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大美与柔美西湖的经典画卷——邱汉桥《梦莹西湖》赏析

发布时间:2025-07-21 13:31

西湖的美景四季皆宜,尤其春天的断桥残雪很经典 #生活知识# #旅行生活# #旅游景点推荐#

应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和杭州西湖博物馆的邀请,国画大师邱汉桥《北势南气·唱响西湖》大型画展于2016年9月一10月在杭州西湖博物馆隆重举办。为了筹办好这次画展,邱汉桥先生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撕掉了十多幅样稿,最终创作出了这幅描绘西湖的经典画卷《梦莹西湖》。这幅描绘西湖独具一格、与众不同的精美国画一经展出,便受到了杭州各界人士和国内外来杭州参观游览的游客的高度赞誉。许多人士说:"国画大师邱汉桥所创作的这幅国画,是我们所见到的描绘西湖胜景最美的国画。"你看:洁白的圆月从浅蓝的天空慢慢升起,天空与西湖水仿佛连成一片,令人产生美妙的幻觉,这月亮到底是在西湖水中呢?还是挂在蔚蓝的天空中呢?月光和湖水中间,一道历经沧海桑田巨变的长堤从柔美的湖水和月光中延伸过去,仿佛一个刚强坚毅的男人横躺在西子湖畔柔软的胸脯上,充满阳刚之气和大美情怀,仿佛那是西湖的脊梁。哦,不,那也许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显得那样的沉雄壮美,观之令人豪迈之气油然而生。这壮丽的长堤使得柔美的西湖越发显得秀美、温润、精致、含蓄。空灵的断桥忽然驶来一艘小船,船上三人似乎在讨论西湖这绝妙的风景以及大美与柔美融为一体的经典故事。西湖湖面上那些纯洁可爱的睡莲,可能正在聆听三位高人所描绘的天堂神语。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唯美意境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应该是古今中外描绘西湖美景最传神的国画。

杭州是吴越国和南宋时期的国都。自宋朝不敌金人的侵扰迁都杭州之后,杭州的社会经济及文化艺术便得到极大的发展,成为当时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中心。其实自唐朝开始,西湖的景观建设和文化艺术创造便成为中国各个朝代和各级官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其中唐朝的大文学家白居易,宋朝的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大政治家苏轼(苏东坡),清朝的浙江总督李卫等人对西湖景观和文化艺术的创造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宋朝著名的大书法家米芾曾为西湖留下了多件书法墨宝和石刻画像。从唐宋开始,千百年来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用诗文书画等形式,讴歌西湖,赞美西湖,书写西湖,描绘西湖,使西湖成为了全中国文化艺术的海洋和文化艺术的殿堂。一代代的中国各阶层人士包括皇室贵族乃至至高无上的皇帝也多次临驾西湖,游赏西湖,为美丽的西湖题词作诗,"钦定十景",为西湖编织了一道道圣洁的光环。历朝历代的著名大画家、大书法家纷纷为西湖留下了自己的千古佳作。孤山不孤,长桥不长,断桥不断的美丽传说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杭州的文化,西湖的文脉就是这样积累、传承起来的。杭州西湖的文化是独特的,极其诱人的,也是难以复制的。可惜近二百年来西方列强的文化软实力超越了我们,近年来在上海建起了象征美国文化的迪士尼乐园,真让人心中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在中国的各个朝代中,大多数官员都非常重视西湖的建设管理和文化景观的构造,但唯独元朝对西湖"废而不治"。究其原因是元朝蒙古统治者认为南宋朝廷过于沉溺于西湖山水的美好享受,不思改革,不敢创新,没有进取精神,安于守旧,满足现状,唯我独尊,排斥外来文化,从而导致国家的灭亡。因此元朝视西湖为祸国尤物,所以元朝期间西湖因缺少疏浚和景观维护损毁严重。虽然元朝统治者对中华民族的大文化传承建树不多,但他们的观点对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应该值得警醒和借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应该用什么观念来看待西湖,看待杭州,看待浙江,才不会重蹈覆辙南宋灭亡之老路,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严肃思考的大课题。

