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艺评|张立行:格局与格调

发布时间:2025-08-08 10:18

选择一张与房间风格相符的书桌,提升整体格调 #生活知识# #家居生活# #卧室布置建议# #阅读角打造#

我曾在一个大学的讲堂上问听课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改革开放40多年来哪些人可以成为上海的文化符号?为避免这些大学生的回复过于匆忙草率,我请他们回去先做个认真的研究调查。近百位大学生后来给出的书面答案,有七成将余秋雨、陈逸飞列入了名单的前两位。

也许,有的大学生之前对余秋雨、陈逸飞并不十分熟悉,但他们通过各种线上线下的认真研究调查,重新认识了余秋雨、陈逸飞,并在一个新的时代语境下对两位前辈给予了高度的认同。这充分地表明:真正的风云人物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湮没无闻,是经得起岁月的淘洗的。

对文化历史人物的价值和影响力,不仅仅要看与他同时代的人怎么说,更要关注后人的评价。因此,上海浦东美术馆此次推出纪念陈逸飞逝世20周年的《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的轰动性意义,也就远远超过了展事本身,这既是对过往的上海城市发展、上海人精神变革历程的深情回眸,也是对一个城市文脉轨迹的精彩梳理,更是对上海城市文化理想的延续。

《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海报

对于视觉艺术家陈逸飞,各方专家已经从不同的维度进行了很好地解读和阐述。但仅仅从视觉艺术的视角来谈论陈逸飞是远远不够的。陈逸飞生逢其时,他的脱颖而出,成为今日之所谓上海的文化符号,既有时代机遇的馈赠,也离不开他过人的禀赋和独特的个性,但更重要的是终其一生所体现出的与这座城市相契合的格局和格调。

上海自开埠以来,其快速前行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就是这座城市与以往所有的中国城市所不同的国际视野和宏大格局。上海的成功者大多胸怀“雄心”或者说“野心”,过去说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虽略带贬义和调侃,但也道出了几分真情。陈逸飞早期生活在一个崇尚集体主义的特殊年代,但即便如此,上海城市文化特有的不守陈规、彰显个性、敢于犯险、追求卓越的基因依然没有泯灭,只不过是以另外一种更为隐蔽和曲折的方式延续了下来。陈逸飞生性“不安分”,在艺术上抱有远大理想。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才华横溢的陈逸飞,不甘人后,舍小求大,事事争先,24岁便担任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主任,26岁创作了《开路先锋》,此后又推出《黄河颂》《占领总统府》,青春洋溢,以恢宏的气势,将他对那个时代的英雄主义的浪漫想象倾注到巨幅的画面中,一战成名,展现了他油画创作大开大合的大格局,成为国内六七十年代油画“红色题材”创作领域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其作品至今依然是同类题材的范本。

《开路先锋》陈逸飞 魏景山(1972年)

《黄河颂》陈逸飞(1972年)

《占领总统府》陈逸飞 魏景山(1977年)

一个人有无大格局,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有无深刻的反省意识。从这个角度看,陈逸飞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所创作的巨幅画作《踱步》标志着他对历史、时代和自我的精神探索和反省达到了新的高度。我至今认为,《踱步》是陈逸飞一生承前启后最具思想深度的代表作。我甚至觉得,如果没有他在《踱步》创作时对历史、时代和自我的精神探索和反省,也就不会有他20世纪80年代自觉地赴美留学的举动。陈逸飞赴美最大的价值,并不在于他学到了多少西方的绘画创作的理论和技巧,也不在于他成为最早进入西方主流艺术市场的当代中国画家之一,而是令他的视野、格局、观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踱步》陈逸飞(1979年)

