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版本《红楼梦》看经典如何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红楼梦》是经典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经典著作#
近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中传环球(北京)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艺术作品新媒体运营管理人才培训》在京正式开班。
7月17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执行秘书长石中琪作为主讲人,以“《红楼梦》经典化的演进历程”为主题,为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进行了专题授课。
石中琪表示,《红楼梦》非生来即经典。在古代社会,“文学经典的合法性建立在政治、宗教、道德的基础上,文学作为涵养性情的文化资本,作为寓教于乐的基本手段,作为赖以证明自己文化贵族身份的文化修养的润身工具,其美学特性并非是首要的。”是以旧红学时代,传统观念影响之下的《红楼梦》,除了文人的娱乐消遣,在正统学术话语中只能作为一种“经典之辅”而存在。
在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下,红学考证派应运而生,并在与索隐派论战中牢牢树起“新红学”的大旗,从此成为红学研究的主流。新红学以其严肃的学术态度和科学的考证方法,在作者、续书以及版本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确立了对《红楼梦》的基本认识,引起广泛关注和影响,使红学真正获得了正统学术研究的品格,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学术研究中轻视小说的观念。
对于新红学的问题与局限,石中琪也发表了个人看法。他认为,新红学考证内容有一个中心论点:《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隐去真事的身世自叙。但《红楼梦》不是曹雪芹的人生日记,硬把《红楼梦》中的描写和曹家故实一一等同而论,无异削足适履。新红学看到了索隐派的根本缺陷,但其“自叙传”说仍然认为小说背后还有“本事”,只是把索隐派的民族血泪史换为曹家的衰败史;新红学质疑索隐派的“猜谜”,却忽略索隐派化小说为纪实。从而,科学的红学仍然是史学,虽收宣传之效而立意已偏。
在石中琪看来,新时期以降,由于新方法、新观念的借鉴运用与论争探讨,使得红学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展示出更为蓬勃的生机,红学史也进入最为辉煌的一个时代。
讲到“文化经典”的真正确立和红学研究未来发展的新范式时,石中琪则说:“考察《红楼梦》经典化的学术历程,对举《红楼梦》中文化研究和文化研究中的《红楼梦》,也是对红学研究未来发展的警示:若仅仅着眼于西方理论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跌入唯理论陷阱的危险;而中国本土经验的丰富、复杂与多元,使得我们可以引入某种西方理论范式作为参照却不能将之奉为圭臬,更不能将中国研究降格到某种围绕西方理论来补充中国案例的层面。”
“经典化了的《红楼梦》确实是古代小说的一个范本。这一范本累积演进的过程,大致上经历了一条从经典之辅到学术研究经典、再到文学经典而渐趋成为文化经典的途径。百年红学,风起云涌,其发展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紧密相关,亦是百年中国学术思潮乃至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石中琪说。
课程在学员们的积极发言中结束。本次课程内容兼具历史脉络与理论深度,兼具学术性与启发性,令学员们受益匪浅。学员纷纷表示,本次授课不仅深化了对《红楼梦》文学价值的理解,更启发了对“经典何以成为经典”的思考。
(图片拍摄:王大卫)
责编:勾晓庆
网址:从多版本《红楼梦》看经典如何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08275
相关内容
从多版本《红楼梦》看经典如何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乌审旗:文化传承焕发新活力
赏三项特展 看山西本土书法焕发新活力
命运如潮,看李祯杨紫 如何在墨海中乘风破浪,传承家族荣耀,书写墨业传奇!
命运如潮,看李祯杨紫 如何在墨海中翻涌,传承家族辉煌,书写墨业传奇!
新上海滩,许文强 新上海滩 老剧回看 在这个充满回忆的版本中…
看运筹帷幄的淮阳王如何在一声声“夫君”中变成痴汉的
“素手提剑,看我们姜桃花公主如何在乱局中开辟生路”
文化中国行 | 海南非遗加强活态传承、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焕发新活力 非遗正青春
“再经典化”之外 “跨经典化”如何为经典文本打开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