读者朋友可能会奇怪,本文的题目是对国画大师邱汉桥国画新作《梦莹西湖》的赏析,为什么要写上述文字呢?是的,上述文字看似有点偏题,实则与本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密切相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景区,如果没有创新包容的精神,没有联动共享的思想,一味沉浸在过去美好的回忆之中,特别是在文化艺术领域没有创造,没有创新,满足于抄袭前人,模仿古人,且不断的重复别人,这是一种比较令人担心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现象。我原来以为这种现象在全国其他区域有,这次来杭州住了一段时间,看了一些江浙画家的画展和画册。以我井底之蛙之管见,隐约感到江浙画家中的一些人士,绘画的创新和创造明显比较欠缺,至今尚未看到令人震撼,令人耳目一新的西湖题材绘画佳作。许多画作要么是依葫芦画瓢,要么是似曾相识,要么是无雅无趣,要么是缺乏高妙意境。描绘西湖美景画作,从宋元时期的赵孟頫、吴镇,到明清时期的戴进、夏圭、文征明、唐寅、沈周、蓝瑛、王翚、董邦达等名家,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美丽西湖的精美画卷。可惜近数百年来,特别是近现代以来,从江浙地区来看,没有几幅能真正代表西湖精神的国画佳作,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临摹实景,或者是无病呻吟的精神宣泄,极少创造,缺乏美感,观之令人产生审美疲劳,究其原因之一是许多画家不懂阴阳之道,没有真正悟透虚实结合的基本原理,该虚的时候要么太"虚",要么不会"虚",该实的时候要么太"实"要么实得给人心添堵,无法使观者产生天地人和之美感和愉悦心灵的审美感受。这种状态长此下去,肯定辜负前人为我们留下的世界文化遗产,辜负西湖人,江浙人和全国人民对江浙文艺人的期望。虽然本文写得可能有点偏执,但希望这一家之言能给江浙人提个醒,让我们的西湖世界文化遗产多一点创新的文化艺术精髓留在里面好吗?当然人人都想创新成功,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创新成功了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但成功的创新和创造是很难的,很艰苦的,创新成功者极少。为什么?因为很多人缺乏创新、创造的素养和精神。没有持之以恒的创新品质,缺乏勇登泰山顶一览众山小的创新胆略。浅尝辄止,安于现状,这是创新创造者的大忌。这也是当前我国国画领域普遍缺少创新佳作的现状,在杭州西湖国画创作题材表现上尤为突出。好在这次借G20峰会的东风,国画大师邱汉桥先生历时半年精心创作了这幅令人惊叹、独具创意、含古接今、神韵无穷的《梦莹西湖》,可以说这是邱先生为西湖题材国画领域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这幅精美国画是大美西湖和柔美西湖最经典的结合,是对西湖精神实质的高度艺术概括和近乎完美的艺术表现。

远观这幅《梦莹西湖》,大美养眼,令人神思无穷。一轮晶莹剔透的明月缓缓从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升起,月光明媚圣洁,包含深情地洒落在恬静深沉的湖面上和厚重稳固、古雅空灵的白堤断桥上,湖面上片片睡莲仿佛一群群美若天仙的西湖少女,她们似乎想跃上湖水水面,用芊芊玉手和婀娜多姿的腰肢,舞动出梦幻印象西湖的多姿多彩,她们仿佛在凝视这恒古千年神秘的西湖水中之月,又仿佛陶醉似的在聆听着什么。哦,原来在白堤断桥的另一端有一艘小船似乎从圆圆的月亮上面驶向水天一色蔚蓝美妙的秀美西湖,小船上坐着三个人正在穿越时空谈古论今。我在想国画大师邱汉桥笔下这神奇的三人究竟是谁呢?他们可能是为西湖作出巨大贡献的白居易、苏东坡和李卫,也可能是来州西湖度假赏月的国内外游客。一艘小船画龙点睛,动静结合,令人不禁思接千古,神游四海,西湖大美的神韵立刻跃然纸上,满满的融进了你的双眼和脑海,然后你会被这幅充满时代神思,令人遐想无穷的《梦莹西湖》所感动,你肯定会感到这是我们从来没有体验过的美景。

近看这幅精美的国画,你会立刻被她的柔美细腻感染,甚至会幻想与画中的情景融为一体。画里面的月亮是那么的柔和温暖,看她一眼仿佛心田马上就会洒满洁白而充满爱意的月光,一股神圣的情思立刻得到进一步的净化和升华。古老的白堤和断桥仿佛是国画大师邱汉桥用自己独创的国画技法"锤头皴"和"水润墨涨法"打造出来的,那长长的白堤和断桥在邱大师的笔下古雅沉雄,稳如磐石,即使再过千年,也会自信的守护着西湖的美丽故事,断桥残雪的优美意境将会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荡漾的小舟一定是国画大师邱汉桥邀请着你我和他一起乘着小舟,赏着洁白的圆月,慢慢的穿越断桥,迎着西子湖畔犹如仙女般的一朵朵睡莲,畅想着过去、现在和美好的未来。

哦!差点忘记告诉大家,国画大师邱汉桥的这幅《梦莹西湖》将由杭州西湖博物馆收藏,同时为了满足广大爱好者的需要,画展组委会将制作一批限量版并由邱汉桥先生亲笔签名的《梦莹西湖》版画奉献给大家。同时,我们期待着国画大师邱汉桥再为西湖,为杭州人民,浙江人民和全国人民精心创作出几幅别开生面的西湖佳作。(米新桥作于2016年10月8日)

网址:描绘大美与柔美西湖的经典画卷——邱汉桥《梦莹西湖》赏析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07312

相关内容

描绘大美与柔美西湖的经典画卷——邱汉桥《梦莹西湖》赏析
【散文】朱丽/烟雨旧梦西湖情
西湖的风景如画,胡梦周的音乐如梦,完美结合!
国风美少年刘宇现身杭州西湖
在西湖的夜色中,电子音符与湖水相映成趣!
“爷青回!”《新白娘子传奇》演员路过西湖大屏,与白娘子“相遇”!
“爷青回!”《新白娘子传奇》演员路过西湖大屏,与白娘子“相遇”
18道工序打磨 西湖绸伞美出圈
苏轼在杭州西湖经历了两场大雨,留下了两首精彩无比的宋诗
浮生半日,徜徉杭州西湖:吕文扬的诗意之旅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