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笑声串联起青岛喜剧脉络!里院喜剧节2.0激情上演,地铁司机、主理人与运营者等共话脱口秀
喜剧节目的类型丰富,包括情景喜剧、脱口秀、相声等 #生活乐趣# #生活趣味盎然# #影视喜剧#
在青岛里院喜剧节如火如荼的现场,一群扎根于这座城市的“喜人”正悄然掀起一股幽默浪潮——他们是穿梭于地铁线的司机小可,是经营着蛤蜊喜剧社的本土主理人,也是在脱口秀领域深耕多年的安仰喜剧创始人杜金岭。从市井烟火到舞台聚光,他们用笑声串联起青岛独特的喜剧脉络,讲述着属于这座城市的故事。里院喜剧节2.0激情上演,青岛喜剧则以更鲜活的本土表达、更宽阔的行业视野,走向一场真正“破圈”的喜剧实验。
地铁司机小可:200多场开放麦的生活观察者
凌晨四点,青岛的海雾还未散去,小可已经坐在地铁驾驶室里,高度专注地工作。下班后,他又站上脱口秀舞台,成为那个用幽默观察生活的喜剧演员。地铁司机和脱口秀演员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在这个年轻人身上奇妙地融合在一起。9月25日,他将参加青岛第二届里院喜剧节的演出。
“坐在驾驶室看着外面的人,外面的人也在好奇地看我。”小可笑着说。他见过早高峰背包奔跑赶车的上班族,还见过上上下下精气神十足的“青岛大姨”。很多细碎的场景,他都会在休息时记在手机备忘录里,“说不定哪天就能变成一个段子”。
202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可被朋友拉去看脱口秀开放麦。散场后,俱乐部主理人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说话特别有劲儿,还总爱观察人,不如试试上台讲两句?”起初,他只是觉得新鲜,报了两节入门课,写了一段关于地铁工作的5分钟段子。可真正站在舞台上,面对台下几十双眼睛,他紧张得忘词,最后是硬着头皮把段子“念”完的。
“那时候觉得写段子比开地铁难多了,开地铁有固定路线,段子却没个准谱。”小可坦言,那次失败后,他搁置了脱口秀,转头去摆地摊。2024年初,发小劝他:“现在青岛脱口秀场子多了,你再试试。”
重返舞台小可换了个思路,不再刻意追求“搞笑”,而是把自己的真实经历讲出来。他聊地铁司机的日常,聊外地人在青岛的经历,这些带着生活温度的段子,意外地戳中了观众。作为来自济宁的“新青岛人”,小可的段子常常融入山东特色和外地视角。他谈到中专学历却进入国企工作的反差,以及家人对他看法的转变,这些真实而贴近生活的内容,让他的表演能够触动那些同样在日常生活中奔波的人们。
如今,小可已经演了200多场开放麦,每月演出20多场。他会在早班结束后改段子,也会在夜班前,挤出时间去排练。“地铁工作让我能沉下心观察生活,脱口秀则让我把这些观察分享出去。”小可觉得,这两份看似无关的工作,其实是互补的——前者给了他“素材”,后者给了他“出口”。
9月25日,小可将参加青岛第二届里院喜剧节的演出。虽然只是商务拼盘形式,但对小可而言,这意味着他的喜剧之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从地铁驾驶室到脱口秀舞台,从观察乘客到逗笑观众,小可的生活在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世界间穿梭。他用独特的视角捕捉生活细节,用幽默化解日常压力,在这个追求流量的时代,保持着对喜剧最本真的理解:真诚地分享自己的生活,让观众在笑声中找共情。
蛤蜊喜剧社王粲:在迁徙中生长的“酒吧刺客”
“能做这么久,纯粹是因为热爱。”蛤
蜊喜剧社王粲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说。作为青岛本土喜剧厂牌的代表之一,蛤蜊喜剧社将在9月25日以蛤蜊喜剧拼盘秀的形式,亮相第二届青岛里院喜剧节。
从2021年3月21日首演至今,四年多时间里,这家青岛现存最“长寿”的脱口秀俱乐部已经辗转了将近20个场地,甚至“干黄”了四家合作酒吧,却依然坚持在每周为青岛观众带来笑声。第二届里院喜剧节即将启幕,目前,他和他的团队正在马不停蹄地做各项准备。2021年,他和几个喜欢脱口秀的朋友一起成立了蛤蜊喜剧社,第一场演出是在一家精酿小馆里。
“最开始,我们就是想找个地方,让喜欢脱口秀的人能上台讲讲。”王粲说。随着演出场次增多,场地成了最大的难题。他们先后离开过燕儿岛路的酒吧、纺织谷的艺术空间,甚至有四家合作的酒吧因为经营问题倒闭,他们被戏称为“酒吧刺客”。有位老观众特意从城阳赶过来,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们下次可别再换地方了,我导航都导晕了”。
