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当中的刘备与历史上的刘备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25-08-30 13:45

三国时期蜀汉的刘备在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 #生活知识# #历史#

中国人最熟悉的历史时期,往往是三国时期。《三国演义》这部作品几乎家喻户晓,成为了几百年来的文化经典,无论老少,都能在其中找到熟悉的桥段。尽管《三国演义》在许多人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它与历史上的三国真实情形依然存在差异,特别是在人物塑造方面,刘备的形象就与史实相差甚远。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对刘备的印象大多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他似乎总是泪眼汪汪,动不动就流泪;其次,他在身边有一个得力助手——诸葛亮,几乎所有难题都可以交给诸葛亮来解决;最后,刘备给人的印象是极度善良,常常像一位纯真无邪的少女。这些特点,使得许多人对刘备的评价并不高,甚至认为他是一个虚伪的角色。

例如,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孙权联手抵抗曹操。为了给刘备一个立足之地,孙权曾将荆州“借”给他,并约定等刘备取得西川后归还荆州。然而,刘备在获得荆州后,却一直没有动手攻占西川,似乎忘记了当初的承诺。为了催促刘备履行约定,孙权派遣鲁肃前去提醒。鲁肃在面对刘备时,十分客气地说道:“现在两家结亲,刘备兄弟应该早些归还荆州。”没想到,这话一出口,刘备竟然“哇哇大哭”,使得鲁肃心生怜悯,觉得自己好像太过苛刻了。最终,诸葛亮巧妙地利用鲁肃的同情心,使得刘备顺利“赖账”成功。 从《三国演义》来看,这个故事似乎试图突出刘备与诸葛亮的智慧和仁义,但却给我们留下了刘备虚伪的一面——欠账不还,还利用别人善良的心软来逃避责任,这种做法显得极为不厚道。然而,如果我们从史实中去看待刘备,他的形象可就大不相同。 刘备,生于公元161年,虽然他是汉室的宗亲,但到了他这一代,家族已经几乎没落。年幼时,他并未拥有显赫的家庭背景,甚至无法读书,后来是在亲戚的资助下,才拜著名学者卢植为师,开始学习。等到曹操与袁绍逐渐崛起,孙吴稳占江东时,刘备依旧过着漂泊不定、四处逃亡的艰苦生活。 尽管经历了连番逃亡,刘备在历史上并非《三国演义》中那个打仗总是失败、逃跑成性的无能角色。早期他之所以屡屡失败,是因为势单力薄,难以与当时的强大军阀对抗。但当他逐渐积累了一些实力时,刘备的军事才能也开始展现出来。为了增强自己的力量,刘备开始了他的“融资”之路,而他选择的“投资人”正是诸葛亮。

诸葛亮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那样只是一个隐士,他来自一个显赫的大家族——琅琊望族,祖上世代官宦,他的家族在荆州一带拥有很大的影响力。诸葛亮的加入,不仅仅是因为他个人才智过人,更因为他在荆州当地积累了巨大的社会资本。刘备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招募了诸葛亮。自此,许多像庞统、法正这样的才俊也纷纷加入刘备麾下,刘备的眼光和胸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了诸葛亮的辅佐,刘备也逐渐展现出自己的军事才华。例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博望坡的战役,实际上是刘备亲自策划和指挥的。公元202年,当时刘表趁曹操北伐袁绍之际,决定趁机北上攻击曹操。刘备率领的军队一路北伐,攻至河南叶县,眼看就可以直接威胁到曹操的心脏地带——许昌。曹操慌忙派出夏侯惇、于禁、李典等猛将前来阻止,然而刘备凭借丰富的战争经验,巧妙地选择退兵至博望坡。

三名猛将追至博望坡,却未能察觉到刘备的战略意图,结果差点被活捉。由此可见,历史上的刘备并不是《三国演义》中那个一味哭泣、显得虚伪的角色,反而是一个深具谋略,能文能武的枭雄人物。 通过从史实中还原刘备的真实形象,我们不难看出,他不仅拥有过人的军事才能,还具备了非凡的眼光和决策力,这与《三国演义》中所塑造的“虚伪君子”形象截然不同。

网址:《三国演义》当中的刘备与历史上的刘备有什么区别?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25237

相关内容

《三国演义》刘备重病,临死前曾给赵云一特权,只可惜他没听懂!
三国演义:为何说揭下“伪善”的面具,刘备也是三国的一大奸雄?
孙尚香跟了刘备三年,为啥一直没有子嗣?《三国演义》早就暗示了
三国演义中此人搞死庞统,困住刘备,逼得诸葛亮只能亲自入蜀
贵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为什么会有尊刘贬曹的意味呢?
盘点被《三国演义》黑的最惨的五人,第一名不是曹操,也不是周瑜
三国演义:投奔刘备之后的马超,为何突然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三国演义中张飞怒抽督邮真实历史是刘备干的,其实错不在督邮
三国演义中被忽略的三位谋士,他们比诸葛亮更早看清局势
《三国演义》刘备最虚伪的三件事,注定了自己的成果!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