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间见天地 无声处润心灵
艺术感悟:音乐是无声的语言,能触及心灵深处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健康生活贴士# #音乐艺术感悟#
陕西师范大学学生演绎历史舞台剧《大儒张载》。学校供图
延安鲁艺的“文艺战士”与今天的大学生隔空相望,扎根西部毕业生们的青春故事被搬上舞台……在陕西高校,一幕幕特别的“思政课”正在上演。
近年来,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指导高校打造原创剧目。这些带着泥土芬芳、充满青春气息的戏剧作品,正在成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
红色基因的艺术传承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当熟悉的旋律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剧场响起时,舞台上下师生齐声合唱,不少人眼眶湿润。
这是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师生排演的诗剧《追寻》中的一幕。该剧以《黄河大合唱》为主线,融合陕北民歌、秧歌剧、秦腔等艺术形式,再现革命烽火中年轻人从迷茫学子到坚定战士的蜕变过程。剧组师生顶着酷暑穿行在枣园与杨家岭革命旧址,在老一辈革命家生活工作过的窑洞里寻找灵感。指导教师阮贞铄说:“我们发挥艺术育人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向着‘德艺双馨’的目标迈进。”
在更多陕西高校,融合地方艺术特色的红色剧目,彰显了艺术在传承红色基因、点燃信仰火种方面的独特力量。
编写《从延安走来》第三幕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师朱君杰说:“人类历史的前进,注定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赴后继。让学生对革命理想升腾起敬畏,才是我们创作这部剧的初衷。”
榆林学院校史剧《播火者》的排练中,饰演脚夫的学生们为了演活陕北汉子的粗犷与坚韧,特意学习脚户调和赶驴技巧,磨破的鞋底被大家称为“贴近历史的‘勋章’”。榆林学院艺术学院辅导员张磊说:“这就是艺术的力量,它让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成为触动心灵的火种。”
时代精神的青春答卷
空军工程大学舞台上,正在上演话剧《青春·向西北》:李想扎根黄土革新窑洞,李翔翱翔蓝天突破极限,李襄探秘岩层寻找方向……
“我们不是演戏,就是在讲身边人的故事。”编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许志敏说,该剧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北大学科研团队为原型,通过3名不同专业领域青年的成长故事,展现他们扎根西北、服务社会的青春誓言。据统计,陕西从2014年到2024年累计培养高校毕业生400余万名,其中72.1%选择扎根西部和基层。
西北工业大学话剧《大国之蓝》取材于该校自主水下航行器团队的真实故事。剧中那惊心动魄的海试场景,“使命与生命,只能选一个”的信念,让观剧师生热泪盈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话剧《毕德显》讲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毕德显为中国雷达工程事业奋斗奉献的故事。该校电子工程学院本科生、毕德显班学生张嘉童说:“参演这部话剧真正让我走近了毕老先生,就像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
从典籍活化到精神传承,再到时代抒写,陕西高校的原创戏剧实践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新路。这些带着思想温度、艺术高度的作品,像一颗颗种子,在青年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千年文脉的创新延续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横渠四句”言简意宏,成为历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横渠指的是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横渠镇,千年前,张载便是在这里长期讲学。
立足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陕西师范大学的原创历史舞台剧《大儒张载》将其进行创造性转化。该剧创作团队深研典籍,赴张载祠寻找灵感,在横渠书院感悟先贤智慧。剧目将北宋书院与现代课堂交错呈现,5名现代青年穿越千年,亲历张载从投笔从戎到提出“横渠四句”的思想历程。
“参演过程中,一颗热爱中华文化的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并将伴随我未来的人生。”饰演张载的本科生陈思喆说。这一剧目不仅在校内反响强烈,还得到众多媒体报道,总浏览量超500万次。2024年,团队漂洋过海前往希腊演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2024级学生马小涵观演后说,自己对“横渠四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是一个历史命题,更是当代青年的精神坐标”。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24日 第02版
作者:本报记者 冯丽
网址:方寸间见天地 无声处润心灵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08433
相关内容
品鉴 | 方寸天地 石印流芳思念无声,却震撼心灵
心动,无声旋律,触动心灵,唤醒深藏内心的回声
广美工艺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于方寸间见万千气象
长珩的爱,如寂静中的天籁,于无声处胜过千言万语
方寸间绘就五彩世界
小兰花故意化丑见萧润 萧润却把她夸上天,怕是患有眼疾
taylorswift 泰勒斯威夫特的旋律,总能触动心灵的最柔软处
肖战郭靖台词,以家国天地为怀,大年初一影院见
kkOma言及Faker,敬重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