除了场地,内容更新也是一大挑战。“脱口秀演员最怕的就是‘段子荒’,一个演员一年能写出10分钟的新段子,就已经很厉害了。”王粲说,为了鼓励演员创作,他们在2022年推出了“新梗赛”,给获奖演员发奖金——第一名1500元,第二名800-1000元,第三名500-600元。“钱不多,但至少能让演员觉得,他们的创作是被认可的。”
四年下来,蛤蜊喜剧社演了300多场开放麦,培养了近200名新人演员,还把黑灯、唐香玉等全国知名的脱口秀演员请到青岛来演出。“青岛的脱口秀氛围越来越浓了,每周光开放麦就有近20场,演员们可以在不同的场子打磨段子,进步特别快。”现在青岛有不少本土演员都有了自己的专场,比如楚歌的《四面楚歌》、梗师傅的《梗梗于怀》等,“这些演员能成长起来,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作为本土喜剧厂牌,他们的表演中融入了大量青岛元素。“我们毕竟在青岛生活,只能通过自己身边的事情写段子。段子里就不可避免会有青岛口音,或者青岛的一些梗。”这种本土化创作在本地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共鸣,也成为向外地游客展示青岛文化的窗口。
今年,蛤蜊喜剧社第一次参加青岛里院喜剧节。王粲说,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破圈”的机会——不仅能让更多人知道青岛有本土的喜剧社,也能让青岛的脱口秀走向更广阔的舞台。王粲和他的蛤蜊喜剧社以坚定守望者的姿态,在用笑声连接着演员与观众,也连接着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与当代生活。
采访手记:
给青岛带来喜剧“破圈”
价值远超“一场盛会”
“如果说2023年是青岛脱口秀的‘爆发年’,那过去一年多就是‘洗牌年’。”安仰喜剧创始人杜金岭的表达,带着对行业变化的敏锐洞察。从2023年开始做脱口秀启蒙市场,到如今独立运营着能辐射2万+本地喜剧粉的社群,她亲历了青岛脱口秀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蜕变。
青岛近年来喜剧市场发展较快,市区内主要的喜剧厂牌有汇笑、一支麦、上客、原气、畅笑、马虎和橙子喜剧,竞争相对激烈。安仰喜剧能在其中脱颖而出,依靠的是清晰的差异化策略,“坚持年轻本土化、网络化与高共鸣,融入青岛方言互动和本地生活场景,让观众有更强的代入感;将传统漫才与中国年轻人熟悉的吐槽点、热搜话题结合,并推出短平快的Sketch表演,契合短视频时代观众的注意力习惯。”杜金岭也特别认可青岛本土梗,“每场演出都安排高比例的即兴喜剧环节,主持人大都来自青岛或山东,话题更贴近本地生活,山东观众认实在的本土梗,比照搬外地段子响多了。”既让本地人会心一笑,也让外地游客感受到青岛的烟火气。如今,安仰在李村每周固定6场演出,节假日加场仍一票难求,私域社群里500+核心粉丝还会主动为品牌“自来水”传播。
谈到第二届里院喜剧节,杜金岭认为其价值远超“一场演出盛会”,而是青岛喜剧生态应对市场变化的“关键支点”。对演员而言,这是“破壁”的窗口——能与全国一线演员同台、开创作会,这种成长是开放麦半年都换不来的;对厂牌而言,参与官方大型活动能提升专业形象,也能在家门口与全国优秀同行合作学习。
对青岛而言,喜剧节正重塑城市文化标签。不少游客将“里院看脱口秀”列入行程,形成“喜剧+旅游”的消费链条,为商圈带来实实在在的客流。在杜金岭看来,青岛脱口秀的下一站是从“单点爆发”走向“生态闭环”。“行业再怎么变,能让普通人在笑声里找到共鸣、找到归属感,就是喜剧最稳的根,也是青岛最动人的烟火气。”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 实习生 王萱萱 张春晓)
网址:用笑声串联起青岛喜剧脉络!里院喜剧节2.0激情上演,地铁司机、主理人与运营者等共话脱口秀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32543
相关内容
青岛小哥黄渤搞笑开场,里院喜剧节笑声不断2024青岛里院喜剧节闭幕
第二届里院喜剧节再赴青岛之约!为何大型文化活动、颁奖盛典都偏爱这座城?
第二届里院喜剧节官宣,百场演出铺就一街好戏!
何浩楠任青岛里院喜剧节特邀嘉宾,穿西装亮相引期待
秦霄贤现身里院喜剧节
青岛里院喜剧节美好收官,黄晓明妈妈也来现场啦
百年老街变身喜剧舞台,第二届(2025年)里院喜剧节9月19日拉开帷幕
黄晓明急返青岛里院喜剧节,黄渤邀其锦上添花
喷空挑战脱口秀,第二届尚座喜剧节国庆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