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被尊称为‘卧龙’。 #生活知识# #生活智慧# #文学#
刘备在被陆逊火烧连营后,逃亡至白帝城。当陆逊率大军追击时,他曾误入诸葛亮设下的八卦阵。在困境中,陆逊带领的大军无法脱困,而恰巧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帮助他们找到了出口。

这一幕令人困惑,因为黄承彦为何要救自己的女婿的对头——陆逊呢?常见的解释是,诸葛亮故意让陆逊陷入困境,自己充当“黑脸”,由黄承彦出面“唱红脸”,以此为教训,同时通过释放陆逊来巩固三国鼎立局面,并重新促进“孙刘联盟”的合作。 这个解释表面上看似合理。孙刘联盟曾联手抗魏,确保了两国的生存。然而,问题在于,刘备的失败严重削弱了蜀国的实力。刘备在伐吴时倾尽了蜀国的精锐,可惜战败,蜀国的国力在陆逊火烧连营之后几乎耗尽。陆逊乘胜追击,试图彻底消灭蜀汉,将三国的格局从三足鼎立变成魏吴对峙的局面。 然而,最终陆逊并未遭到八卦阵的消耗,而是成功带领全军脱险,没有被杀掉或俘虏。吴国的军队未能乘胜追击,蜀汉也未能趁机重振。因此,若说诸葛亮是为了保持三国鼎立、重启孙刘联盟才放走陆逊,这个说法似乎不够成立。

如果这只是个别的情况或误解,或许还能解释,但事实上《三国演义》中还有另一个类似的例子——华容道。那次诸葛亮故意放走了曹操。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诸葛亮夜观天象,认为曹操不应被杀。然而,这显然是为曹操开脱的说法,真正的原因应该是担心刘备若杀曹操,会引发曹魏的疯狂报复。问题是,如果抓住了曹操,借助孙刘联手的力量,将曹操作为人质,与曹魏进行谈判,这样的局面无疑对蜀汉更有利。 那么,为什么诸葛亮在两次关键时刻都选择放走了敌对势力的领袖?在《三国演义》的最后,谜底终于揭开。

在第117回中,诸葛亮预见到司马炎的崛起,并早已为此做了布局。在华容道,他通过放走曹操,实则是帮助曹魏集团壮大,为了后来的司马家夺取天下创造条件。又在八卦阵中,黄承彦帮助陆逊逃脱,蜀汉虽然屡屡让步,却也维持了三国的平衡。最终,诸葛亮为了终结乱世、完成历史使命,尽管已预见到结局,却依旧全力以赴。 这或许正是“老不读三国”的悲凉所在——即便诸葛亮已经看穿未来,仍然选择竭尽全力去做,而明知无法改变历史的结局,却依然不遗余力。

网址:《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为何要一再放走死敌?最后才给出了答案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37297
相关内容
三国演义:诸葛亮为何要放走曹操?专家:不放他们就完了为何《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无力匡扶蜀汉?都怪猪队友太多三国演义:如果马谡当道下寨,能不能守住街亭?司马懿给出了答案《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神得不行,可真实史料里的他,到底是啥样?我还真挺想弄明白的。《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为何选马岱斩杀魏延,在现实中又是怎样的揭秘三国演义: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还是病死的?未卜先知?《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为何说诸葛亮“不得其时”?被《三国演义》“丑化” 的名将曹真:真实的他,两次击退诸葛亮北伐在《三国演义》里,孙权为何下令斩杀关羽呢?《三国演义》鲁肃为何亲自去荆州吊孝?展现了他的能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