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破圈新路径:沉浸式体验助力活态传承
AR/VR体验:打破传统娱乐,提供沉浸式科技乐趣 #生活乐趣# #创新乐趣# #趣味科技应用#
9月13日至14日,一场以“明星互动赋能非遗”为核心的“奇遇小镇”沉浸式文化活动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举行。活动将明星互动、非遗体验与影视文化元素相结合,吸引众多观众线上线下参与,为传统非遗技艺在现代社会的活态传承与创新传播提供了新路径。
现场观众。主办方供图
活动期间,青年演员陈都灵在现场互动环节中获赠一款甘洛·彝族刺绣非遗手包——《丝路・花渡天香》。该作品由凉山彝族刺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阿西巫之莫制作,融合敦煌艺术与彝族文化元素,以丝路文明为灵感内核,采用金丝绒、小羊皮、核桃木及金银线等材料,依托彝族传统刺绣工艺精制而成。
“无论是配色还是纹样都特别精美,也很百搭。”陈都灵拿着手包由衷赞叹,言语间满是对这项非遗技艺的喜爱与认可。她与甘洛·彝族刺绣的这场近距离互动,不仅成为连接这项国家级非遗与年轻受众的鲜活桥梁,更让“非遗四川 百城百艺”的魅力通过明星体验进一步传递,为传统技艺的当代传播注入新活力。
陈都灵手持《丝路·花渡天香》甘洛・彝族刺绣非遗手包。主办方供图
活动核心体验区域,多项四川非遗项目以“可看、可触、可感知”的场景化形态呈现在观众眼前。区别于传统非遗展的静态陈列,蜀锦的经纬、蜀绣的针脚、绵竹年画的色彩、江阳油纸伞的雅致……通过沉浸式布展与现实情境还原,让观众在亲手触摸、亲身参与的互动体验中,切实感受传统工艺流淌至今的当代生命力。
非遗盲盒成为本次活动备受关注的亮点。彭州白瓷佛手香插、新繁棕编蝴蝶、许家油纸伞、会理绿陶咖啡杯、羌绣发夹等非遗文创产品,借由盲盒这一创意载体,成功完成从技艺展示到生活美学的跨越。
本次活动通过精准把握年轻群体的文化心理,将非遗转化为可感知、可共鸣的时尚符号,为非遗的现代传播提供了兼具文化深度与受众广度的实践案例。这不仅是一场文化盛会,更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生机的精彩见证——当非遗融入生活、对话青春,文明传承便始终充满活力。(赵祖乐、实习生王雨欣)
网址:非遗破圈新路径:沉浸式体验助力活态传承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30088
相关内容
八马茶叙在北京隆福寺举办 展现非遗传承与现代美学贵州平塘: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中国行 | 海南非遗加强活态传承、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焕发新活力 非遗正青春
秦腔“创新展演” 非遗“焕新破圈” 激发西安文旅市场新活力
非遗民俗越古今 来听涛山水剧场沉浸式过端午
潍坊18项非遗绝活集中亮相北京电影学院,吸引千余人参观体验
李子柒获聘非遗推广大使助力非遗传承
培育人才打造非遗“年轻态”
传承非遗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
公主岭市:传承契约精神 守护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