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在大芬村用画笔记录伟大时代

发布时间:2025-08-01 09:01

用漫画笔法记录家里的日常:洗碗的泡沫大战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琐事趣闻# #生活琐事分享#

▲大芬村旧街巷一瞥。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李军时常喜欢买份《深圳晚报》阅读。

▲年轻的李军在聚精会神地工作。

李军

■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夏日午后,阳光灼热却不刺眼,从容地照进布吉大芬村一座三层小楼。李军手持画笔,专注地对着一块画布挥毫泼墨。

二楼画室的角落里,堆放着他不同时期的作品。既有早年临摹复制品,也有近年创作的系列作品。扭曲的色彩碰撞、独特的材质语言,诉说着他对人生观和现代精神的思考。

1998年,李军从湖北潜江来到深圳大芬村,从临摹名作开始,成长为职业艺术家。曾在北京鸟巢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双重·孪生”个展。也曾参加2018年深圳艺术博览会、2019年上海艺术博览会。在“中国油画第一村”,他收获了职业成就感,也收获了幸福生活。

1

受兄长影响走上艺术路

潜江古称云梦泽,位于江汉平原腹地,素有“水乡园林”“小龙虾之乡”之誉。

1974年,李军在潜江市张金镇一个小村出生,排行老六,是家里备受宠爱的幺子。

水乡的日子恬静悠长,像一幅褪色的水墨画。小时候家里很穷,李军鲜有机会接触艺术教育。年长十岁的大哥喜欢画画,经常临摹些三国、水浒、隋唐英雄传题材的连环画,而堂兄在市花鼓剧团做美工,这些片段构成他童年最鲜亮的色彩。在两位哥哥的影响下,李军也对绘画产生兴趣,有空就临摹拳谱、小人书上的插画。

1988年,李军考入潜江师范美术班,毕业后分配回老家铁匠沟中学任教,月薪98元。但李军知道,那并非他的归宿,他热爱绘画,也渴望更广阔的天地。就这样,三年后他来到湖北美术学院绘画系深造。此后,他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在朋友的推荐下南下深圳。

李军落脚的第一站是大芬村。他进入一家出口公司上班,为海外画商临摹油画名作。这片旧村落安静偏僻,芦苇丛随处可见,路上尘土飞扬,周围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画廊与店铺,只是人力成本低廉、房租便宜的“城中村”,以及空气中飘荡着的松节油和快餐的味道。

在大芬村,太多人的命运被时代浪潮裹挟着改变。李军觉得自己就是其中之一。“画一天赚四五百元工钱,抵内地一个月的工资。”作为最早一批来大芬村的画工,他从没有想到,这方寸之地日后会搅动世界艺术市场的风云。

2

见证大芬村的蝶变转型

2000年至2008年,是大芬村行画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雪片般的订单从国外源源不断飞来。“只要接到订单就能赚钱。”李军与朋友奔走于广交会和大芬村之间,接洽外商油画订单,再交由大芬村画师生产,每年营业收入达到七八百万元。短短几年后,李军就买了人生第一套房子,在深圳正式落地生根。

“2004年11月18日,首届文博会在深圳举办,也是深圳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的重要实践。这一年,大芬村迎来辉煌。”李军说,首届文博会在大芬村建立了分会场,开幕式当天大街小巷摆满画架,千名参加表演的画工穿着统一服装,挥毫作画的场景像一场盛大的行为艺术。

大芬村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媒体蜂拥而至。李军站在人群中突然意识到:“我们这些埋头画画的人,已经成了别人眼里的风景。”

文博会推动大芬油画村巨变,艺术广场、展厅、画廊、彩色路面,艺术路灯、文艺风墙面等元素陆续落地,一座欧式风情的“油画小镇”横空出世。从早期流水线式油画产销,到形成完整的商业油画产业链,再到深圳国际化文明城市形象的国际艺术街区代表,“中国大芬”就这样登上世界艺术舞台。

“大芬油画村名气大了之后,全球各地的人都涌来了,最直观的感受是房租飞涨。”李军说,这个只有0.4平方公里的城中村,集聚着1200家画廊与店铺、8000多名油画从业人员和超2万名社区从业人员。鼎盛时期,大芬村每年产出500万幅油画,世界上70%的油画来自中国,而中国80%的油画出自大芬村。

2008年,一些画师因为种种原因返乡,李军却选择继续留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研,他发现国内酒店业和装修业崛起,装饰画需求越来越大。2012年,他创办玉鼎文化艺术品公司转攻国内市场。四年过去,国内酒店、会所装饰画市场趋于饱和,作为绘画专业毕业的他开始对商业画产生倦怠。

3

重拾画笔潜心原创艺术

“总不能一辈子做别人画笔的影子,40岁后我就想为梦想而画。”2016年的某个深夜,李军把积压的临摹画打包收进仓库,重拾画笔潜心投入原创艺术的世界。他的《双重·孪生》系列,两个不同主题的影子交融,展示出两种文化的对话和解。《都市面具》系列,以表情严肃的十二生肖动物面容,解构面具下的都市现代人物精神生活群像。

李军始终觉得大芬村过去类似劳动密集型工厂,画工的作品没有版权,多为他人代笔的复制品,只是欧美客户的产业链下游。复制画虽能带来短暂的经济利益,却难以获得尊重,原创艺术才是新时代的出路。他在村里租下一座三层小楼,二楼做展览、画室,三楼与二姐合开私房菜馆,渐渐成为圈内朋友、同行的聚集地。

探索原创艺术,让李军的生活重焕光彩。“艺术不是高高在上,艺术就是生活。艺术家和画师最大的区别,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李军不认为自己创造的每一幅作品都值得被赞誉,更多时候可能“自娱自乐、孤芳自赏”。但他仍愿意坚持,将身体情感介入艺术创作,因为他想用原创作品实现自我价值,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印记。

时光流逝,大芬村也在悄然改变。“这里将会成为国际油画生产、交易、展览中心,以及培训和旅游小镇,比肩伦敦南岸、纽约苏荷区的世界级城市艺术区。”站在画室三楼的窗前,他眺望这片熟悉的土地,偶尔会想起初来乍到的年代。那时大芬村还在沉睡,他和无数画者一起为它涂画未来。如今画笔仍在手中,这一次他画的不只是风景,更是一群人、一座城与一个时代的缩影。

网址:李军 在大芬村用画笔记录伟大时代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11979

相关内容

李保东:用画笔“画”出多彩人生
飘逸画笔 图风云人物——专访金庸“御用”漫画家李志清
时代鸿图——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典藏作品展在国家大剧院开幕
青年作家李军君:在钢筋丛林种出诗意星空的人
无人幸免的时代,记录那个时代的一部电影
用艺术记录和反思时代,杨烨炘个展《社会大创意》在沪举办
一个伟大的时代结束了 再见波波维奇
在展厅里“遇见”时代英模
笔耕不辍,逐梦前行:记作家李军君
钢锯岭用身体挡住手榴弹,太伟大!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