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余个稀有剧种齐聚 央视“稀有剧种盛典”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发布时间:2025-10-11 17:46

传统戏曲如京剧、越剧等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艺术魅力 #生活知识# #生活理念# #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近日,首届“举世无双・稀有剧种盛典”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五音戏、眉户、沁源秧歌、赣南采茶戏、平调落子等三十多个稀有剧种的百余名演员演绎经典作品。

央视首届“举世无双・稀有剧种盛典”。主办方供图

据介绍,中华大地分布着348个戏曲剧种。其中有京剧、昆剧、越剧等广为人知的剧种,也有很多扎根于一方水土的稀有剧种。每个戏曲剧种,都是独特的文化基因,代表着不同地域、民族的历史记忆与审美智慧,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生动体现。

此次来自天南海北的三十多个稀有剧种,有些以唱腔见长,有些以武戏为趣……不同的表演形式,有着不同的艺术特色。主创团队在历时一年的调研和策划后,决定以“回归文化本真·激活非遗生命力”为核心理念,打造十组各具韵味、水准一流的戏曲节目。

这档稀有剧种节目如何探索出一条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实践路径?在节目《古调今辰》中,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的雁北耍孩儿、同州梆子、柳子戏等剧种,以原汁原味的古老声腔为演绎重点,展现穿越历史长河的艺术魅力。

《幻影千年》则带来一个奇幻的神话宇宙,蒲州梆子、打城戏、新昌调腔以中国神话为依托,借助精彩的武戏,演绎出活灵活现的神话人物。

央视首届“举世无双・稀有剧种盛典”。主办方供图

在《根脉同流》中,陕西大地上秦腔、阿宫腔、碗碗腔、汉调桄桄四个梆子戏种同唱《大登殿》,观众可感受它们各具特色又融为一体的艺术魅力。

总导演蒲力铭表示,“要让每个稀有剧种唱响自己的时代传奇,要让每个剧种都有亮相的底气,让乡音里的人被看见,让戏曲‘活’进当代生活。”

在剧种选择上,主创团队力求多元和兼顾。在时间维度上,既有雁北耍孩儿、同州梆子、柳子戏等被称为“中国戏曲活化石”的古老剧种,也有甬剧等年轻的稀有剧种;在空间跨度上,有来自彩云之南、白山黑水、江南水乡、秦岭南北、中原大地等多个地域的稀有剧种,勾勒出我国戏曲的多彩样貌。

内蒙古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武利平表示,稀有剧种不怕小众,怕的是被忽视、被标签化,此次活动用匠心证明每个稀有剧种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央视首届“举世无双・稀有剧种盛典”。主办方供图

“众多稀有剧登上国家级平台展示,给了演员和传承人巨大的精神鼓励和支持,让从业者看到自己守护的艺术价值,更是凝聚人心,提振信心的一剂良药。”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晋剧演员苗洁说。

中国戏曲学会会长、戏曲史论学者王馗表示,此次活动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稀有剧种焕发了新生机。

网址:30余个稀有剧种齐聚 央视“稀有剧种盛典”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35931

相关内容

30余个稀有剧种齐聚 央视“稀有剧种盛典”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稀有剧种“云上”觅知音
让古老的稀有剧种找到新舞台新观众
藏戏《卓娃桑姆·寻王》斩获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大奖
《白字戏音乐研究》:解密稀有剧种音乐唱腔的独特魅力
“赛博唱戏”:稀有剧种从地方走向全国
汕尾渔歌、稀有剧种 熏陶出我的音乐感
濒危剧种“出圈”须练好内功
“浙”里有戏,看浙江戏曲如何守正创新
稀有资料,1938年中国军队击败日军真实影像,众多镜头首次出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