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生万物》原著《缱绻与决绝》文学价值可媲美《白鹿原》

发布时间:2025-08-26 20:58

学会使用价值对等原则,确保你的产品或服务价值与价格相符 #生活技巧# #谈判技巧# #价格谈判#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彭茜 秦娟 曹竹青

8月23日,根据著名作家赵德发小说《缱绻与决绝》改编的年代剧《生万物》正式收官。8月25日晚,著名作家、壹点号精英领航专家赵德发做客齐鲁壹点,对话学界大咖李掖平、马兵、丁晋,回望创作初心,解读文学作品影像转化的深层奥秘,为观众揭开文学与影视交融背后的故事。

《缱绻与决绝》是赵德发创作的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系列“农民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曾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奖,入围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讲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齐鲁大地上,围绕农村土地变迁发生的跌宕起伏的故事,用小人物彰显大情怀,以角色命运抒写时代变革。

在交流会上,山东大学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兵教授高度评价了《缱绻与决绝》这部长篇小说,称其为“中国当代文学无法绕开的翘楚之作”,其文学价值可与《继《古船》《白鹿原》等新历史主义经典媲美。

山东大学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兵教授 摄影/壹点号 摄影师少帮主

以下是马兵教授在交流会上的分享实录:

山东大学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兵教授:《缱绻与决绝》是赵德发创作的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系列“农民三部曲”之一,单论这一部,其精彩程度与重要性都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堪称中国当代文学无法绕开的翘楚之作,其文学价值可与《古船》《白鹿原》等新历史主义经典媲美。

这部作品最打动我的,是它对人与土地关系的深刻书写。主人公对土地有过亲密的依恋,可遇到大的历史变故时,又不得不决绝地放弃土地——这种“决绝”恰恰是作品要传递的核心情感之一。这让我想到山东文学一贯的“道德行动力”传统,而赵老师在延续这个传统的同时,又开辟了新路。

或许有人会说,作品受新历史主义影响,比如绣绣新婚之夜被丢到山上的情节,确实带点传奇色彩。但当故事真正展开,大家会发现赵老师完全用的是现实主义笔触,把重心拉回了人与土地之间“失守”的情感上,走的是“去传奇化”的叙述路子。也正因如此,他把中国老百姓与土地之间那种深刻又复杂的联系,写得特别透彻。前段时间我重读这部小说,依旧被深深震撼。

就像书中的人物,他们身上都有鲜明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正是老百姓对土地最真实的态度和情感。尤其第三部分里,费文典得知土地承包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赵老师写得太出彩了,让人一下子就能共情到老百姓对土地的珍视。

聊到这儿,也想谈谈作家“触电”的话题。我觉得这本身是好事,我始终认为,影视和文学是相互滋养的关系:影视能借鉴文学的艺术表达技巧,文学也能成为影视改编的好素材库,二者相辅相成。上世纪80、90年代,余华老师的《活着》改编成电影,既拿了奖,也让他在文学界“出圈”;张艺谋导演几乎所有作品都改编自文学,他也说过,中国影视的成功离不开文学的繁荣。赵老师的好作品很多,不只是《缱绻与决绝》,他的《大海风》里,家国情怀与个人命运的张力特别足,也很适合影视改编,我相信未来他会有更多作品迎来改编机会。

网址:马兵:《生万物》原著《缱绻与决绝》文学价值可媲美《白鹿原》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23559

相关内容

《生万物》原著作者赵德发:杨幂演的宁绣绣,就是我心中的大女主
真在杨幂的这个背影里看到了缱绻与决绝这五个字的具象化
《生万物》原著涉赌涉黄引争议,改编剧规避风险
《生万物》原著两代抠神结局,18岁嫁60岁下场惨
《生万物》原著费文典身世曝光,揭费家30年秘密
《生万物》屠版,严肃文学真是爆款指南针?
生一个死一个!如果《生万物》直接按照原著拍,那就要虐死绣绣了!
如果《生万物》直接按照原著拍,那就要虐死绣绣了!
《生万物》原著揭宁绣绣悲惨命运,七子夭折六人封大脚难辞其咎
王晶评刘亦菲观众缘可媲美赵雅芝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