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贬谪黄州:烹肉著诗的日常与文字中的生活意趣
诗词中的生活智慧,如苏轼的'人生如梦'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传统文化生活哲学#
元丰五年的傍晚,黄州那座简陋的小院里总是飘着肉香。苏轼蹲在灶台前,手里拿着根竹筷翻搅着锅里的五花肉,柴火烧得正旺,烟子时不时呛得他眯起眼睛。锅里咕嘟咕嘟的声响混着他嘴里哼的调子,倒像是给这冷清的贬所添了点生气。
你别说,他煮肉的法子是真特别。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 这几句后来都写进诗里了。当时他边煮边琢磨,火候不到绝不能开盖,就跟他那会儿的日子似的,急也没用。黄州的猪肉是真便宜,便宜到有钱人不屑吃,穷人又不会做。他倒好,买回家琢磨出慢炖的法子,早上起来盛两大碗,吃得肚皮溜圆,管别人怎么说呢。
我总觉得他写《猪肉颂》的时候,肯定是刚吃完肉,嘴上还带着油星子。你想啊,"饱得自家君莫管" 那种得意劲儿,不是真心快活写不出来。那会儿他都四十多了,从京城大官变成团练副使,说是官,其实跟流放差不多。可你看他写的诗,哪有半分愁眉苦脸?全是锅碗瓢盆的烟火气,倒比那些华丽辞藻更动人。
春天去沙湖买田那次也有意思。好好的天突然下起雨来,带的雨具早被仆人带走了,同行的人一个个淋得狼狈不堪,就他没事人似的。雨里走得兴起,后来居然还写了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你说这人的心是多大?换作现在,遇着这种事怕是早该抱怨天气了,他倒好,踩着泥水还能琢磨出人生哲理来。
其实他在黄州的日子哪有诗里写的那么潇洒。要自己种地,要琢磨生计,有时候还得跟邻里讨教种庄稼的法子。但他偏能从这些琐事里找出乐子来,煮肉写诗,种地赏花,把苦日子过成了诗。听说他常跟村里的樵夫渔夫聊天,一起吃粗茶淡饭,那种乐子,怕是在朝堂上永远得不到。
有次邻居张大妈送了把新鲜萝卜,他转头就把刚炖好的肉分了半碗送去。后来黄州人都知道苏学士会做红烧肉,老远就闻到他家飘肉香。现在饭店里卖的东坡肉说得天花乱坠,其实哪有他当年在小院里煮的实在?那会儿他哪想到,千年以后还有人惦记着他炖的肉。
那天雨停了之后,他在沙湖道上走着,看着放晴的天,突然就想通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哪是写天气呢,分明是写他自己的心气儿。被贬到这种地方,换谁都得消沉阵子,他却像被雨水洗过似的,反倒更透亮了。
晚上他坐在灯下写这些事儿,窗外虫鸣唧唧,锅里还留着点肉香。毛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写的都是白天的琐事:今天肉煮得太烂了,明天要去买些好酒配着吃,或是哪个邻居又教了他新的种菜法子。这些文字哪有什么宏大叙事,全是些家长里短,却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
现在想想,我们总说日子苦,没心思琢磨生活。可看看苏轼在黄州的日子,物质上那么匮乏,精神上却那么富足。他教会我们的哪是煮肉的法子,分明是怎么在困顿里找乐子,怎么让平凡的日子开出花来。
你们有没有过这种时候?越是难的时候,越能琢磨出点生活的味道来。是煮碗面的讲究,还是雨中散步的坦然?评论区聊聊你们的 "黄州时刻" 呗。
网址:苏轼贬谪黄州:烹肉著诗的日常与文字中的生活意趣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24862
相关内容
苏轼45岁被贬黄州时的顿悟:一生执着的功名,其实一文不值泊苏67 再忆黄州:东坡心中不可取代的乡土
从苏轼到苏东坡,观逆旅中的灵魂蜕变
【唐诗之路】杨莹:儋州思苏:苏轼的贬谪之旅与文化传承
第27届苏轼学术会惠州举行 专家学者共话东坡寓惠文化
苏轼临终前写下一首诗,短短四句,道破人生三重境界
苏轼自号东坡居士:真的就因为黄州东边那块地?其实原因在这里
著名的“乌台诗案”,是苏轼写的什么内容引起的?其结果如何?
【岭南大讲堂】彭玉平:原来,你是这样的苏轼
被贬黄州无人问津,此人素未谋面却来拜访,苏轼为他写下一首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