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冷门的诗人,却写出了一首最美的唐诗,要是早点读到就好了!

发布时间:2025-09-14 14:44

《唐诗三百首》辑录了唐代近300位诗人的作品,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选本。 #生活常识# #历史文化普及#

刘昚虚,字子真,盛唐时期著名隐逸诗人。据《新唐书》记载,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以弱冠之龄高中进士及第,当时年仅二十岁,随即被朝廷任命为洛阳县尉,成为当时东都洛阳最年轻的官员之一,其过人才智可见一斑。 两年后的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这位青年才俊再创佳绩,在难度极高的吏部宏词科考试中一举夺魁,被授予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一职。这个职位主要负责典籍校勘工作,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足见刘昚虚在文学造诣上的非凡成就。然而与常人不同,这位少年得志的诗人却对功名利禄毫无眷恋,他生性恬淡,酷爱自然,平素交往的多是方外之人,常与山间隐士、寺院高僧谈经论道。 刘昚虚流传后世的诗作仅存一卷,收录在《全唐诗》中。这些诗作大多描绘山水田园之趣,其中尤以五言诗最为精妙绝伦。他的诗歌风格与同时代的孟浩然、常建颇为相近,都擅长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山水隐逸之美,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明代诗论家胡应麟曾评价其诗清幽淡远,得山水之真趣。

步入中年后,刘昚虚毅然决然地辞去官职,选择归隐山林。他先是与僧道往来密切,后游历至洪州建昌县(今江西永修县)的桃源里,被当地秀美的山水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所吸引,遂决定在此定居。他在此修建了著名的深柳读书堂,每日以读书作诗为乐,过着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据地方志记载,这座书堂四周遍植垂柳,环境极为清幽,成为当地文人雅士向往的胜地。 下面这首《阙题》五言律诗,堪称刘昚虚最具代表性的传世佳作: 《阙题》 刘昚虚〔唐代〕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山居图:蜿蜒的山路消失在白云深处,那里就是诗人的居所,清澈的溪水伴随着漫长的春光静静流淌。不时有缤纷的落花随溪水飘来,远远就能闻到随水流淌的淡淡花香。简朴的柴门正对着幽静的山路,茂密的柳荫深处掩映着诗人的读书堂。每当阳光穿过浓密的柳枝,斑驳的光影便轻柔地洒落在诗人的衣衫上。 全诗通过白云、青溪、落花、流水、闲门、深柳、书堂、白日、清辉等一系列意象,构建出一个超然物外的隐逸世界。首联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以空灵的笔法开篇,一个春字点明时令,长字则巧妙双关,既形容溪水的绵长,又暗喻春光的悠远。颔联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落花以灵性,仿佛它们是有意随流水来与诗人作伴。颈联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中的闲字尤为精妙,既写出居所的僻静,又暗含诗人远离尘嚣的心境。尾联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以光影的变化作结,那穿过柳枝的斑驳阳光,不仅照亮了诗人的衣裳,更照亮了他澄明的心境。 整首诗通篇写景,无一字直抒胸臆,却通过精心构筑的意象群,将诗人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高洁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明代诗评家钟惺赞此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清代沈德潜更称其得王孟之真传。诗中那种澹泊幽深的意境,读来令人仿佛能闻到山花的芬芳,听到溪水的潺潺,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堪称盛唐山水田园诗中的瑰宝。

网址:一个冷门的诗人,却写出了一首最美的唐诗,要是早点读到就好了!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29838

相关内容

杜牧送别美人,一首唐诗不写你却字字是你,不写美却字字夸她漂亮
白居易很冷门的一首妙诗,短短20字无一生僻,却写出最美的一场雨
苏轼在杭州的一首冷门宋诗,写人生偶然,更写旧地重游、老友相逢
历史上“最懒”诗人:一生只写2句却流传千古,家喻户晓
被流放的诗人,却写出了世上最温暖的诗,诗中5字让人不再孤独
唐代痞子诗人,写首最江湖气的唐诗,当时无人欣赏千年后成网红诗
要是阿盛在就好了,真好
李清照最少女心的一首词,名家表示:大家闺秀怎么可能写这样的词
李白最被忽视的豪气唐诗,写于武汉江上,自信到了极点
辛弃疾的这首诗,写尽一个人的一生,从少年到老年,读到落泪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