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王熙凤何以如此重要?

发布时间:2025-09-27 20:13

从《红楼梦》中领悟人生百态:红尘如梦,人生如戏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读书生活感悟# #日常读书心得#

《欧丽娟红楼梦公开课(四):镜像六钗》

作者:欧丽娟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5年7月

王熙凤是一位精彩万分的人物,甚至有读者与研究者认为,她比林黛玉、贾宝玉还更富魅力、更吸引人,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而何以她会如此夺人眼目,如此重要非凡?

先参考学者们统计出来的数据。暂且不去管后四十回,因为续书存在着很多问题,不应该一概而论。以前八十回来说,王熙凤出现的场景便多达五十二回,约略是六成五,比例之高并不亚于黛玉和宝玉,即使稍微少一点,也相差无几,所以挪威红学家艾皓德还主张,除了贾宝玉之外,王熙凤是支撑《红楼梦》叙事不可或缺的另一大支柱。乍听之下很奇怪,因为我们总习惯于把宝、黛的爱情当作小说的主轴,黛玉稳居宝玉之下的第二名,但倘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其实就会有不一样的认知,一旦不把自己的看法当作唯一的真理,往往便会发现其他人的说法也有道理。姑且不论王熙凤在整体叙事中的重要性,单单以贾府内部的维系而言,作为一个庞大家族的支柱,承担起这般的重责大任,上自贾母下至所有丫鬟仆役,大小事务巨细靡遗,都在她的责任范围之内,却处理得稳当周全,让家务平稳运行,总之这位女性非常能干、十分精彩,绝对是独一无二的秀出之辈,此一事实毋庸置疑。

“穿心透肺的识力”

前面第一卷在分析小说人物的一字定评时,曾推断王熙凤的部分是“辣”字。她岂非浑名“凤辣子”吗?当第三回王熙凤第一次出现的时候,贾母便对黛玉介绍道:“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这个“辣”字真的是画龙点睛,吕启祥《“凤辣子”辣味辨——关于凤姐性格的文化反思》一文里,有一段话非常精彩,简洁扼要地概括了王熙凤最吸引人的地方:

凤姐之辣,绝不是通常所谓厉害、泼辣、狠毒、奸险之类可以穷尽的。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味,比方说它包含着杀伐决断的威严、穿心透肺的识力、不留后路的决绝、出奇制胜的谐谑等等。

《红楼梦》(1987)剧照。

的确,“厉害、泼辣、狠毒、奸险”之类的形容词都太单薄、太通俗,也太想当然耳,其实对于凤姐之辣,“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味”,而“它包含着杀伐决断的威严、穿心透肺的识力、不留后路的决绝、出奇制胜的谐谑”,这四句箴言简直把王熙凤最重要的人格特质、最关键的叙事重量皆涵盖了,四个面向均能够切入此一人物最精彩的核心。该文继续描述凤姐道:

有时辣得使人可怖,毛骨悚然;有时辣得令人叫绝,痛快淋漓。凤姐这个人,不论她干坏事还是干好事,还是好坏参半的事,都脱不了辣的特色。凤姐的辣,永远给人以新鲜感和动态感。

这段话诚然是一道绝佳的引路指标,而其中“杀伐决断的威严”的“杀伐决断”一词,乃出自秦可卿亡故后必须筹办丧礼之际,贾珍特地前来荣国府拜望王夫人商借王熙凤这位宝玉所推荐的人选,以协理宁国府,在求允的过程中,他特别强调“从小儿大妹妹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显示凤姐的性格比较刚强,甚至可以说是强悍,并且从小就有这般的威势,说一不二、令出必行,这是她天性中与生俱来的一种特质,“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难怪贾珍断定请她过来帮忙治丧绝对没有问题。另外,当下人们犯了错,到了王熙凤面前几乎都是震颤股栗、惶恐不安,因为不晓得她会使出何等狠毒的手段加以惩罚,正是被杀伐之气所威胁。

可想而知,“杀伐决断”是王熙凤从小即显露出来的性格主轴之一,当然如果只有杀伐决断,这个人便实在并不可爱,而且不够立体,也不会有让人感到可以共鸣、体谅,甚至值得喝彩以及同情的部分。所以除了“杀伐决断的威严”之外,王熙凤还具有“穿心透肺的识力”,“识力”就是认识力,“穿心透肺”更表示其认识力已达到高度的洞察力,别人在她面前根本无所遁形,心里打什么算盘、转什么脑筋,甚至动什么歪主意,在她的一双锐利眼光之下均是无所遮掩。这位金钗对于人性、当前每一个人背后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所有的利害纠葛,她都十分了解而掌握得清清楚楚,足以迅速地探察到对方的动机和盘算,所说的话是不是经过美化装饰,还是有别的委屈不敢说全,她很快便判断得极其精准。这一点我们真是难以望其项背,事实上一般人最缺乏的正是这一点。

