典《山伯临终》,黄金对唱经典曲目《锦江诗侣》则由一级演员、陈笑风入室弟子林家宝与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麦玉清倾情献唱。晚会最后,所有演员联同“‘风腔’艺术研究会”一众理事合唱了《艺海余韵》。现场观众陶醉于“风腔”雅韵,浪潮般之掌声此起彼伏,至活动结束后仍久久不愿散去。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罗彦清 通讯员 黎 星
图片由广州市粤剧“风腔”艺术研究会提供
网址:粤剧“风腔”经典作品欣赏会举行,陈笑风艺术遗珍落户东莞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05893
相关内容
粤剧“风腔”经典作品欣赏会举行,陈笑风艺术遗珍落户东莞粤剧“世遗”十五载,粤港澳大湾区传承与发展活动成功举行
粤剧殿堂,名家辈出,秘密何在?
开腔见喜!本土“相声天团”落户东莞记忆,赋能莞城文旅消费新活力
“粤风西韵”音乐鉴赏会开启珠江公园粤潮文化周序幕
“婺风遗韵·金华美”系列活动亮相中国非遗馆
作家谈东莞“中国作家第一村”:依靠这里我们会走得更远
卢凌风真贴近开大,笑爆全场 卢凌风回归了
“风 会 说话” 导演真是捕捉风的高手!武侠片中的风,正是其灵魂所在!
笛飞声也会笑,女声戏腔版,三人团开启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