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伴中秋守团圆
中秋节吃柚子,寓意团团圆圆。 #生活乐趣# #家庭乐趣# #家庭传统节日#
(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中秋节,案头少不了一壶清茶相伴。茶烟袅袅升腾,与月华缠缠绕绕,织成一缕无形的丝线,串联起千年时光里的团圆与思念。
唐人虽未将中秋定为法定佳节,却早把“以茶祭月”的心意融进了农历八月中。陆羽《茶经》有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至大唐,茶已从药饮、食饮蜕变为文化之饮。彼时团茶圆润如月,被雅称为“月团”,恰与天上玉盘遥相呼应。碾茶成末,以沸水冲之,佐以椒盐姜桂,茶香便在月色中氤氲出人间与天界的对话。这种带着仪式感的饮茶方式,是古人对宇宙秩序的虔诚摹写,即以圆茶敬圆月,以地上之圆呼应天上之圆,暗合“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更寄托着“月圆人圆”的深意。
宋人将中秋定为节日,茶与月的文化联结愈加深厚。文人雅士的中秋茶会,成了中华文明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王禹偁以“圆如三秋皓月轮”喻茶,苏轼写下“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诗句,将茶饼当成了能捧在手心里的月亮。这种物我相融的诗意联想,正是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生动体现。宋人品茶赏月,品的不仅是茶的滋味,更是天地精神与个人情怀的交融。月色澄明,茶汤澄澈,人心亦澄净如洗。在这三重澄明之中,文人以茶观照内心,以月凝视宇宙,完成了精神上的飞升与回归。
明人革故鼎新,废团茶兴散茶,中秋饮茶之风反而更入寻常百姓家。不再拘泥于繁复的仪式,只需一撮散茶,一壶沸水,便可于自家庭院对月独酌或聚饮。这种变革看似褪去了风雅外衣,实则让茶与月的对话更加真切自然。张源《茶录》谓:“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明月无需购买,清茶寻常可得,这种平民化的风雅,才是中秋精神真正扎根于泥土的体现。
及至现代,中秋茶事更添几分人间温情。月饼甜腻,茶能解之;乡愁苦涩,茶能慰之。各地茶俗异彩纷呈:苏州人爱以碧螺春佐鲜肉月饼,北京人则惯用香片配自来红……茶如大地母亲的乳汁,以不同滋味滋养着四方儿女。老舍先生曾说:“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中秋夜里,手捧一杯故乡茶,仿佛能透过氤氲水汽看见老家灶台上升起的炊烟,听见亲人熟悉的唠叨。这杯茶,泡的是山川日月,品的是血脉乡愁。
其实,今人中秋饮茶,饮的多是一种文化记忆的复苏。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需要中秋这样的节日,需要茶这样的媒介,让自己放慢脚步,与天地对话,与传统重逢。当我们仰望明月,细品杯中历经岁月演变的茶汤,会忍不住思索:改变的,究竟是茶的形态,还是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可以明确的,是我们心中那份对团圆的深切渴望、对自然的满心敬畏,以及对文化的薪火传承,从未改变。
月到中秋分外明,茶至深时更知味。那轮曾映过李白诗魂、照过苏轼词心的月亮,那杯曾浸润陆羽《茶经》、醉过卢仝茶兴的香茗,至今仍在滋养着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当我们与亲人围坐案前,共品一壶茶汤、同赏一轮明月时,便是在参与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仪式。
网址:茶伴中秋守团圆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36507
相关内容
李现首次登央视秋晚,共度团圆中秋佘诗曼中秋送祝福:月圆人团圆,情满中秋夜
总台音乐会搬到了珠江上!蓝月亮冠名的这场水上盛宴预燃中秋团圆情
叶启田:拼过山海,终为团圆
“湖北茶产业守正创新”学术论坛在宜昌举行
十五朵“梅花”唱响团圆中国节
不负冬日诗意!留花入茶,伴香而饮
首届“月映龙华”中秋禅茶雅集活动在武汉江夏区圆满举行
李现邀您解锁竖屏中秋晚会
花好月圆人团圆,中秋“硬核”赏月指南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