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计兵:如果没有外卖员这个标签,我很难走出来|封面头条

发布时间:2025-08-16 02:51

在超市挑选水果时,发现一苹果上贴着'请摸摸我,我会更甜'的标签,结果很多人真的摸了,这天卖出去的苹果特别多。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段子#

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 曾洁 上海摄影报道

提到王计兵,你会想起谁?是因一首《赶时间的人》走红的“外卖诗人”,还是春晚给王菲《世界赠予我的》报幕者?8月14日晚,上海,思南书局·诗歌店,在这个有着独特个性的网红书店,“手持微光,照亮人间——王计兵《手持人间一束光》新书分享会”如期举行。作为上海书展的“分支”,这场分享会小而美,通过王计兵与编辑郭良忠的讲述,让大家度过了一个有欢笑有泪水的夜晚,也更进一步地认识了王计兵。

王计兵分享每首诗背后的故事

真实的他,既是孩子的父亲,又是父亲的孩子,是妻子的丈夫,还是外孙女的姥爷,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让人几乎忘记他外卖员的身份。王计兵却很坦然:“如果没有外卖员这个标签,我很难走出来。我是一个外卖员,送外卖7年了,我还是在送外卖,一方面我对这份职业特别喜欢,另一方面,我知道这份职业对我意味着什么 ,它对我帮助非常大,同时我特别想说,我写作已经37年了,我特别想挣脱这个壳,我不想大家再聊我时,聊到一个送外卖的,我希望有一天大家聊到王计兵,聊到我作品的时候,是我对写作最满意的状态。”

忆与母亲的点滴

读《娘》时情绪几近失控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真的不知道怎么样去疼爱自己的父母,不了解父母,不知道他们心里想要什么;当我们学会了解父母的时候,生活就不给我们机会了。”王计兵的这番话引起现场读者强烈共鸣。他的很多诗歌写作灵感都源于自己的生活,比如与父母的相处。谈到已过世的母亲,他尤为感慨。

王计兵说自己是一个爱笑的人,因为母亲说人是笑给自己看的

当家里老房子还没有拆的时候,母亲就喜欢捡拾一些废旧东西,比如旧衣服撕成的烂布条,还有一些旧绳子、旧钉子。王计兵不懂:“你拾这些东西有什么用?”母亲依然捡回来放在院子的一角,当子女们想清理掉的时候,发现母亲会不开心,就不敢去清理。有一年回去看母亲的时候,母亲在王计兵的行李箱里面塞满了辣椒、大蒜、萝卜,恨不得希望把家里的东西搬空。王计兵特别担心行李箱的拉链会撕开,就从母亲的“收藏品”角落里拽出一根布条,把行李包扎了一下。当时母亲特别开心,“她说,你看,捡这些东西有用吧!尽管她当时已经70多岁还中风了,生活勉强能够自理,但她会感觉到,自己对这个家庭是有用的。”

母亲去世前一直住在王计兵家中,每晚他都会给母亲读自己写的那首《娘》,王计兵回忆:“这首诗写到了娘,母亲躺在那里,我说‘娘’,她就‘哎’,答应一声,感觉到特别快乐。这首诗我读了9个月。后来母亲过世后,我和爱人提到这个事情,我说是不是娘记忆力不行?因为我9个月读一首诗给她听,她每次都说没听过。爱人说你傻呢,那是娘哄你开心,想和你多说说话。她这样一说让我一惊,其实我一生还是不懂母亲的。”这首诗成为王计兵的痛点,他很少在公开场合朗诵这首诗。

当晚,王计兵应邀为大家现场朗诵《娘》:“岁月把一部长篇连续剧/浓缩成一首诗/把一首诗浓缩成标题/把标题浓缩成一个字/把一个字浓缩成一根针/我喊一声娘/就心疼一下/再喊一声娘/就想动用丝线/缝补千疮百孔的过往……”这一声声的娘,却再也没有那一声声的“哎”,王计兵情绪几近失控,只好停止朗诵拭泪平复情绪。编辑郭良忠说这首诗最感人的部分在后半段:“我一声一声地喊娘/就像娘用针把灯花挑了一下/又挑了一下。然后/天就亮了。”

大家从中读懂了王计兵对母亲的爱,以及那份失去母亲的痛。

回忆起母亲,王计兵当场洒泪

“送外卖是我这么多年干过最轻松的工作”

能走进人心的作品,永远都有生命力。王计兵觉得送外卖是他所干的最轻松的工作,“我以前给人家捞沙子、扛水泥上楼,还在码头上做过装卸工,接触到外卖员这份工作之后,我感觉这份工作特别轻松。”他非常感谢自己身边有这么好的家人,特别是自己的爱人,“她和我生活大概有10年的时间里,我们没有床,更不要说房子了,都是住在路边,一个纸箱打开铺在地上都能住下来。一路走过来,会发现日子一天天变好,你会变得很开心。 ”《手持人间一束光》里,“亲情温度计”这个篇章都是写给家人的诗。其中《排除法》,是写妻子得知儿子得了重病(后被告知是误诊)后整个人僵在那里无法动弹,到证实虚惊一场后嚎啕大哭,“一次次排除/如同把一个女人的一生/排队了女儿、媳妇、姥姥/以及和女性相关的所有身份/只留下一个/干干净净的母亲……”