在“穿心透肺的识力”之范畴里,《红楼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案例。第四十五回中,那些开诗社的成员们钱不够花用了,便一齐前来向凤姐这位荣国府的“财政大臣”要求补助。探春等人说了一篇冠冕堂皇的理由,指出诗社才刚成立,可是还没有立下规矩即有脱滑的情况出现,以后诗社恐怕会很难运作,于是想请铁面无私的凤姐担任监社御史。这话说得很好听,其实是要诓骗她进来,充当“进钱的铜商”。王熙凤立刻笑着说:“你们别哄我,我猜着了,那里是请我作监社御史!分明是叫我作个进钱的铜商。”其实只要出钱,人来不来监社都无所谓,接着她又挑明说:“你们弄什么社,必是要轮流做东道的。你们的月钱不够花了,想出这个法子来拗了我去,好和我要钱。可是这个主意?”一席话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此时李纨笑道:“真真你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这句话正是说明王熙凤具有穿心透肺的识力。水晶和玻璃的共同特色都是透明的,可以清楚穿透,这个比喻并非形容王熙凤本身玲珑剔透没有杂质,而是赞美她的心思眼力能够映照得别人无所遁形。就此一比喻而言,可以说,“穿心透肺的识力”乃是王熙凤人格特质中最卓越的一项,而它之所以值得大书特书,正是因为识人很难,以至于诸如“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之类的谚语太多了,我们在日常生活里也不断地感叹,明明认识很久的人或者是当下觉得对方十分诚恳可靠,可是一旦到最后狐狸尾巴露出来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切皆是要引诱你进入他所设的陷阱中,因而悔恨莫及,心灵也饱受打击。

《红楼梦》(1987)剧照。

原本我们都很愿意相信别人,但是太多的例子给出了严正的提醒,要相信别人之前首先必须具备识人之明的智慧,固然古人说“君子可欺之以方”,但其实真正的君子并不是容易受骗的,孔子便是一个证明。很多人常常误以为君子等于笨蛋、傻子,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看法。倘若把“穿心透肺的识力”孤立来看,此乃王熙凤人格特质中非常精彩而且正面的一项能力,有了难得的人格天赋再加上后来各方面的利益链,让她对人性锻炼出超乎一般的犀利又细腻的掌握。此外,当凤姐杀伐决断的时候,也往往会搭配“不留后路的决绝”,以致难免做得过度,确实有些做法可以不必那样极端,但到底这类的“过度”算不算是一种悖德甚至罪恶,还必须谨慎地进行个案检讨,不可以一概而论。

“出奇制胜的谐谑”

再来是“出奇制胜的谐谑”。“谐谑”其实很不容易做到,比如说,有些人是不能开玩笑的,和这种人相处时真是辛苦,一不小心就冒犯到他,落得不欢而散。另外,大部分的人也根本不懂得如何幽默地开玩笑,即使努力说笑,却发现都没什么回应,那是非常尴尬的场面,所以开玩笑除了要有天赋,后天还必须加以训练。最重要的是,笑话要说得动听,其本身有趣与否只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而已,还得巧妙地触及在场众人所共有的某一个笑点,才会产生绝佳的效果。如此一来,又必须对现场中各方人等的生活背景、目前的心理状态有非常精确及微妙的掌握,因此也必得有“穿心透肺的识力”的协助才可行。

就此可以举一个很好的例子。基于时代与文化的不同,有些笑话贾府人听起来会笑得人仰马翻,但是我们便不知道哪里好笑。当第四十回刘姥姥逛大观园的时候,在用餐前一本正经地说了几句饭前祈祷词,她鼓着腮帮子说:“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结果贾家在场的女眷先是愣住了,因为从来没听过这种话,然后突然之间就爆笑起来,那一场欢乐的盛宴是在刘姥姥的点燃之下才到达空前的高潮,不只空前而且绝后。刘姥姥的几句话让大家笑到东倒西歪,那些矜持的、优雅的、娇贵的小姐们何止笑到人仰马翻,不但口中的茶喷了旁边的人一裙子,手上的饭碗翻倒了,合在邻近者的身上,还有笑到离开座位的,因为肚子痛要揉一揉肠子。她们从来没有这般失控过,笑到形象完全走样。那几句话真的是一个绝佳的燃点,引爆了整个家庭中从来没有过的欢乐。

然而,刘姥姥的餐前祷词到底好笑在哪里呢?大家第一次读到这一段的时候觉得好笑吗?应该都没感觉吧!因此便莫名所以地草草带过。而我们与贾府成员的反应何以会如此地南辕北辙?原来关键在于我们全系平民出身,早已习惯了那一类粗鄙的语言,见怪不怪,所以才难以明白那到底有什么好笑。可见该段情节会产生巨大效果的原因,真的已经不存在于我们的时代视野里,以至于无法理解其中的妙处。

