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青创力|摆脱时空束缚 VR技术让观众“跟着走·长征”
无线充电技术让手机等电子设备摆脱电线束缚,科技让生活更轻松。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改变生活# #新能源科技#
北京青年报与行业顶尖运营团队携手打造的《跟着走·长征》VR沉浸展,现于北京798·751艺术园区的无界之境科技艺术中心展出。该展览借助VR技术,让观众沉浸式重返历史“第一现场”的时空旅程,成为数字化党建教育活动的创新升级。
作为《长征》VR沉浸展的重要参与者,无界之境科技艺术中心馆长宋丹近日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专访,讲述了这一次“真理传承”实践的过程以及她的几度跨界并最终扎根文化科技领域的成长经历。
在新技术更新迭代的背景下,传统文化表达亟待突破边界,而像宋丹这样的跨界实践者,用VR技术重构历史记忆,他们正通过文化和科技融合重新定义文化传播方式。
做经典文化的守护者 让传承摆脱地理的束缚
宋丹,95后,无界之境科技艺术中心馆长,毕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主修艺术。完成学业后,面对海外诸多诱人的机会,宋丹最终决定回国发展。对她而言,北京不仅是祖国的心脏,更是文化与科技交融的最前沿阵地。
宋丹先是投身商业领域,在从事猎头工作时,有一段时间密集地接触了当时国内最前沿的一批科技公司,尤其是AI领域的探索者们,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那时我就意识到,科技必将从根本上重塑我们的未来。我一直在想,如何让这两者相遇,一种是‘过去’的古老的智慧文化,另一种是来自中国科创前沿的、‘未来’的理性的、充满效率的科技力量。这两者能对话吗?它们能融合吗?”
带着这样的思考,宋丹进入了“无界之境”。在这里,她迅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与团队一起开发、策划了一系列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创新项目,如利用VR技术重现古代建筑背后的故事,或是通过VR体验让用户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历史场景的魅力。
用VR技术 让观众身处“长征”之中
与北京青年报合作策划的《长征》VR沉浸展,对她来说,是一次更深刻的升华。“如果说之前的项目是关于‘美学’的复原,那长征就是关于‘真理’的传承。”宋丹说,革命思想中所蕴含的真理是永恒的,它会影响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祖辈的长征,是在战争与饥寒中的革命斗争,而新一代人的长征,则是在信息洪流中的思想淬炼与精神坚守。
“策展《长征》的初心,就是希望在这个AI大爆炸的时代,守护并传承这份经典的、有力量的文化。当信息的洪流越是汹涌,那些真正能够砥砺人心的思想,就越发显得弥足珍贵。我们希望,自己能成为这份宝贵精神的‘守护者’和‘转译者’。”
《长征》用VR技术实现了“完全在场”,不是让观众“看到”历史,而是让观众“身处”历史之中。通过构建360度的沉浸式环境,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乃至身体的直觉。这种完全沉浸式的体验,能让受众更自然、更深刻地吸收和消化内容的核心。
让文化传承“摆脱”时空束缚 权威媒体与前沿科技的一次完美融合
宋丹形容,策展的过程如同一次“极限冲刺”“我们是以一种走‘我们自己的长征路’的心态,在进行这场战斗。”
在项目测试阶段,团队邀请了100名观众率先体验,去征询修改意见,希望能在“历史的真实性”与“VR的体验感”之间,找到最完美的平衡点。宋丹坚信,他们运用VR技术可以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浓缩在一个空间里,“我们让文化传承,‘摆脱’了时空的束缚。”
这次与北京青年报的梦幻联动,宋丹形容就像一次完美的化学反应:北京青年报凭借强大的媒体公信力和传播渠道,成了作品推向全社会的关键窗口,“这次合作的本质,是权威媒体的内容公信力,与前沿科技的体验颠覆力的一次完美融合。我们共同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既经得起历史检验,又能真正打动当代人心的红色文化新标杆。”
