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砚清辉,满纸风华 ——观李砚书法作品有感

发布时间:2025-07-20 18:41

书法讲究笔墨纸砚的搭配 #生活乐趣# #书法#

我与李砚相识于十几年前,当时我赴京参加好友的文学作品研讨会,会议结束恰好还有半天时间,于是前往拜访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崔志强先生。在他的工作室里,我第一次见到李砚。

那天,北京正好来了冷空气,我们都穿得挺多的,李砚却只在薄薄的打底衫外面套了一件灰色的皮草马甲,长发松松散散地在肩头卷起漂亮的弧度,皮肤白皙,明眸含光,仪态温婉中透着知性。崔先生一如既往地语气诙谐:“这是李砚,浙江的女书法家,和你一样,专门来看我的。”说实话,我当时一点都不相信,以为老崔同志又在开玩笑,因为李砚看起来更像是一位气质高雅的演员。崔先生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收敛起笑容,正正经经地说道:“蒯天,你不妨上网查查她的作品,李砚,可是很牛的!”说着还朝我竖起了大拇指。

尽管如此,我仍半信半疑。毕竟,在我心中,书法作为一门技艺要求极高的传统艺术,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灵感,还需娴熟的技巧和沉稳的状态,要吃得千般苦,下过万般功,才能真正表达出对美的理解、对生命的体验与生活的感受,并非谁都能写、谁都写得好。这么漂亮的女子,没必要吃这种苦吧?出于好奇,我依言在网上搜索“李砚”。这一搜不要紧,真是让我惊讶。

一位评论家写道:“观李砚女士的书法作品,是一种超凡脱俗、清净无尘的绝美享受。驻足其间,仿佛置身于精美的艺术天堂,宠辱皆忘,心无杂念,随着一幅幅佳作扑面而来,不禁由衷叹服。她的大字气势磅礴,沉稳厚重,如泰山巍然;楷书斩钉截铁,法度森严,尽显深厚功力;行书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挥洒自如,胸有成竹;草书则酣畅淋漓,笔走龙蛇,气象高远。章法严谨,大小疏密、轻重干湿安排有序,字形端庄,清秀灵动,洋溢着浓郁书卷气。”读罢这些文字,再对照着她的一幅幅书法作品细细观赏,清新秀丽,苍劲有力,高雅大气,各具风采,笔墨间蕴藏着东方女性特有的灵气与神韵,果然有此风度。

后来,因为我们都从事艺术教育工作,逐渐有了更多的交往。李砚在书法培训行业中颇具影响力,自编教材、因材施教。她所培养的学员,不是考入高校,就是入选全国展或省展,几乎个个有所成就。可以说,能在她门下学习,是一种极其难得的机会,也成为学员们引以为傲的资本。

李砚虽书艺精湛,但始终谦和谨慎、亲切可亲,她常说:“写好字,先学做人。”凡有求教之人,她总是耐心解答,毫无保留,细致讲解,时常在宣纸上亲自示范,从不摆架子。

一次,我告知她自己将赴杭州出差,她立刻欣然相邀。那天傍晚时分,我们在西湖边的一间咖啡馆小聚。她应该去得很早,特意提前占了临窗的位置,点好了几样精美的糕点等着我们。夕阳照水,湖光潋滟,见面之后谈笑甚欢,她告诉我,她彼时正在中国美术学院师从祝遂之先生攻读硕士学位,很快就要毕业了,说着还特意将一本《李砚书法集》赠我。我随手翻阅,但见她的小楷精微典雅,写出了钟王法度,古意盎然;隶篆意趣横生,不刻意雕琢,却自有旷达洒脱之气;结字舒展,运笔沉稳爽劲,笔画富有弹性;行草灵动洒脱,气韵贯通,充分显现她对“二王”用功之深。同时在章法布局上坚持形式美的追求,整体协调,构图严谨。正所谓:“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从她的诸多作品中,能深刻感受到她挥毫时“心手双畅”、自然而然的状态。她善于将技巧与精神气象融会贯通,作品和谐多变,风格鲜明,极具艺术感染力。

