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亚里士多德的12个问答

发布时间:2025-07-24 11:58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理性分析日常生活问题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哲学与日常生活#

金灿荣的“亚里士多德不存在”的伪史论,让人觉得反智。如果全民都如此认为,事实上网上很多人就是这么认为的,那会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犹记得大家嘲笑美国人不认可进化论,以及认为地球是平的,希望我们不会被别国人嘲笑。

因此有必要就亚里士多德的情况做一整理,以让大家明白,这个人和他的著作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着合乎逻辑的事实。

1、亚里士多德存在吗?

答案是当然存在。

罗马帝国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史家第欧根尼·拉尔修(约公元200年-250年)编有古希腊哲学史料《名哲言行录》,第五卷第一章讲的是亚里士多德。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大规模爆发,与庞贝古城同时被埋的赫库兰尼姆城废墟中发现了亚里士多德的名字。

17世纪出土的古希腊时期的《帕罗斯碑》提到过亚里士多德。

2、十三世纪之前西方世界不存在亚里士多德?

并非如此。12世纪的重要争论与他的《范畴篇》有很大的关系。

12世纪的经院学者围绕共相性质的问题展开了长期的激烈的争论。当时的一个学者感慨地说,花费在这一问题上的时间比凯撒征服世界的时间还要长,花费在这一问题上的金钱比“克雷兹棺材”里的钱还要多(克雷兹是公元前6世纪的吕底亚国王,以富有夸耀于世,为波斯人所杀,在他的棺材里填满了生前搜刮的无数财富。)

这一问题最早由3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者波菲利在《亚里土多德范畴篇注释》中提出。他提出的关于共相性质的三个问题是:

共相是否独立存在,或者仅仅存在于理智之中?如果它们是独立存在,它们究竟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如果它们是无形的,它们究竟与感性事物相分离,还是存在于感性事物之中,并与之一致?

波菲利说:“这些问题是最高级的问题,需要下功夫研究。”这些问题在哲学史上被称为波菲利问题。

6世纪的罗马哲学家波埃修(Boethius,480——525年)首次把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连同波菲利的注释翻译成拉丁文,并说明这一问题对于逻辑基础乃至整个哲学的重要意义。

3、亚里士多德的一生是怎么度过的?

亚里士多德的一生,是竭力摆脱外部干扰,潜心于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一生。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出生在爱琴海西北岸的色雷斯地区,当时色雷斯由马其顿统治,所以亚里士多德名义上是希腊人,实际上应该是马其顿人。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奴隶中产家庭,他的父亲是马其顿王阿敏塔斯的宫廷医生,这给小时候的亚里士多德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也培养了亚里士多德对医学、解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兴趣。

公元前367年,风华正茂的青年亚里士多德,离开了宫廷中正在进行着惨烈的夺权斗争的马其顿王国,来到了雅典,投入正处鼎盛时期的阿加德米亚,师事柏拉图。他在这里一住就是20年,大约前10年按照柏拉图所规定的,修习基础课程,后10年则以辅导员身份,做教学辅助工作。

亚里士多德在学园的日子随着柏拉图的逝世结束了。在柏拉图生前,这名他得意的弟子并不盲目崇拜自己,在学术的道路上逐渐与自己分道扬镳,这使得他十分不快。所以在柏拉图死前,他没有让亚里士多德继承他的位置,而是让他的侄子斯珀西波斯成为学院的新领袖,这令亚里士多德感到不快。除此之外,令亚里士多德不开心的还有新领袖对数学的痴迷,斯珀西波斯继续强调知识的数学模式,这让从小就接触医学、生物学的,已经开展更多经验性研究的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在雅典停留两年后,他收到学园之前的学生赫米亚斯的邀请,访问小亚细亚。

不久他应聘回到了马其顿,作了当时的王子、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

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回到阔别12年的雅典,雅典已在马其顿的控制之下了。这时候,他以知命之年在吕克昂创建了自己的学校,亲自主持讲授,并广泛地开展学术研究。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较为完整的著作,大都是亚里士多德这一时期的作品。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突然逝世,雅典的反马其顿势力抬头,因亚里士多德与亚历山大的亲密关系,并且因为亚里士多德为他的同学赫米亚斯写的碑文与赞美诗,他被控不敬,被迫离开雅典,第二年就在埃维亚岛上的一个马其顿要塞哈尔基斯去世了,终年63岁。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学派,被称为漫步学派。

4、亚里士多德写了1000多万字,留存下来的有300万字?