此次合作也让宋丹感受到从“单点创新”到“生态共建”的格局变化,使她从“个人表达”转向寻求“时代共鸣”的洪流之中,学会用更宏观、更具生态位的思维去规划事业。“我不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让观众觉得好玩、有趣的产品,我更希望我们的作品能够触发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能够在观众心中留下一点点关于信念、关于坚韧的火种。”
用科技修复遗憾 看到科技赋能最美好的样子
对于《长征》VR项目,宋丹有过深刻的思考: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传统的、单向度的说教式传播方式,很难再穿透喧嚣,有效抵达年轻一代的内心。
“对于80后、90后乃至00后而言,雪山、草地、铁索桥这些词汇,更多是存在于书本和影像中的抽象符号。我们与那段历史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体验断层。我们缺乏能够感同身受的切身体验,因此很难真正理解当年革命先辈们所面临的极端处境和他们信念的万钧之力。”宋丹说,他们所努力的方向,正是用科技来修复这些遗憾,通过VR技术,创造一个可以走进的时空。
“当观众亲身‘站’在湘江边,‘听’到耳边的炮火声时,他所受到的情感冲击是直接的、本能的。我们用最前沿的沉浸式体验,为经典的革命思想重新注入了鲜活的、能与当下共鸣的情感活力。”
《长征》VR展正式面世以后,不少观众前来体验,有一个场景令宋丹印象深刻:有一位老人带着孙子一起来体验,小孙子体验结束后,摘下VR眼镜,满脸通红,兴奋地对爷爷说:原来过铁索桥那么晃、那么吓人啊。此时的老人,却红了眼眶。宋丹也不禁动容,老人眼中闪烁的泪光与孩子兴奋的脸庞形成强烈反差,却又完美和谐。
“VR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实感,精准地激活了老人深埋在心中的集体记忆和家国情怀。也让小小少年亲身感受了他只能在课本里知道的那段历史。那一刻,我们这个科技艺术中心,仿佛变成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家庭客厅’。科技作为一种全新的、没有代沟的共同语言,让祖孙围绕着同一个伟大的主题,真正地站在一起,完成了精神的交流与传承。”宋丹说,这应该就是“科技赋能”最美好的样子——形式是新的,但内核是永恒的。
与北京完成同频共振 每一次跨界如同“化蝶”
距离初见北京已经过去了九年,宋丹从青涩的“职场小白”成长为“文智青年”,与北京这座城市的脉搏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同频共振”。
“我不再觉得自己是‘漂’在这里,而是感觉正在‘长’在这片土地上。当一批批来自北京各行各业的党员、学生、市民走进我们的场馆,通过我们搭建的‘时空桥梁’去感受那段历史时,我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我们不再是这座城市的过客或旁观者,我感觉自己正在用我的专业,为这座城市注入新的‘集体记忆’和‘精神传承’。”
如今更多像宋丹这样的“Z世代”,正在用自己的创造力,不断地书写着“新北京”的未来篇章,这也是他们与北京之间最深刻的情感联结。
受访人生活照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寿鹏寰
编辑/刘忠禹
网址:文化青创力|摆脱时空束缚 VR技术让观众“跟着走·长征”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30808
相关内容
“科技+文化”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VR技术加持,林徽因的建筑故事入围威尼斯电影节
不出国门感受巴黎魅力,“永恒的巴黎圣母院”沉浸式VR之旅在上海启幕
西安再添文旅体验地 VR技术开启沉浸式盛唐文化体验
歌剧《长征》九年13轮演出票房长红,作曲家印青:7000多个小节里洒满热泪与深爱
数字重建 《巴黎圣母院》沉浸式VR展有何不同?
浙江首开巴黎圣母院数字沉浸展,与世遗来一场“VR walk”
当百年外滩邂逅西班牙艺术瑰宝:VR技术解锁普拉多博物馆全新观展体验
湖南两会观察:科技赋能文化表达,如何出圈出彩?
韩庚用AI技术让卢靖姗和爸爸妈妈,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