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英和,二甲进士,曾拒和珅之女,以“赵体”为宗,书法甚佳
二手书质量好的话,甚至可以和新书媲美。 #生活技巧# #节省生活成本# #生活节省# #二手书市场#
在清代风云变幻的书法与官场之间,英和以二甲进士的身份崭露头角,且以“赵体”为宗的书风著称,名声逐渐传开。他的才华不仅体现在笔端的流畅,更在于对赵体书法神韵的执着追求与临摹的深度投入,成为当时备受关注的书法大家之一。
很多人初见“英和”这三个字,难免会以为只是一个别名或笔名。其实他的全名是索绰络·英和,出生于1771年,逝世于1840年,享年70岁。他出身于书香世家之中,礼部尚书德保是他的父亲,英和是德保的第三子。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他以癸丑科二甲进士之名崭露头角,被选为庶吉士,散馆之后任编修。进士及第之后,他的官职一路攀升,尽管也曾遇到挫折,最终还是官至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并升至太子太保的高位,成为清代著名的学政与实务官僚之一。
他父亲的选择与态度在历史上也留下了印记。据传,他父亲曾拒绝让和珅的女儿成为英和的儿媳,这一决定得到了嘉庆帝的称赞。如此家风与家规,或许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英和对待人事与品格的态度。与此同时,英和在书法上的追求却表现出另一番天地,他尤工书法,以赵子昂的书风为宗,所作字迹精美,成为清代知名的书法家之一。
就书法本身而言,英和在具备进士身份的同时,已具备扎实的书法基础,尤其以楷书的功底最为突出。乾隆年间,书风多以馆阁体为主,官员文人多被此体系所束缚。然而英和并未满足于此圈子,他选择深入研习赵子昂的书法,凭借持之以恒的练习与临摹,逐渐树立起个人的声名。他的书法成就不再单纯模仿,而是在赵体的框架中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气质,使作品在继承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
在公开的文献与展现中,我们可看到英和以赵子昂风格临摹的行楷书。透过他的笔触,可以清晰地看出扎实的基础功底与细腻的笔法处理。他的行楷笔法端庄而灵动,笔画之间的力量分布恰到好处,既保留了赵体书法的神韵,又呈现出独特的笔意美感,堪称一幅上乘之作。这样的作品,既是技法的练习,也是情感与审美的表达,显示出英和在书法领域的高超水平。
评价一本书法作品,往往要兼顾外形、笔法和内涵三方面。就英和的临习之作而言,这三者都得到极佳的呈现:字形端正、结构稳定、笔势有力;笔法层次分明,行笔间有动有静、干净利落;而更深一层的内涵,则体现在对赵体神韵的理解与传承之上。由此可见,英和不仅仅是一个模仿者,更是一个能在传统框架内创造性表达的人。他选择学习赵子昂书法,显然走在了当时许多文人墨客的前列,显示出他对书法道路的独到见解与勇气。
也许有人会质疑,专注学习赵子昂书法是否明智,甚至被称作一种“偏离主流”的选择。但在远方诗书阁主人的眼中,赵子昂无愧于书法大师之名,其书风与气质在数百年间都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自古至今,近800年来,也少有书法家能与之抗衡,因此学习赵子昂书法被视为明智之举,哪怕只是达到其十分之一的水平,也足以令学者终身自豪。
您对清代英和学习赵子昂书法这件事的看法如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见解,我们愿意聆听各种观点。
写在文末:每一次您的关注与支持,都是远方诗书阁持续创作高质量内容的强大动力。请继续关注、点赞、评论、收藏、分享,让更多人认识这位以赵体著称的英和,也让更多读者感受到书法之美。
精彩文章,推荐阅读:
罕见台湾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书法,水平并不突出,但在春联创作上颇有自如之感。若您喜欢本文,请长按下方点赞,并转发分享,以表达您的支持与鼓励。
网址:清代英和,二甲进士,曾拒和珅之女,以“赵体”为宗,书法甚佳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24828
相关内容
钱沣被大奸臣和珅算计致死,书法却流传千古,被誉为颜书的天花板“经纶——清代书法的文韬武略”书法专场将在嘉德2024春拍上拍
“阳和启蛰”刘宗超书法作品展在无锡开幕
文博展览上新了!清代云南名家扇面亮相金牛
杜建英:老宗答应给我的股份和分红,快兑现给我!宗馥莉:休想
曾翔书法之思:书法至高境界为“归真”?
范曾侄子范扬为苏晨曦藏友定制专属书法
这是康有为的殿试卷,不愧是书法大师,每个字比打印机还精准!
季英英哥哥告白玉玲珑,玉玲珑怕重蹈覆辙拒绝了他
刘世英书法作品欣赏之-奏响书法楹联艺术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