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换住持出现离职潮,寺庙为什么会发展到今天这样?

发布时间:2025-08-06 23:22

京都金阁寺:一座被金箔覆盖的佛教寺庙,展现日本园林艺术的杰作 #生活知识# #旅行生活# #旅行目的地介绍#

少林寺新住持印乐法师上任首日推出五大新规:关停商业演出、禁止高价开光、清理商铺、农耕自养、改革收入分配。

恢复千年寺规“凌晨三点诵经,晨曦下田劳作”,预计年收入暴跌90%,粮食产量翻倍……这个决定让30余名僧人连夜离职。

其实30余名僧人离职数量并不算多,因为少林寺正式登记的僧人超过300人,常住的约150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离职的僧人数量应该还会增加……

对于换住持其实不管什么庙都肯定会有个别僧人离开的,这点大家也不必过于大惊小怪。

当然了,个中也有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住持一朝僧及真假僧人情况在里面。

对于少林寺事件网友们的观点大致分为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寺庙就应该如印乐法师这样管理运作。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释永信虽然是贪,但他将少林寺推向世界这个贡献也确实不小。

最初的佛教不是现在这样子,佛陀在世的时候讲法、传法是在树底、路边、山边这类地方,具体《金刚经》里有记载。

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呢?我们还得从佛陀入涅后大约100年弟子第一次集结时讲起。

当时的佛教僧团因为对戒律的理解和持守以及部分教义见解产生分歧,发生了第一次根本分裂,形成了两大主要部派,上座部和大众部。

上座部的观点强调严谨保守地遵循佛陀制定的原始戒律和早期教法,追求个人解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但大众部的人就觉得这样不行,大家都只顾自修,没人传法,慢慢佛法是会消失的啊。我们应将佛法传给更多人,让更多人得到解脱才对。

两种不同的观点就产生了两个不同的部派,简单点说就是一派认为自己躲在深山里修就行了。

另一派则认为除了自己修之外,还得顾及众生,让更多人受益。

上座部与大众部也就是后来的小乘与大乘,顾名思义小乘就是顾自己,大乘就要顾众生。

例如地藏菩萨的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种就是大乘佛教的思想。

说到这里问题就又来了,小乘好办,找个安静的地方自己好好修就行了,但大乘要传法就必须得有一个场所。

要有场所就必须先得要有钱,有钱才能建庙,建了庙就还得有管理人员,也就是后来的住持。

还有就是僧团们得吃饭,毕竟还是肉身,否则的话一部经都还未讲完就不知去哪里报到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遇到真正修行的主持还好办,有很多方法的。

例如有土地的就自耕自养,通过讲法、传法有香火钱后就部分用来建庙,部分用来维持僧团的生活这也是可以的。

但如果遇到那种打着修行、传法的名号敛财的就麻烦了,就会出现释永信的这种情况来。

网上还有一种声音说出家人什么都不干,没创造任何社会价值,这种认知是很片面的。

佛法倡导的是善行,这对净化人类在激烈竞争社会下所产生的焦虑是有很大作用的。

我是一个风水命理师,对佛法也只有半吊子的水平,但多年来也用佛教思想挽回过不少即将破散的家庭,及给不少陷入绝境的人生活下去的信心。

近几年互联网上讲佛法的人少了,线上线下的人心都越来越躁动,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唉,不说也罢,总之就是时也运也!~

~如果您觉得本文有用,就转发出去让更多的朋友学习吧!

作者文超良,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谢谢!

网址:少林寺换住持出现离职潮,寺庙为什么会发展到今天这样?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14153

相关内容

没有少林寺知名,门口却有武警站岗,北京这个寺庙为何如此特殊?
千年佛缘,瓷韵新生 | 大唐官窑与少林寺住持印乐法师的文化情缘
《西游记》里,为什么唐三藏出了大唐后,就没一个好和尚呢?
没想到雷佳音换会跳绳哈哈哈!
俗话说“十步一寺,五步一庙”,那么为什么京西有这么多寺庙?
释永信身上的袈裟与《戏台》里的世界,我们该相信什么?
白马寺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历史也更悠久,为何知名度远不如少林寺?
释永信38年方丈路:少林寺商业化与信仰的边界之问
少林寺的僧人每天都吃什么?菜单曝光后,和电视剧上的完全不同
这难道不是一部青春教育片吗?他们俩真的好配,为什么剧情会这样发展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