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水都将重逢:别鸣《涉江的青铜》新书分享会举行|书香精品
分享书籍,是向世界展示你的精神世界。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读书生活感悟# #书籍分享#
8月15日晚,由南国书香节、花城出版社、花城文学院联合主办的“逆流而上:小人物的漂泊与扎根——别鸣《涉江的青铜》新书分享会”在花城文学院举行。
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申霞艳,《作品》杂志社长兼总编辑、作家王十月与作者别鸣展开了一场深入而富有温度的文学对谈。
本场活动同步在花城文学课视频号、花城出版社微博、花城杂志小红书、央视频读书同步直播,吸引了线上线下众多文学爱好者参与。中短篇小说集《涉江的青铜》已由花城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2025南国书香节达成希腊语版权输出。
用文学“再造故乡”
《涉江的青铜》是别鸣的首部中短篇小说集,以长江三峡地区为背景,聚焦于时代巨变中普通人的命运沉浮与精神世界。
小说集收录了别鸣重要的短篇小说《双桨》,这篇小说发表于《花城》2023年第6期,并入围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迁徙计划”。小说书写了一对船家儿女离开峡江又回到峡江的故事。
别鸣坦言,“关于长江三峡,可能大家耳熟能详是贾樟柯导演的《三峡好人》。我写的,是《三峡好人》后面的故事。”作为一个在40多岁时才开始写作的新人作家,别鸣认为,自己是为了用文字“再造故乡”,以文学的方式留存那些被时代洪流冲散的记忆与情感。
别鸣在现场分享中表示,小说集不仅是对父辈、祖父辈生活的回望,更是对“走过人生三峡”这一隐喻的深刻探讨——每个人都要经历自己的“三峡”,才能抵达精神的平原。
语言“拧巴”背后的深情与“恋地情结”
作家王十月从语言、叙事和人物塑造三个维度高度评价了《涉江的青铜》。他指出,别鸣的语言极具特色,“短句、方言、拧巴感”,如同三峡的激流与险滩,充满搏斗感,让人必须“正襟危坐”地阅读。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在当下文学现场极为稀缺,具有极高的辨识度。
申霞艳则以“恋地情结”为关键词,解读了别鸣笔下对故土、河流与文化的深情。她认为,《涉江的青铜》不仅是一部关于三峡的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中国精神、关于文化根脉的作品。“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整个世界”,别鸣用兰溪的故事,写出了时代巨变下普通人的挣扎与坚韧,也写出了楚文化在当代的回响。
从屈原到“不服周”:楚地精神在当代的延续
对谈中,三位嘉宾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屈原与楚文化对别鸣创作的影响。王十月指出,别鸣笔下的人物身上都有一种“不服周”的犟劲——不认命、不信邪,即使被时代抛下,也要在原地倔强地活着。这种精神,正是楚地文化千年绵延的基因。
别鸣也回忆,自己童年时并不知道屈原就是家乡人,直到初中春游时才第一次意识到“屈原就是我们身边的人”。这种迟来的认知,反而让他对楚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体认,也让他笔下的人物拥有了更复杂的文化根系。
值得一提的是,别鸣在小说中多次写到广东湛江,这一细节引起了现场与线上读者的浓厚兴趣。他解释,这是源于年轻时一位朋友远赴湛江定居的记忆,“虽然我年轻时没有勇气走出来,但我在小说里让他们走了出去”。
这一“文学地理”的奇妙连接,也得到了申霞艳的高度评价:“湛江人民今晚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你们的城市被写进了一部如此动人的小说。”
正如申霞艳所言,别鸣的写作是为那些“留在故乡的人”立传,是为那些被时代巨变裹挟却始终坚韧生活的小人物立传。《涉江的青铜》不仅是一部小说集,更是一张通往记忆与精神的船票,书中附上了一张制作成船票样式的书签。别鸣邀请每一位读者在文字的河流中,打捞属于自己的旧时回忆。
文|记者 孙磊 通讯员 王雅喆
图|钟智 北野
网址:全世界的水都将重逢:别鸣《涉江的青铜》新书分享会举行|书香精品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19288
相关内容
全世界的水都将重逢:别鸣《涉江的青铜》新书分享会举行|书香精品湖北作家携《涉江的青铜》亮相南国书香节!锁定8月15日新书分享会直播
“书香鹿邑你我同行”创作分享活动成功举行
生命的流响——徐华亮《野岸集》新书首发暨有声语言艺术分享会举行
八十扇打开世界的门,新书《八十本书环游地球》举行新书分享会
《群星璀璨——中国天眼背后的人们》新书发布暨分享会在贵州平塘举行
胡国安新书《洞见的力量》发布会在长沙举行
《曹禺:雷雨涤旧世》沉浸式新书分享会在天津举行
“审美能力升级指南:《审美进阶》新书分享会”举行
“我们都是被庄稼和野草滋养起来的清澈的灵魂”,余秀华新诗集《后山开花》举行新书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