《红楼梦》(2010)剧照。

由此可见,一个人能够表现出“出奇制胜的谐谑”,确实非得要有“穿心透肺的识力”不可,而除了凤姐之外,刘姥姥当然也具备同等的能力。她来到贾府,尤其是第二次时,作者很慷慨地给了她三回多的篇幅,让她尽情去进行表演,这其实是很大的空间,整个过程中有多少次的见风转舵、多少次的投其所好,皆是当场要“穿心透肺”,拿捏那些老太太、太太、小姐们的需求,才足以发挥急智编出正中心坎的各种故事,或者粗鄙的笑话,或者新鲜的趣闻,都必须有聪明伶俐的天赋、即席的临场反应才能够办到。所以说,“杀伐决断的威严”“穿心透肺的识力”“不留后路的决绝”“出奇制胜的谐谑”四者之间有时候是互为条件,彼此强化,好比“出奇制胜的谐谑”必须要有“穿心透肺的识力”才可达成,而单单只有“穿心透肺的识力”还不足以出奇制胜。

以“出奇制胜的谐谑”来看,贾母之所以很喜欢王熙凤,事实上有很多原因,其中极重要的一个就是凤姐很会说话,无论在任何时候听到她说的话都非常受用,并且很中肯,第三十五回贾母便坦言:“凤儿嘴乖,怎么怨得人疼他。”接着宝玉也笑道:“若是单是会说话的可疼,这些姊妹里头也只是凤姐姐和林妹妹可疼了。”尤其王府的生活非常严肃,因此难免呆板乏味,有人很会说笑话,对大家而言是多么大的一个开心果,所以贾母又当众对凤姐说:“明儿叫你日夜跟着我,我倒常笑笑觉的开心,不许回家去。”(第三十八回)一般说来,人只要觉得受用即容易会有一点偏向私情,而失去公正客观,但贾母并不是这种人,换言之,凤姐的言谈表现确实不但得体大方,又能够让每一个人的心里感到舒坦,最重要的是她很懂得适时说笑,令人开怀。王熙凤的这一项特质正是让她获得长辈喜爱的绝佳条件,对此,第五十四回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情节可以充分加以印证。当天过元宵节,府内非常热闹,不仅请了女先儿说书,还有击鼓传花说笑话的娱乐,此时贾母笑道:

“若到谁手里住了,吃一杯,也要说个什么才好。”凤姐儿笑道:“依我说,谁像老祖宗要什么有什么呢。我们这不会的,岂不没意思。依我说也要雅俗共赏,不如谁输了谁说个笑话罢。”众人听了,都知道她素日善说笑话,最是她肚里有无限的新鲜趣谈。今儿如此说,不但在席的诸人喜欢,连地下伏侍的老小人等无不欢喜。那小丫头子们都忙出去,找姐唤妹的告诉他们:“快来听,二奶奶又说笑话儿了。”

只因为想要听王熙凤说笑话,大家呼朋引伴唯恐错过,“众丫头子们便挤了一屋子”,笑话能说到这种程度还真的是出神入化,也唯有凤姐才有如此的功力。

以上是用一种代数式的方法,先切入构成王熙凤性格主轴的四个要项。当然,如此来谈一个人是不够的,想要真正认识一个人,更必须看他的出身背景和成长过程,因为这决定了现在的状貌。我们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往往只看到他目前的样态,然而那只不过是其人格中所折射出来的一副短暂的面貌,远远不是全部,更何况这副短暂的面貌背后有哪些源远流长的复杂因素在交互作用,事实上爬梳起来也都可以引人寻幽探胜,从中领悟到人性的奥妙。

本文节选自《欧丽娟红楼梦公开课(四):镜像六钗》,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原文作者/欧丽娟

摘编/何也

编辑/何安安

校对/张彦君

网址:《红楼梦》中王熙凤何以如此重要?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33239

相关内容

《红楼梦》王熙凤为什么对刘姥姥这么好?《红楼梦》赵姨娘是谁的老婆?
《红楼梦》中王熙凤怎么死的?为何死时衣不遮体?
难怪红楼梦问世被查禁,你看王熙凤什么来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读《红楼梦》:王熙凤真的有钱吗?
太惨了!《红楼梦》中,王熙凤死后,为何会被扔到乱葬岗?
674《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权力下的矛盾人性——王熙凤
红楼梦:秋桐与尤二姐争宠时占尽上风?其实都是王熙凤利用她而已
红楼梦:王熙凤是宝玉的嫂子,贾宝玉为何总管她叫“姐姐”呢?
红楼梦:曹雪芹笔下隐藏极深的小人物,王熙凤之死与他脱不了干系
解读《红楼梦》:王熙凤失宠,是年老色衰了吗?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