在被誉为标准本的《亚里士多德全集》里我们能见到47种。而其中《论宇宙》等13种,经学者们从内容及文体上多方考证,已被公认为是后人所托之作品。这些篇目虽非原作,但仍具很高文献参考价值,所以仍保留在全集中,加以标志以示区别。

标准本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的前两卷收集了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本文。两卷计1462页,每页分a、b两栏,每栏从30到40余行不等,大多为35行左右。每隔5行都标出行数号码。(假如每行5字,则共有字数:1462*35*2*5=51万字)

综上,亚里士多德写的文章应该没有1000万字,但也不会少。毕竟他的一生都在潜心于教学和学术研究。

5、亚里士多德是用什么书写材料写作的?

亚里士多德的作品是用莎草纸写的。

莎(suo)草纸的出现与埃及文明史的发端几乎同步,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纸质书写材料,用莎草纸制作而成的卷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书籍形式。

公元前8世纪左右,莎草纸经由地中海东岸的港口城市毕波罗斯传到古希腊和罗马。

公元前7世纪,莎草纸已经成为由埃及向希腊出口的大宗商品并改变了希腊文化的口述传统。莎草纸书写的优势地位一直保持到中世纪早期,之后才逐渐被更具竞争力的羊皮纸所替代。

既然莎草纸是埃及向希腊出口的大宗商品,那么亚里士多德用其进行写作是很正常的事情。

有人说亚里士多德是用羊皮纸写的,其实,在亚里士多德的时代,羊皮纸的制作工艺还不完善。

公元前2世纪,今土耳其西部的帕加马王朝国王欧迈尼斯二世在位时大兴图书馆,与同时期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形成竞争,埃及因此停止向帕加马出口莎草纸。欧迈尼斯二世于此改良动物皮制造工艺,开始使用羊皮纸,并传到罗马帝国的其他地区,羊皮纸遂大行于世。现代英语中“羊皮纸——Parchment”一词就是以帕加马城(Perhamum)来命名的。

死海古卷羊皮纸

6、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经历了怎样的命运?

在亚里士多德死前,他深感自己的学问有可能会被仇恨冲昏头脑的雅典人毁坏,为了避免自己重蹈苏格拉底的覆辙,遂将他大量的手稿连同吕克昂学园,都托付给了他的同学狄奥弗拉斯图斯。狄奥弗拉斯图斯怕被官方收缴,在自己死前嘱托自己的侄子将手稿送往了小亚细亚的塞普西斯,任人抄传。

后来珀加蒙王国的君主,为自己的图书馆向民间征集书籍,为了避免被征用,这批稿本就被藏于地窖中,一直沉睡了百余年,直到公元前1世纪才发掘出来,被卖给了台奥斯的哲学家阿柏里康(Apellikon)重新带回雅典。

公元前86年苏拉攻占了雅典,把这批书稿劫到罗马,后来又转手到文法学家提兰尼奥(Tyrannion)手中,准备编辑抄传。但经两个世纪岁月的腐蚀,播迁散乱,这批稿子已经面目全非,又加上誊抄手文化不高、讹误百出,所以稿件的内容次序、写作先后完全不可辨认。

直到罗马吕克昂第十一任主持、罗得斯岛的安德罗尼珂(Andronicus)收藏了它,并重新加以编辑,这大概是公元前60年左右的事情。在当时,安德罗尼珂已经无法查清这些著作的写作年代,只能用当时流行的分类归纳法,把它们按内容排比在一处。

令人遗憾的是,安德罗尼珂所编定的《全集》后来也失散了,甚至连一份目录也不曾保存下来。

有人可能会质疑:为何吕克昂学院没能好好保存它的开山祖的典籍?

