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为劝好友戒色,写诗一首后流传千古,男子看了笑、女子读了气

发布时间:2025-10-10 16:00

了解古人用诗词传递生活智慧:如苏轼的'人间值得一年四季,看尽繁华落尽皆是过客。'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智慧小知识# #历史文化趣谈#

苏轼的作品和他的生活经历都展现了他那种放荡不羁的个性。除了诗篇中可以看到这一点,史料中的他的事迹也让我们得以一窥其为人。苏轼一生交友广泛,可以说,他的朋友圈在现代社会中可能连微信都能加爆。很多人都从苏轼这里得到过赠诗,比如刘景文。与刘景文的赠诗是鼓励和勉励不同,苏轼写给王友道的则是劝他戒除纵欲。

从苏轼的个人经历来看,他在爱情上的生活一帆风顺,而他对待感情的态度也非常独特。苏轼虽然豪放,心中却有着丰富的感性成分。他一生中有三位妻子,他与她们的关系都刻骨铭心。苏轼可以说是一个专情的人,这也体现在他对于男女关系的看法上。不过,周围许多人未必能理解这种看法,尤其在那个男尊女卑、三妻四妾的时代,专情显得尤为稀缺。

其中有一位苏轼的好友叫张先。张先的情感观与苏轼截然不同,尤其在男女关系上,他显得非常不拘泥。令人吃惊的是,张先在八十岁高龄时,还娶了一位十八岁的女子做小妾。大家都知道张先做这种事,议论纷纷,甚至有人在宴会上问他,作为八十岁的老人,为什么还要娶这么年轻的女子。张先却得意地回答:“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十八倒过来正好八十。”这番话引得苏轼也忍不住调侃他,他回应道:“一树梨花压海棠。”

除了张先,苏轼还曾因为男女关系问题调侃过另一位好友王友道。苏轼对佛家和道家的思想颇有兴趣,他的许多朋友也都是修行之人。有一次,苏轼去江西庐山游玩,拜访了王友道。见到朋友,他本该很高兴,可是他却发现,王友道对女人的痴迷程度已经到了沉迷的地步,这与他作为修行人的身份不符。众所周知,修行者讲究的是“清心寡欲”,而迷恋女色无疑是对身心的损害,甚至不符合王友道的身份。苏轼不想干涉太多,但作为朋友,他还是感到有必要劝一劝王友道,于是写下了《临江仙·赠王友道》。

这首词的开头,苏轼先夸奖了王友道,称他眼睛炯炯有神,仿佛东阳人并不瘦弱。而这番赞美的话,作为铺垫,为接下来的劝诫做了良好的情感准备。第三句开始,苏轼的语气稍显严肃:“瑶林终自隔风尘”,他把王友道的修行之地比作瑶林仙境,幽静安宁,远离尘世纷扰。接着,苏轼写到:“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把王友道比作天上的仙人,意思是说他应该保持仙人的清修,而不是沉溺于尘世的诱惑。

即使苏轼在诗中做了如此委婉的劝说,他的言辞依然含有提醒的意味:“风流何似道家纯”,意思是男女之间的风流韵事虽然短暂愉快,但不能与修道的精神相提并论。最后,苏轼提到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虽然他们的爱情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但他却拿来作为警示,让王友道不要因为纵欲而走上司马相如的悲剧道路。

王友道收到这首诗后,很快就理解了苏轼的良苦用心,心中也有些许愧疚。之后,他放下了对女色的痴迷,转而专心修道。这件事很快在江湖上传开,诗也为大众所知。许多女性读后却有不同的看法,毕竟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一度是理想化的象征,不少女性渴望像卓文君那样得到如司马相如般的爱。然而,在苏轼的诗中,这段爱情却成为了反面教材,难免让一些人感到不满。

虽然苏轼在仕途上并不总是顺利,但在交际方面却非常成功,拥有广泛的人脉。史料记载,苏轼一生结交的朋友有一千多位,其中不乏历史上的知名人物。他的交友之道,注重的是朋友之间的真诚与情谊,而非身份的高低贵贱。苏轼的朋友圈中不仅有忘年交,还有不少年轻的朋友,甚至一些只见过他几次面的人,也被他视为至交。比如,文同与苏轼的友谊,就是因为共同喜爱竹子而结缘。尽管两人之后因各自的职业发展而分隔两地,但他们依然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彼此心照不宣。再如米芾,苏轼与他因画结识,两人的友谊持续了几十年,尽管身处不同地方,也未曾停止过书信往来。

苏轼的交友观念,深受后人敬佩,他的朋友圈也从未受限于世俗眼光,正因为如此,苏轼在人际交往中才无可匹敌。

网址:苏轼为劝好友戒色,写诗一首后流传千古,男子看了笑、女子读了气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35751

相关内容

苏轼劝朋友戒色,写下一首词流传千古!男子读了笑,女子看了气
苏轼为了劝好友戒色,写下一首诗流传千古
苏轼一首描写女子身体的词,古代女人读了脸红,现代女人读了恼火
“诗仙李白”求爱被拒,写下一首酸诗,却流传千古!
苏轼成亲当晚,写了一首“洞房诗”描述场景,流传至今成千古名作
36岁苏轼初见12岁王朝云,写下一首千古名篇,成追女子惯用的诗
苏轼和韵朋友一首杨花词,结果远超原作,成为了千古经典
李白向女子示爱,惨遭拒绝!于是写了一首酸溜溜的诗,流传千古
苏东坡为一位女子写的词,安慰了世人九百年
苏轼这首诗光标题就有31个字,不少人只记得其中7个字,千古名句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