《送女儿去车站》是写给女儿的,“我们也曾像女儿一样年轻过/每次回家看望父母/每次都会无言地离开家乡/不敢回头……”王计兵说自己对女儿和儿子的态度不一样,“两个女儿从小到大,我说话永远都是轻声细语的,但是对待儿子不一样,儿子不听话是要挨打的。”当女儿出嫁,当女儿成为母亲,当两个外孙女说走亲戚去姥姥家时,王计兵突然意识到,在某种意义上,自己成了女儿的亲戚,心理落差非常大。于是,他跟家人说,女儿的房间要上锁,谁都不能进去动女儿的东西。

王计兵(左)和郭良忠举行分享会

“希望把光亮给到更多需要照路的人”

“从空气里赶出风/从风里赶出刀子/从骨头里赶出火……”王计兵这首《赶时间的人》几年前经资深媒体人陈朝华随手转发到微博上后,阅读量破两千万,此次王计兵诗集《手持人间一束光》经人民文学出版社问世后,陈朝华又应邀写了序,他写道:“王计兵是懂得感恩、有所敬畏且有自知之明的。他是一位扎根生活的本色写作者……”在分享会上,读者也深切地感受到这点。

谈到自己的作品,王计兵说:“第一本书命名为《赶时间的人》,是为了抓住网络的热度,因为这首诗歌在网上的点击量目前已超过了3300万。当一个新作者出来的时候,要借助网络热度,也就是炒作,所以我承认我需要炒作。今天我甚至认为,如果没有外卖员这个标签,我可能很难走出来。如果说《赶时间的人》是一个博士生写的诗,可能写得再好在网上也不会引发关注。有人说我的诗和文学是不搭边的,但是大家忽略了,其实我已经写了37年,偶尔写出一首比较满意的小诗也很正常,但恰好是因为借助了‘外卖员’这个标签,就出来了。如果我低着头,肯定不是因为我挂满了果实,而是因为我背负着恩情。”

第二本诗集《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是想继续表达他对生活的态度。后来,他采访了140个外卖小哥,写成第三本诗集《低处飞行》,“我觉得我的社会价值高于我的文学价值,我要发挥我的作用,为我们这个群体说话。我时常说自己是一个不发光的人,而现在身上聚集着这么多光芒,应该怎么办?所以我就将新书定名为《手持人间一束光》,希望能把这束光照射出去,把光亮给到更多需要照路的人。”

王计兵耐心给读者签名

王计兵给读者的签名中写下诗句

“生活给了我多少积雪,我就能遇到多少个春天”,“人生就是在酿一场蜜,无论经历的过往有多苦”临别时,王计兵给每位读者的书上,都一字一句写下了自己的诗句,签名的长队缓缓前行。

分享会结束时,大家都捧着这一份份厚重的感悟离开。大家谈论最多的,也是王计兵的诗歌。曲终人散,签完最后一本书,接受完最后一家媒体采访,已经是晚上10点。书房的店员欢快地下班,结束一天的工作。王计兵和他的责编在路边打车,车迟迟不来,他忍不住问:离酒店有好远?得到答复:有6公里呢!像母亲一样节俭了大半辈子的他,有些跃跃欲试,想要步行回去。他骄傲地说:“上次在北京做活动,8公里我都是走回去的,顺便散步锻炼了身体。”

临别时,他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当天写的小诗,写作过程修修补补。尽管书展活动密集,他依然坚持每天写作,有什么好的诗句喷涌而出时赶紧用手机记录下来,再反复修改。当天,他羡慕一个“会做梦的人”。

网址:诗人王计兵:如果没有外卖员这个标签,我很难走出来|封面头条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18823

相关内容

“外卖诗人”王计兵,有动向
撕掉之前的标签,“外卖诗人”王计兵第三本诗集《低处飞行》出版
“外卖诗人”拟任新职,王计兵回应:和送外卖并不冲突
外卖诗人王计兵为闫妮写诗
“外卖诗人”王计兵有了新职务!“那么多的光环照耀给我,我总要反射出来”
“外卖诗人”王计兵:在生活的积雪中看到春天
“外卖诗人”王计兵诗集《低处飞行》分享会:低处的飞行,笨拙的热爱
王计兵:低处飞行的诗人
携爱与梦想“低处飞行”——外卖诗人王计兵最新诗集面世
“外卖诗人”在宁举行新诗集《低处飞行》分享会:想通过为外卖小哥写诗集回报恩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