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宝岛一村》主创成都分享:两岸共品岁月里的家味

发布时间:2025-08-13 19:45

宝宝6个月时能抬头,1岁时能独坐,2岁能走,这些都是正常生长发育里程碑。 #生活常识# #育儿常识# #宝宝生长发育曲线#

人民网成都8月13日电 (赵祖乐、实习生王雨欣)8月12日晚,话剧《宝岛一村》演员分享会在成都举行,屈中恒、那维勋、冯翊纲、范瑞君、宋少卿、萧艾6位主演齐聚,与现场观众共同回溯那段独特的眷村历史。

《宝岛一村》自2008年首演以来,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动人的故事,在全球华人中引起热烈反响,成为华语剧场的经典之作。该剧由赖声川与著名影视制作人王伟忠携手打造,以1949年到60年代的大时代为背景,讲述了因政治环境变迁意外渡海到台湾的新移民,在“眷村”落地生根的故事。剧中通过三代住民、四个家庭的笑泪交织,展现了从思乡盼归到融入当地的复杂情感,生动呈现了台湾珍贵的族群融合历史。

主演分享会现场。实习生 王雨欣摄

分享会上,演员们回忆了与《宝岛一村》的深度联结。当被问及角色塑造的根基,屈中恒坦言:“老兵口述史中那些用脸盆种辣椒、靠乡音认老乡的细节,让角色有了血肉温度。”剧中以幽默包裹历史悲情的独特气质,被演员们视为最大挑战。冯翊纲强调:“喜剧是糖衣,内核是时代洪流下小人物的坚韧。分寸感在于让观众的笑声未落,心头已泛起酸楚。”

女性角色的力量成为焦点。饰演“眷村母亲”的范瑞君分享道:“她们像野草,在夹缝中撑起一个家。排演时我反复琢磨她们藏起眼泪为家人盛饭的姿态——苦难中迸发的生命力才最动人。”萧艾则补充道:“那个年代女性的沉默付出,本身就是一种震耳欲聋的呐喊。”

从2008年首演到第348场巡演,《宝岛一村》的舞台生命力令人惊叹。“每次登台都像第一次,因为观众的眼泪和笑声永远新鲜。”萧艾道出背后的秘诀。

面对观众超过300场演出如何保鲜的提问,屈中恒眼神笃定:“每次登台都当最后一次。观众席里可能有第一次看戏的孩子,这份敬畏心让我们不敢懈怠。”

冯翊纲笑谈幕后温情:“去年巡演,萧艾在后台用四川话教大家说‘巴适得板’,结果宋少卿说得像‘巴士抛锚’,全剧组笑到忘记登台紧张——这种家人般的默契,是舞台之外的馈赠。”

现场观众提问。实习生 王雨欣摄

互动环节中,有观众问及“大陆观众为何能共情台湾眷村故事?”冯翊纲的回答引发全场共鸣:“从晋商走西口到下南洋,华人的迁徙史本质相通。剧中那锅红烧肉,可能是上海弄堂味,也可能是成都巷里香;防空洞出生的孩子,和三线建设子弟有着一样的‘异乡人’眼神——我们演的从来不是‘台湾故事’,而是‘华人故事’。”

主演们一致认为,《宝岛一村》不仅是一部话剧,更是一座连接文化与情感的桥梁。它用艺术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到那段特殊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引发了不同地区华人对乡愁、亲情、家园的共鸣。

据悉,《宝岛一村》成都站演出将于8月15日至16日在成都城市音乐厅·歌剧厅连演两场。这部享誉华语剧坛的经典之作,将以长达3个小时的沉浸式剧场体验,带领蓉城观众走进一幅跨越60年风雨、饱含时代体温与个体悲欢的生命长卷,感受那份笑中带泪的深沉力量。

网址:话剧《宝岛一村》主创成都分享:两岸共品岁月里的家味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17816

相关内容

《宝岛一村》时隔11年再临鹭岛 台湾原班人马演绎眷村往事
《宝岛一村》浓缩的乡愁 都是“人间故事”
两岸青年福建漳州同唱宝岛金曲
两岸青年福州漳州同唱宝岛金曲
“艺台京品”两岸曲艺名师对话 今天,我们说相声
两岸书画家四川内江共绘两岸情缘
家人相依相伴,同欢笑共克难,“何”家欢乐就是最大的幸福!
《穿越时空的美食》重现千年前宫廷硬菜 细品文化大餐里的中国味
琴音与墨香交融 两岸艺术家共鉴宋韵风华
守味湖南年,湖南博物院邀您共品 “湘酒盛宴”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