今天我们津津乐道的所谓的陈逸飞的大美术观、大视觉观其实在他旅美期间就开始萌芽了,然后于20世纪90年代初适时回国后大展身手,并终获各方认同。如果上天假以他更多的时间,陈逸飞一定会走得更远。他跨界出圈,志在大美术大视觉,但又不完全局限于此,而是有着更远大的人生追求,展现出更为宏大的格局。陈逸飞的格局往往也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体现出来。如果在饭店遇到相熟的朋友在另外的一桌吃饭,他总会悄悄地一并将别人的单子也代买了。他经常会参加一些艺术展览,如果是商业性的艺术展特别是有艺术追求的年轻人的艺术商业展,他总会订一幅作品,作为对年轻艺术家的鼓励。

陈逸飞是个完美主义者,尤其在他精力充沛的盛年,对艺术品质的追求可以说无以复加。他生前几次与我聊天时都说,上海是个有格调的中西融合的伟大城市,我们的作品品相、品质一定要无懈可击,调性要高级,要时尚,要有都市趣味,让人眼睛一亮,与上海这座城市相匹配,不能够辱没了上海。因此,无论是他油画创作的早期红色题材,成熟期的水乡题材,音乐家题材,仕女题材,藏民题材,海上寻梦题材,还是他涉足的出版、设计、电影、公共艺术……他的作品或产品在视觉上往往让人过目难忘,有与众不同的调性。

《周庄》陈逸飞(1988年)

《夜宴》陈逸飞(1991年)

《绿绿的草原》陈逸飞(1996年)

记得他做设计和旅行图书杂志时,无论是内容的设置、纸张的挑选、版面的构思,都可与西方同类顶级出版物相媲美,他当时也自豪地说,“钱没少花,但确实不输给外国人。”他担任艺术总监制作的公共艺术雕塑装置《日晷》,将传统日晷元素解构为现代网状钢结构,通透灵秀的形态与陆家嘴摩天楼群形成相映,品相精良,极具现代感。20多年过去了,今天经过杨高路、浦东大道交叉口的《日晷》,一点不觉得落伍过时,依然充满艺术的吸引力。《日晷》已成为上海标志性经典公共雕塑装置和大众长久的文化记忆。

公共艺术雕塑装置《日晷》

即便是陈逸飞偶尔尝试画中国画,其格调也与当时诸多的传统中国画迥然不同。陈逸飞是为数不多的对国画非常感兴趣的油画家。艺评家林明杰说:陈逸飞对国画的慧根是出自他的心性。陈逸飞对自己的国画创作有过许多设想,他想画时尚的都市题材,也想到云南去写生创作。他的水墨画看上去就是一个绘画高手在游刃有余地挥洒,笔与笔之间一气呵成,形成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整体,将传统国画的笔墨逸趣和现代图式的时尚感相融。

在当今国画创作中,往往有一种偏颇的倾向,要么泥古不化,要么割断传统。而陈逸飞这个国画圈外的油画家却做到了两者兼顾并自然天成。我曾将陈逸飞的一幅水墨作品请原上海中国画院院长、著名国画家施大畏指教。这幅国画描绘了一对正在热舞中的都市中年男女,施大畏欣赏备至,说:“以前没怎么看到逸飞的国画,他以水墨的方法刻画人物也是那么精准传神,很摩登”。施大畏表示将此作拿回家再好好看看。过了几天,施大畏将作品送还,只见画面的空白处,施大畏兴致盎然地添画了一位正冷眼相对热舞中的摩登男女的陕西老农,令整幅作品充溢着特别的谐趣与反讽的意味,一西一中,两位绘画大家的此次合作无意间也为上海的美术史留下了一段难忘的佳话。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张立行

网址:新民艺评|张立行:格局与格调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15199

相关内容

王安宇自曝曾获评最帅艺考生
武艺锐评10届快男和李行亮!
新民艺评丨王家卫的很响与不响
新民艺评丨“未来电影”长什么样?
张柏芝的身材完美无瑕,美的很有格调, 张柏芝
百看不厌,美得有格调,无人能替,真的爱了
片头美得非常有格调 高级 大梦归离
新民艺评|第14届全国美展为何首次引入数字艺术?
张艺兴北京演唱会倒计时,登船相见, 行啊
我不允许还有人没看到龚俊摩登复古格调 这组大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