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冻”并非人人适合,“贴秋膘”也需因人而异
立秋后贴秋膘,补养身体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季节性趣事#
秋意渐浓,随着冷空气活动加强,气温逐日下降。因为民间有“春捂秋冻”“贴秋膘”的说法,不少人认为,要在秋分时挨冻、进补,才能够更好地让身体获得抵抗寒冷的能力。
“‘秋冻’的本意是让健康的人群通过适当的耐寒锻炼来逐步适应寒冷的状况,为我们度过严冬做好准备。”在9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马文君表示,“秋冻”并非对所有人都适用,在耐寒锻炼时,应该结合自身情况配合相应措施进行。
对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秋冻”其实是非常危险的。马文君说,这些患者在寒冷刺激下会发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动脉斑块破裂,形成血栓,进而发生急性的心梗、脑梗。
此前,某餐饮品牌创始人时值壮年因心梗去世的消息引发公众对心梗预兆的关切。对此,马文君表示,心梗有一些不典型症状很容易被忽视,比如出现一些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却被误认为是胃病,出现极度的疲劳、心慌、头晕却无特别原因,出现左肩、后背、牙或喉咙等部位疼痛却被当作心血管以外的疾病。
“当一天之内的温度差超过10摄氏度时,人体的血管会随之收缩和舒张,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且会增加心脏的负荷,引起血压的波动。”马文君表示,对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血压波动会显著增加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发生的风险,这时的防护策略应做到保暖莫受凉、血压勤测量、用药不能忘、运动适为佳。
因此,对一些特殊人群来说,“春捂”是可以的,“秋冻”是不可取的,而是应该及时周全地做到“秋暖”。
“贴秋膘”被认为是为了应对冬季寒冷环境,增加肉类食物摄入来补充能量。但在现代社会物质丰富的情况下,该说法已经不再适用。
“如果盲目大量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会增加肥胖、高脂血症等风险,加速动脉硬化。”马文君建议,赋予“贴秋膘”一种新的内涵:“‘贴秋膘’不应该是去补肥膘,而是补营养、强体质、控体脂,建议多补膳食纤维,少补高热量的食物,多补优质蛋白,少补动物脂肪,同时通过适度抗阻锻炼增加肌肉量。”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黄欲晓也表示,秋天应食用润燥的食物,尽量少食或不食辛辣食品。在即将到来的小长假期间,家人朋友聚会时,要避免暴饮暴食影响脾胃功能,还要尽量保证作息规律,避免报复性熬夜造成人体耗气伤津,保持情绪平稳,做好秋季的养生保健。
(责编:纪博珩、孙娜)作者:本报记者 张佳星
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网址:“秋冻”并非人人适合,“贴秋膘”也需因人而异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32296
相关内容
“秋冻”“贴秋膘”有讲究!专家回应秋季养生热门话题“秋冻”要因人而异
“三高”患者如何健康“贴秋膘”?
“贴秋膘”不能过度进补
于晓光带秋瓷炫回老家过年,视频中,秋瓷炫带儿子一起贴对联……
柏秋是真喜欢懵圈吧,一泽贴懵圈天启都没叫呢,旁边柏秋先叫起来了
把脉秋季高发病 中医专家来支招
立秋了 来杯节气限定款养生茶
秋嫣因秋珉而心碎
刚送走凌霄没想到贺子秋也来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