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 | 文学离舞台并不远

发布时间:2025-10-21 20:17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哲学智慧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传统文化哲学#

话剧《俗世奇人》剧照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供图

文学与舞台艺术素来缘分匪浅。正如学者谷海慧所说,文学提供的精神视野和情感价值、敏锐感受与精准表达,是话剧最为可贵的艺术资源。对其他舞台艺术来说,也是同理。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舞台上,话剧《生命册》《俗世奇人》、民族舞剧《红楼梦》、婺剧《三打白骨精》、越剧《我的大观园》等参演剧目,都有文学作品作为支撑。巧妙的改编饱含创作者的智慧,而类型差异背后一以贯之的关怀与坚守,则更为珍贵且耐人寻味。

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思想主题等,为舞台艺术改编提供灵感与素材;文学作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则对舞台艺术作品的市场吸引力有所助益。虽然改编文学作品的优势颇多,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增删取舍,处处见功力。小说《生命册》皇皇近40万字,同名话剧的改编不是简单的情节移植,而是抓住小说的“魂”,即对土地的眷恋、对人性的拷问、对时代的反思。编剧李宝群以“丢”为叙述核心,通过现实与历史双线交织的叙事结构,展开人物的生命历程。

如果说《生命册》的改编主要是做“减法”,那么《俗世奇人》就是在巧妙地做“加法”。冯骥才的同名短篇小说集一人一记、各不相干,没有固定场景和贯穿全书的人物,话剧《俗世奇人》编剧黄维若创造性地增加了贯穿全剧的老板娘关二姐为主要人物,以她为线、串珠成链,带有古典小说意味的叙事策略高度契合现代戏剧的结构要求。正如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原主任、高级编辑刘玉琴所说,话剧《俗世奇人》对小说的差异化和贯通性改编,充分体现了由文学向舞台转化的神奇魅力。

文字的线性流动与舞台的空间绽放,各有意趣。从文本到舞台,不仅是故事容量的增减,更要在艺术表达层面成功转译。婺剧《三打白骨精》对古典小说《西游记》“尸魔三戏唐三藏”故事的演绎,紧扣婺剧以武见长、文武兼备的特色优势,让唱念做打尤其是舞蹈、武打、翻跌等技巧,精准服务于剧情与人物塑造。电子技术与舞台特技的适当运用,让传统戏曲的写意美学与现代舞台的写实技术相融合,其艺术效果之好,从现场观众的掌声、喝彩声以及相关桥段在网络上的转发、点赞,便可见一斑。

舞台艺术不仅要铺展情节,也要营造情境。如何用舞台艺术表达、传递古典小说的意境?取材于古典小说《红楼梦》的越剧《我的大观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该剧导演徐俊介绍,他们在尊重越剧本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戏剧语汇,将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移步换景技巧与核心意象大观园相融合,并结合投影技术与电影蒙太奇手法,实现了人在景中、景随人移、场景无缝流转,以立体、流动的视觉空间展现充满想象力与象征意味的诗意世界。

改编自文学作品的舞台艺术作品要处理好“时空关系”。如果说从文本到舞台的切换是一种表意空间的转换,那么,如何更好地承载当今创作者的表达意识、更好地服务于当今观众,则涉及不同艺术形式跨越时间的沟通对话。

当舞台艺术作品改编自古典文学作品时,这种沟通对话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样取材于古典小说《红楼梦》、由“90后”黎星执导的民族舞剧《红楼梦》,创作思路吸纳、整合了“舞蹈剧场”等观念,调动舞台空间的各种元素,以戏剧的手段、舞蹈的身体逻辑叙事,使之与此前的同题材、同名民族舞剧有了重大差异。无疑,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的这版民族舞剧《红楼梦》,是时代感鲜明、扎根并服务于当代的作品。

从本届中国艺术节舞台上的创作实绩来看,如今主创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把握、对舞台艺术的熟稔与转译,可谓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或许,是时候将目光转向文学作品与舞台艺术差别背后的那些共通之处、那些承载和彰显文艺价值使命的核心所在。文学也好、舞台也罢,文艺的要义在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同艺术形式在表现人、尊重人、关心人、提升人的道路上各显身手又殊途同归。在这个意义上,秉持“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办节宗旨的中国艺术节是一方舞台,也是一扇窗,更是一种示范与引领。

2025年10月21日《中国文化报》

第1版刊发特别报道

《文学离舞台并不远》

↓ ↓ ↓ ↓ ↓ ↓ ↓ ↓ ↓

网址:聚焦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 | 文学离舞台并不远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37678

相关内容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戏台内外”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贵州京剧《阳明悟道》精彩上演
焕新版舞剧《醒·狮》震撼亮相,将参加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
第14届中国艺术节将“艺动”巴山蜀水
1200余场演出、展览活动将亮相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寻找李二狗》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 专家研讨会再建言献策
北京市第十四届职工文化艺术节迎新年展演活动举行
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结果公示,江苏这部硬核舞剧上榜
电影源于生活,或许这些故事离我们并不远,焚城 电影
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总票房创历届最高,撬动综合消费40.2亿元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