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所提到的迷津指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9-01 06:24

《红楼梦》是经典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经典著作#

迷津这个说法挺抽象的,《红楼梦》中提到的“迷津”是一个高度象征性的概念,其含义远不止字面上的“迷途的渡口”。要理解它,我们需要结合它出现的具体情境——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

1. 原文出处与场景

“迷津”出现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 的结尾处。

警幻仙姑带领宝玉聆听《红楼梦》仙曲,品“千红一窟”茶,饮“万艳同杯”酒,但他仍未悟透仙机。于是警幻只好带他到一个“荆榛遍地、狼虎同群”的险恶之地:

只见一道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正在犹豫之间,忽见警幻后面追来,告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宝玉忙止步问道:“此系何处?”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

话未说完,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宝玉大惊失色,喊叫:“可卿救我!”从而从梦中惊醒。

2. “迷津”的多层象征含义

这个场景充满了宗教和哲学隐喻,“迷津”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

世俗情欲的深渊

这是最表层的解释。迷津代表着人世间的爱欲、贪嗔痴所构成的欲望苦海。宝玉在梦中与兼美(秦可卿的化身)缠绵,正是他沉溺于儿女之情的体现。警幻仙姑本想“以情悟道”,让他体验仙闺幻境之风光后,能看破情欲的虚幻本质,从而跳出迷津。但他最终还是“堕落其中”,预示了他将来在人间也必将为情所困、为情所伤的命运。

人生困境与命运劫数

“迷津”象征着人生中无法逃避的劫难、困境和命运的陷阱。它“深有万丈,遥亘千里”,意味着人生苦海无边,磨难深重。一旦堕入,便万劫不复。这对宝玉而言,预示着他将从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期,坠入家族败落、爱人逝去、最终出家的人生巨大悲剧之中。

佛教哲学中的“觉”与“迷”

这是最核心的一层含义。“迷津”本质上是一个佛教概念。

“迷”:指愚痴,无明,对世界虚幻本质的沉迷和执着。芸芸众生都沉溺在“迷津”之中而不自知。

“津”:指渡口。所以“迷津”就是“使人沉溺的渡口”,与“觉岸”(觉悟的彼岸)相对。

渡者:能渡人过迷津的,不是世俗的金银(物质),而是“木居士”(“槁木死灰”之意,象征摒弃欲念、心灰意冷的状态)和“灰侍者”。这暗示只有看破红尘、心如死灰般绝情绝欲,才能得到超度,抵达彼岸。

因此,警幻仙姑的警告是叫宝玉“回头是岸”,但他终究没有回头,而是堕落了,这为他最终的结局(出家)埋下了伏笔——他只有在历经了人间所有的大悲大痛之后,才能真正“觉悟”,由“迷”入“觉”。

3. 关键细节的象征意义

夜叉海鬼:象征着情欲和命运中那些拖人下水、毁灭人心的可怕力量。

呼叫“可卿救我”:梦中呼唤秦可卿(兼美)的名字,表明他将“情”视为救赎,但这恰恰是他“迷”的根源。情既是他的寄托,也是他堕入迷津的原因。

木筏与渡者:象征着超脱尘世苦难的唯一方法——佛教的“修行”与“觉悟”。这条渡船非常特殊,它不渡“有钱人”,只渡“有缘人”(有慧根、能悟道之人)。

总结:“迷津”在《红楼梦》中,是曹雪芹用一个极其强大的意象,对贾宝玉个人命运和全书主题的高度概括。

它象征着:

欲望的苦海:人沉溺于情欲与物质的深渊。

命运的劫数:人生中无法避免的悲剧和苦难。

哲学的困境:“沉溺”与“超脱”的选择。众生皆在“迷”中,唯有通过痛苦的历练和最终的“悟”,才能渡过迷津,抵达解脱的彼岸。

宝玉的梦预示了他无法通过“预习”避免苦难,必将亲身堕入这万丈迷津,经历一切,方能大彻大悟。这也是“金陵十二钗”等所有书中美好女性共同的悲剧命运——她们都最终沉没在这片无边无际的苦海之中。

网址:红楼梦中所提到的迷津指的是什么?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25840

相关内容

新版《红楼梦》中,饰演的林黛玉,是否真如书中所描述?
东方小孙的筹码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如果金玉良缘指的是薛宝钗的金与林黛玉的玉
似乎什么都说到了,又仿佛什么也没提到
《红楼梦》:以美学的角度,看《红楼梦》里梦幻与现实的较量
庆余年中的北齐其实指的是齐齐哈尔
所以这位猪猪究竟指的是谁呢
那些骂电影《红楼梦》的人根本不关心原著到底在讲什么
乐善斋的面纱①|世界上最早的《红楼梦》全译本
老话“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凹和凸指的是什么?是否有道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