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勇剖析“非遗+”超141万观众“云听课”

发布时间:2025-08-04 10:18

心理学入门,《乌合之众》剖析大众心理 #生活乐趣# #阅读推荐#

向勇剖析“非遗+”超141万观众“云听课”

机缘巧合,北京游客现场听得热血沸腾

向勇以《非遗赋能社会经济发展的机制与路径》为题在讲座现场分享。

“让文物活起来,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观念越来越主流,并带动了很多‘非遗+’新业态、新范式。”

8月2日,在成都阿来书房举办的2025名人大讲堂“非遗传承”季第四场讲座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以《非遗赋能社会经济发展的机制与路径》为题,解析“非遗+科技”“非遗+文创”“非遗+旅游”等融合式创新路径的驱动机制与实施策略。

作为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维系着中华文化的根脉。那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非遗是如何赋能社会经济发展,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的?

解读非遗保护工作

引同行共鸣

记者注意到,不少拿着笔记本前来听课的学生认真记录的同时,还举起手机,拍摄关于非遗赋能社会经济发展路径的重要知识点。

“今天这个讲座的内容让我非常有共鸣,因为非遗保护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退休前曾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陈女士激动地说,过去非遗保护的工作起步艰难,大家都是在探索中逐渐总结经验,而向勇教授的讲座,也让她回想起了过去的奋斗时光。

当天上午,从北京到成都旅游的张女士,在参观阿来书房的间隙,偶遇名人大讲堂开讲,索性和女儿一同落座观众席聆听讲座。“今天我在现场听得热血沸腾,没想到在这样一个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听了这么一场高水平的讲座。”除了丰富详实的讲座内容,向勇教授的PPT所呈现的形式美也引得张女士连连赞叹,“虽然非遗是今天的重点,但是在向勇教授的讲座过程中,我能感觉到他的知识点足以支撑他讲任何一个关于审美文化、经济传播领域的内容,他真的博学。”

线上线下火爆

超141万观众“云听课”

本次讲座中,向勇教授结合白马镇等经典案例,深入剖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引擎的重要作用,阐明非遗活态传承的核心价值,并探讨非遗传承过程中存在的认知误区。

值得一提的是,精彩的讲座不仅让线下观众受益匪浅,而且在网络中吸引了众多网友观看。截至记者发稿,《北大教授向勇入川分享“非遗+”的无限可能丨名人大讲堂》直播,在封面新闻、川观新闻、四川观察、四川发布等平台直播,全网观看总计141.3万人次。

名人大讲堂由四川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协调组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承办。讲座致力于打造一个面向大众、深入人心的知识讲坛,力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传承的品牌活动,并努力探索构建符合当前时代需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自举办首期讲座以来,名人大讲堂已成功举办了69场,先后邀请李敬泽、阿来、郦波、祝勇、莫砺锋、周裕锴等全国多学科专家,围绕20位四川历史名人及巴蜀特色文化开讲,探寻古蜀文化遗珍,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深入解读中华文化巴蜀因子的独特魅力,全网累计逾1亿人次观看直播。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王一理 摄影 陈羽啸

网址:向勇剖析“非遗+”超141万观众“云听课”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12999

相关内容

向勇剖析“非遗+”超141万观众“云听课”
广州塔“非遗回响”艺术展落幕,超20万人次观众体验传统新活力
非遗好戏连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启幕
李子柒成立非遗工作站 获聘“焕新非遗计划匠心守护大使”
奇妙戏法焕新生!非遗馆“遇见非遗”活动邀您看表演、逛市集
山东首发非遗盲盒 淄博3项非遗项目入选
今晚看春晚丨2025年非遗晚会:千名传承人三百余项非遗
白鹅潭非遗剧场迎首演
7位非遗老师和李子柒同台亮相
江苏宜兴:千年陶都非遗焕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