想想为啥亚里士多德离开他一手创建的学园,就知道他的境遇了。不是不重视,而是当时的政治环境对他不利。在这种情况下,他的作品不是被毁,而是被带到小亚细亚让人任意抄传,已经是不错的待遇了。

而且,是吕克昂第十一任主持安德罗尼珂收藏并重新加以编辑了亚里士多德的作品,这足以说明吕克昂学园很重视开山祖的典籍。

7、在希腊语世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是怎么不再为人所知的?

公元后的几个世纪里,罗马帝国战乱频仍、社会腐败,希腊哲学的智慧火花已濒于熄灭。学者们纷纷带着他们的典籍移居较安定的东方,继续自己的事业。于是新兴的基督教就来填补这一精神空位。

基督教是一个以信仰为基础的、排他性很强的宗教,它和把求知看作是人的本性的希腊哲学针锋相对。特别在公元4世纪基督教被宣布为罗马帝国国教,对世俗的希腊哲学加强限制,终于在公元529年查士丁尼下令封闭了全部非基督教的学校,希腊哲学在西方失去了最后的存身之所,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几乎不再为人所知。

8、在拉丁语世界,十三世纪之前的600年里为何几乎没人知道亚里士多德?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讲拉丁语的西方逐渐失去了同讲希腊语的东方的文化交流。在东方的拜占庭帝国,古代学术延续得相对较好,古代文本用古希腊语保存下来。

而在拉丁西方,由于懂希腊语的人日渐稀少,如何了解希腊学术的问题开始突显出来。对于科学而言,那的确是个黑暗时代,希腊科学原著大都没有翻译过来。

公元4世纪到8世纪,拉丁西方的一些有识之士感受到了这种危机,他们或者将希腊哲学文献翻译成拉丁文,或者用百科全书等形式将当时能够获得的知识(无论是基督教的还是异教的)记录下来,以此来保存古代的学术。

其中,在公元6世纪初,罗马的一位学者和政治家波埃修(Boethius)把《范畴篇》、《解释篇》等几个短篇译为拉丁语。除此之外,直到12世纪初600年间,没有迹象表明,拉丁语世界还接触过其他亚里士多德著作。

简言之,在13世纪之前的600年里,拉丁语世界依然有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只是很少。

9、在阿拉伯语世界,亚里士多德的文章是怎么得以保存的?

公元529年,断断续续存在了九百多年的柏拉图学院和稍晚的亚历山大城的学校被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关闭,部分学者逃到波斯的贡德沙普尔,那儿当时是波斯萨珊王朝的学术中心。

公元750年,萨法赫(Saffah)推翻倭马亚王朝,建立阿巴斯王朝并扩张迅速。

萨法赫的弟弟、阿巴斯王朝的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Abu Jafar Al-Mansur)不喜首都大马士革的传统部落氛围,而更心仪波斯发达的文化和官僚体制,一心想迁都。在占星家的指导下,新都选址在离巴比伦古城不远的巴格达。公元766年,阿巴斯王朝的首都从大马士革东迁到了新城巴格达。

曼苏尔统治时,开始翻译希腊著作。到了第七任哈里发马蒙,阿拉伯翻译运动进入高潮。此时的阿拉伯世界是世界文明的顶峰。

马蒙继任哈里发之后的第六年(公元819年)才进入巴格达,没多久就做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见到了亚里士多德。

有人说是亚里士多德之梦激发了马蒙对知识的兴趣,于是他资助翻译运动,并在巴格达建立了一座综合性学术机构——智慧宫。

智慧宫中最有影响力的人是侯奈因·伊本·伊斯哈格(808-873)。他是景教徒(最大的基督教分支),专业是医药。他会叙利亚语和波斯语,后在巴士拉城学了阿拉伯语,在亚历山大城学了希腊语。

伊斯哈格翻译了大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他一般先把希腊语翻译为叙利亚语,再由别人(很多情况下是他儿子)从叙利亚语翻译成阿拉伯语。他的儿子还修订、注释早期的亚里士多德。

10、亚里士多德的文章是怎么传回西方的?

