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被骗了!东坡肉根本不是苏轼创的,真正源头藏在千年羊肉吃法里

发布时间:2025-10-21 11:47

东坡肉是苏菜经典,由北宋文学家苏轼创制 #生活技巧# #饮食烹饪技巧# #中餐烹饪历史#

真的,以前我也跟大伙一样,以为东坡肉就是苏轼琢磨出来的菜。毕竟他那首 “慢着火,少着水” 的炖肉歌太出名了,加上课本里总提他被贬黄州的故事,谁能想到这里头还有反转呢?

其实吧,苏轼自己都澄清过这事儿。宋人朱弁的笔记里记着,他跟朋友聊吃的时候特意说,这肉的做法是学的同州炊工。同州就是现在的陕西大荔一带,那儿的人蒸羊羔有一手 —— 把羊羔蒸得烂熟,浇上杏酪,吃的时候得用刀子叉着,不能用筷子,想想那口感肯定绝了。

你别说,这同州的羊肉吃法还藏着胡汉融合的影子。汉唐时候那儿流放了不少匈奴、回纥人,游牧民族懂养羊,当地人就琢磨出了这种精细的蒸法。苏轼早年肯定尝过这口,不然也记不住这么清楚。

后来他被贬黄州,日子过得不算顺,但恰恰是这段日子让这道菜火了。黄州那地方猪肉便宜,便宜到 “价贱如泥土”,有钱人不爱吃,穷人又不会做。苏轼估计是闲得慌,突然想起同州蒸羊羔的法子,就琢磨着用猪肉试试。

改的时候肯定没少折腾。羊羔换成猪肉,杏酪估计也没了,就用当地的酒代替去腥。关键还是那套 “慢火少水” 的秘诀,跟蒸羊肉的逻辑一模一样 —— 火不能急,水不能多,就靠慢慢焖把香味逼出来。据说他有时候跟朋友下棋,下忘了锅里还炖着肉,等想起来的时候,一开门香味能飘半条街。

有意思的是,苏轼活着的时候压根没 “东坡肉” 这说法,这名字是明朝人给安上的。他自己只叫它 “炖肉”,还写进《猪肉颂》里,说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那股子随性劲儿,倒比菜本身还出名。

后来这菜跟着他的足迹传到杭州,又被人改良。连他的朋友刘贡父都受启发,把这猪肉做法跟同州的羊肉烹法混在一起,弄出了现在的同州带把肘子。你说这算不算美食界的 “跨界联动”?

现在去黄州的东坡酒楼吃这菜,还是老样子 —— 红亮的卤汁挂在肉上,筷子一戳就烂,咸中带点甜。但我总觉得,吃的时候得多想一层:这碗肉里藏着的不光是苏轼的豁达,还有更早时候普通人琢磨出来的吃食智慧。

以前总觉得名人菜都是名人发明的,现在才明白,好多时候都是普通人先把味道做出来,再借着名人的名气传得远。就像这东坡肉,没有同州炊工的羊肉蒸法,再豁达的苏轼也未必能想出这吃法。

网址:别再被骗了!东坡肉根本不是苏轼创的,真正源头藏在千年羊肉吃法里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37605

相关内容

心怀怜悯、善良正直,真正的“侠”,其实就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里
别再假装天真无辜,你根本跟不上我的步伐
被骗了!全都被骗了!这一切都是花如月布下的局
走失23年被美国夫妇收养中国小伙:不是哥哥的错别再自责
【美文悦读】雪堂里的苏轼
那个不能说出口的名字,也曾无数次被写进日记,藏在眼睛里,刻在心底
“名家讲坛”读苏轼:苏轼的诗作呈现出了真正豁达的人生境界
苏轼的这首伤春词,上下阙都有千古名句,写完后自己也不忍再读
真名士,自风流
想不到自己被连续骗了两次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