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音乐会,如何与一座城共“呼吸”

发布时间:2025-10-08 08:56

在森林公园进行森林浴,呼吸新鲜空气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旅行探索乐趣# #自然风光探索#

音乐台主会场。(主办方供图)

□ 本报记者 陈 洁

十月的南京,秋色宜人,紫金山层林尽染,中山陵音乐台宛若天然的音场,将世界级的艺术旋律传播四方。10月7日,为期5天的2025南京森林音乐会圆满落下帷幕,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艺术家与观众相聚于山水林泉之间,共同绘就了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画卷。据统计,音乐台主会场累计接待观众1万人次,第二现场(南京体育学院)接待观众超5000人次,线上观看量超2600万人次。

森林为厅,世界为台

本届音乐会延续“森林中的艺术,艺术中的生活”理念,将演出空间深度融入自然环境,进一步凸显中山陵音乐台独特的声场优势与人文底蕴。

依山而筑的中山陵音乐台,始建于1932年。这里没有音乐厅的肃穆,却有自然的呼吸——风穿过林梢,月光洒落琴弦,乐声沿着回音壁流淌,如泉水淙淙。盘旋的鸽群,是这场艺术仪式中最灵动的注脚。

“这是我第三次来南京,但第一次在森林里演奏。”小提琴家陈锐站在舞台中央,手持一把1727年的古董小提琴,琴弓轻触琴弦,“有种浪漫的感觉,也是一种挑战。”

这位曾与周杰伦合拍短视频、被年轻一代称为“顶流”的演奏家,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完成了从技艺到情感的升华。三个乐章宛若命运三重奏:激昂、深情、欢腾,每一弓都与乐团对话,每一音都与山林共鸣。掌声如潮,经久不息。

而真正的“对话”,不止于人与音乐,更在于文化之间的无声交汇。

德国指挥家克里斯托夫·柯尼格执棒世界首演王丹红专为南京创作的《森林交响》。当第三乐章《茉莉花》的旋律悠然响起,整座城市的历史仿佛被唤醒——六朝烟水、秦淮灯火、紫金山脉,皆在音符间流转。

另一边,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指挥费奥多尔·别兹诺西科夫率团演绎中国经典《良宵》。异国弓弦间流淌出的,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深刻的理解与共情。“我们都很爱这首曲子,”他说,“能在这里演奏,无疑是我们人生的高光时刻。”

排练之余,艺术家们漫步明孝陵等处,感受一座城市历史的沉淀。一位意大利舞者轻抚石马,由衷感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静静诉说故事。”

据总导演袁雪峰介绍,本届音乐会以“国际化”与“创新性”为双翼,邀请了来自德国、西班牙、俄罗斯、意大利等国的艺术家及乐团来宁演出,其中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室内乐团、意大利米兰芭蕾舞团等国外名团均为首次亮相南京。五场风格各异的音乐会,每一场都展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域的文化特色。

继去年户外歌剧《图兰朵》引发全网热议后,本届音乐会再度突破艺术边界——意大利米兰芭蕾舞团携手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首次将户外版舞剧《卡门》搬上露天舞台。

夜幕低垂,红裙翻飞,响板击打月光,命运的咏叹穿透林间夜色。没有镜框式舞台的阻隔,观众仿佛置身故事之中,与卡门一同走向宿命的终章。

“在南京最舒服的季节,在最美的音乐台,伴着虫鸣和飞舞的鸽子,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一位连续10年观演的老乐迷如是说。而更多年轻人则是第一次接触古典音乐——他们或许不懂复杂的调式与结构,却被直击心灵的美所打动。

这正是音乐会的意义所在:让艺术不再“被仰望”,而是“被感受”。

1.99元与19.9元的双重破局

走过十年,南京森林音乐会已悄然完成一次文化范式的转型——从“艺术演出”到“生活场景”,从“文化惠民”迈向“新大众文艺”的生态构建。

本届音乐会最大的“破圈”实践是10月6日至7日在南京体育学院设立的“第二现场”。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拓展,更标志着音乐会从“听觉盛宴”向市民可参与、可感知、可传播的“多元生活方式”全面升级。

在这片见证过体育荣光的场地上,美食区香气氤氲,集市区里大学生的手作与非遗传承人的匠心作品比邻而居,萌宠区的鹦鹉、梅花鹿成为孩子们的焦点。舞台上,南京体育学院的学生献上武术与艺术体操表演,刚柔并济;主持人现场导赏,将音乐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

观众只需支付19.9元,即可通过巨幕同步观看主会场演出,同时沉浸于音乐市集、文创零售、亲子互动与美食体验之中。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分会场,而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文化消费综合体”,精准回应了当代都市人对复合型休闲体验的需求。

“森林音乐会第二现场把亲子、运动、音乐、市集、美食都融合在一起,”市民王女士感慨,“就像‘苏超’不只是看球,这儿也不只是听音乐,更像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带着一家五口前来的张先生也表示:“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部分。”

技术的介入,则让这场“破圈”实践走得更远。音乐会推出多视角付费直播服务,观众仅需支付1.99元,即可在手机上自由切换指挥、首席或芭蕾舞者等不同机位。同时,“五音入五味”文创月饼等衍生品,让艺术从演出时的掌声延伸至生活的细节。

成为一座城市的共同记忆

2015年,首届南京森林音乐会始于两天两场的尝试;如今,它已成长为五天四场、覆盖线上线下、融合艺术与生活的城市级文化品牌。音乐会的成长历程,恰是观察这座城市发展变迁的一扇窗口:今年国庆,南京因“苏超”赛事等跃居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而自10月1日起,中山陵陵园大道首次调整为步行空间,让游客得以在梧桐疏影间从容漫步。这些变化,与音乐会的演进互为映照,共同见证着一座城市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走过十年,南京森林音乐会始终在探索一个命题:如何让被视为“阳春白雪”的古典音乐,在自然中找回松弛的本真,并成为一座城市的共同记忆?

答案或许就在今年国庆假期的南京图景中:10月4日,当“苏超”淘汰赛的激情在河西奥体中心澎湃涌动,森林音乐会的诗意同时在城东紫金山麓静静流淌。这一动一静,一喧一寂,共同勾勒出南京多元、包容、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性格。

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如何从“提供者”转变为“生态的搭建者”——不追逐短暂流量,而是培育肥沃的“文化土壤”,让艺术自然生长,与城市深度融合,最终沉淀为一座城市独特的精神气质与核心竞争力。

当老乐迷携子重走“音乐之路”,当年轻人在第二现场晒出“19.9元的艺术生活”,当外地游客专程为这场秋日之约而来,这片森林里的乐声,早已不只是音符的组合,而是十年变迁的回响,是人与城、艺术与生活在时光中写下的最长情告白。

网址:森林音乐会,如何与一座城共“呼吸”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35256

相关内容

南京森林音乐会再度奏响:赴一场与秋天的十年之约
运河文脉 烟火任城 一座被诗意浸透的千年古城
陪喜欢的人做平凡的事,因为一个人迷上一座城
寓教于乐,体验戏剧,儿童音乐剧《最棒的音乐会》如何实现亲子共欢乐
宁波合唱团专场音乐会 唱响甬城
《粤菜记》被推荐为“广佛同城共读一本书”
一座城的背后是一群人 肖珏知道禾晏的理想即便要面对生亖也绝不阻拦
漫城你是懂如何拿捏人的!
最美冬奥城奏响新年音乐会 呈现民乐文化盛宴
冯绍峰现身深圳万象城二十年晚宴,共赏潮流盛宴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