我本是书画爱好者,平日里也喜欢收藏好友之作。某日心血来潮,便微信向李砚求字。消息发出,却久无回音。我的几位藏友得知此事,打趣我异想天开,说道:“你知道李砚书法的行情吗?”我一脸茫然。他们笑说:“她的字,市价每平尺一万五!”,闻言我顿觉自己有些冒失了,这次求字多半无望。

没想到两日后,杭州寄来一份顺丰快递,拆开一看竟是李砚寄来的一幅小楷作品。我喜出望外,邀几位朋友共赏。谁知其中一位爱不释手,竟趁我不备将字“顺走”。朋友间这类玩笑常有,我倒未太过计较。谁知他竟微信转给我五万元,说:“这字我买了。”我连连拒绝,说朋友赠字怎可售卖?费了一番口舌才将作品讨回。

事后有次与李砚见面,我提起此事,她竟当即从包中取出一只信封递给我:“将这幅作品送还给你的朋友吧。”这番体贴与慷慨,让我深为感动。

这些年来,李砚书艺精进,事业有成,目前已任职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教务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兼女书法家委员会主任。虽然日常事务繁忙,但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余,始终未曾放松对书法的钻研与创作。她临池苦练,常至深夜,意志坚定,痴迷追索,令人肃然起敬。

勤学之余,她尤重碑帖的钻研与临摹,力求形神兼备。她常说:“入帖不难,难的是出帖。”真正的“出帖”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而将多种经典碑帖从临摹到融会贯通,最终化为己有,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甚至需要耗尽一生心力方能达成。书法的博大精深,正体现在这段由“入”到“出”的艰辛历程之中。多帖融通,渐而形成自我风格,这才具备真正的艺术价值与高度。

她始终坚信:一幅作品之所以具有持久的魅力与影响力,源于其鲜明的个性风格。而这种风格,绝非刻意雕饰之果,而是独到审美体验与丰富想象力的相互作用。审美的独特性,则建立在对笔法、字形的长期浸润与深刻筛选之上。她强调,欣赏与研习书法必须怀有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风格的把握应适度得体,若失衡走板,反致偏颇误区。由此看来,学书之路,其实也是逐步认识自我、尊重自我、修炼自我气质的过程。

古人云:“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李瑞清《玉梅花庵书断》)古代大书家多为博学之士。有志于书法者,切不可只重技巧而忽略内修。否则,易陷“书奴”之境,满纸匠气,难登艺术之堂奥。李砚亦然,她在学书之余,坚持提升自身修为,博览群书,陶冶性情,内涵丰厚,故其书作自带浓郁书卷气,不流俗、不媚世,呈现出非凡的精神格局。归根结底,艺术的高层次竞争,归于文化素养之比拼。

勤耕不辍,终有回响。如今的李砚,已是当代书坛女界翘楚,在国内外各类书展中屡获殊荣,作品亦被多国友人收藏,享誉艺坛。

作为一位女性书家,李砚深知:如何发挥女性特质,在群贤毕至的书坛中脱颖而出,占有一席之地,是一个现实而艰难的课题。她始终坚持:艺术创新既要符合书法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审美趋势,又应契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在深入研习古人名帖的同时,她不断思考、勤于笔耕,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综合修养,秉持“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创作理念,致力于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品佳作。

网址:一砚清辉,满纸风华 ——观李砚书法作品有感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07131

相关内容

绛州澄泥砚:三代匠心一方砚 方寸乾坤衔古今
济源:生肖“龙砚”迎新年
《以法之名》李砚心程子健里应外合转移上亿赃款
警彩“砚都”
千年澄泥砚 方寸显乾坤
传承古砚文化 炫亮多彩校园
李歌洋 戚砚笛 原来从始至终,那个人都是你,正因为是你,所以千帆过尽…
河南陕州澄泥砚赴广东肇庆参展
陶泓觅踪——澄泥砚文化遗产寻访活动启动
有没有人觉得许七安和杨砚气氛很微妙啊!杨砚欣赏的目光根本就遮不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