12世纪之后,随着东西文化的交流,西方人士通过阿拉伯哲学家阿维洛依(Averroes,1126-1198年)重新见到了亚里士多德著作,并从希伯来语转译为拉丁语。

阿维洛伊是西班牙穆斯林医学家、哲学家。自8世纪至14世纪,包括西班牙地区整个伊比利亚半岛都在阿拉伯人控制下。阿维洛依作为哲学家曾经担任西班牙半岛上科尔多瓦伊斯兰公国的大法官。他的阿拉伯名是伊本·路西德。阿维洛伊认为只有理性是不朽的,因此,不存在个人的灵魂不朽。他强调通过理性获得的知识要高于通过信仰得来的知识。

阿维洛伊的思想与正统的伊斯兰教教义对立,在穆斯林世界并没有持久的影响力。但是他对于欧洲思想的影响确实巨大的。在12——15世纪文艺复兴早期,当意大利半岛的拉丁文明开始兴起以后,是阿拉伯人阿维洛依使他们知道了亚里士多德的存在。阿维洛依的评注后来均被编入15世纪以后威尼斯最早出版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的拉丁文版。他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解释极大地影响了经院哲学的发展。

很多人都认真研读阿维洛伊,以至于当时的欧洲形成了一种“拉丁阿维洛伊主义”,一直到17世纪。另外,阿维洛伊的神哲学构成了阿奎那的神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大约在1255到1278年,绝大部分的亚里士多德著作已有拉丁文本。在14世纪末年,出版家阿尔杜斯·曼努修出版了几乎是全部的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希腊本文,不过其中的《论诗》直到1500年实际上尚不为西方学术界所知。

11、亚里士多德的文章是怎么传播到中国的?

在西方著名哲学家中,亚里士多德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来的。有学者提出:早在唐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时候,亚里士多德思想就已经随着景教的传入由景僧介绍到了中国。这种说法还没有明确的资料可以证实。

但最迟在17世纪明朝末年,利玛窦等来中国传教,将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输入中国的时候,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就开始介绍到中国来了。当时由李之藻翻译的《名理探》和《寰有诠》就是论述亚里士多德物理天体思想的。因为那时亚里士多德是基督教的权威,又由于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然科学的知识与传统中国儒家思想格格不入,故而亚里士多德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仅仅是述介,并没有形成重大的影响。

而后中国便加重了闭关锁国的程度,直到19世纪末期,中国打破闭关锁国的状况,由严复等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又重新开始了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关注,严复曾译述亚里士多德著作《名学浅说》(直译应为《逻辑学教程》),为推广亚里士多德思想和发展中国哲学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

12、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源自《永乐大典》?

这种幼稚的问题当然不值一驳,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了解一下《永乐大典》的编纂和传播情况。

《永乐大典》是2000多位学者、6年多时间完成的一部规模宏大的百科全书,是14世纪之前中国历史文化的集成,共22937卷,11095册,3.7亿字。

可是,只有一部,还束之高阁。因为它立项于朱元璋时代,朱棣对它兴趣不太大。

100多年后,嘉靖(1522年-1566年)皇帝爱不释手,并且还要把它带进棺材里,这才匆忙组织人马再抄一份留在世上。然而世上也没能留住,逐渐丢失,遇到战乱则大规模丢失,命途多舛。目前国家图书馆只剩161册,丢了99%。

在《永乐大典》编纂前,亚里士多德的作品早已流行于西方世界,后者怎么可能源于前者?

网址:关于亚里士多德的12个问答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08508

相关内容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12个问答
“亚里士多德不存在”?假的!
亚里士多德:第一位经济学家?
亚里士多德的分配公正理论丨《分配正义研究》
把12个讨厌的明星聚集到一个岛上的综艺
不会发微博问答的,可以私信提问
拐卖儿童17名 造成12个家庭骨肉分离,支离破碎的恶魔终于被判!
把12个讨厌的明星聚集到一个岛上的综艺 娱你安利
吉米海知识问答赚泰铢
创造VS模仿:亚里士多德拜师柏拉图,为何却在艺术上“怼“老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