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其命惟新:南方艺术谱系与现代精神的生成

发布时间:2025-10-24 13:43

舞蹈可以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艺术乐趣,无论是现代舞还是芭蕾 #生活乐趣# #乐趣# #艺术乐趣#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以宏阔的历史纵深与多层次的文化视野,勾勒出广东美术在百年中国艺术史中的主动姿态。

这种“总览式”呈现方式,既是地方美术史的整体回顾,也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重要切片。广东作为近代中国最早接触西方艺术观念的地区之一,自李铁夫赴美学画以来,逐步形成兼容并蓄的艺术生态。从洋画运动到岭南画派,从抗战时期的木刻运动到新中国美术体系的建构,广东美术始终以开放姿态回应时代变局。展览以此为出发点,强调“南方”的文化自觉与历史连续性,凸显广东艺术家群体在现代性生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南方经验”的文化自觉与方法创新

展览最大的亮点在于“以南方为方法”。策展团队将广东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实验场”,以开放、包容、跨界的视角重新阐释“南方”在文化现代性中的意义。“南方”不再只是地理概念,而成为一种文化立场、一种观看方式。通过历史与当代并置、学派与个案互文,展览形成独具启发性的策展逻辑。

从展览叙事来说,展览采用时间与主题双轴叙事,以广东美术在不同时代的“创新精神”为核心线索。每个板块均呈现出广东艺术家在不同语境下的文化自觉与创造动力——从“学西方”到“中西融汇”,再到“自我更新”。

展览的前两个板块“勇立潮头——洋画运动在广东”与“艺术革命——岭南画派与国画研究会”,构成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双重线索。洋画运动板块展出李铁夫、关良、林风眠等人的作品,揭示了油画语言的在地化进程。其艺术探索不仅关乎技法转换,更关乎精神层面的文化译介。岭南画派板块则集中呈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人以“折衷中西、融汇古今”为宗旨的艺术实践。他们在吸收西方造型语言的同时,坚持民族笔墨传统,使“岭南画风”成为中国画革新的重要力量。这两个板块,使观众得以理解20世纪上半叶广东美术的双重动力:一是外来文化的吸纳与重组,二是传统笔墨的革新与重生。这种互文关系,构成中国艺术现代化进程中独具“南方气质”的文化模式。

“匕首投枪——新兴木刻运动及漫画”与“激情岁月——为人民服务 为时代讴歌”两个单元,展示了广东美术与社会现实的紧密互动。李桦、黄新波、胡一川等艺术家以版画语言投身抗战宣传与启蒙教育,使艺术成为社会行动的媒介。在新中国成立后,这一现实主义传统被转化为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方向。罗工柳、潘鹤、杨之光等艺术家以鲜明的时代形象构筑起“为人民服务”的视觉叙事。此部分的价值在于,它揭示了广东艺术如何以艺术语言回应社会理想:从抗战中的人民美术,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礼赞,艺术始终承担着历史使命与集体记忆的再现功能。

1978年改革开放标志着广东美术进入新的繁荣期。展览第五板块“弄潮擎旗——改革开放中的广东美术”以赖少其、陈金章、许钦松、黎明等艺术家的创作为核心,呈现“开放”如何成为新的文化语法。在这一时期,广东美术由体制内学院体系向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方向转型。艺术家不再仅以政治叙事为中心,而以个人感受、地域风景、精神经验为主题,重建与世界艺术的对话。这一部分不仅记录了广东在改革年代的艺术复兴,更见证了“南方”作为思想方法的再次生长——一种以实验、开放、交流为核心的文化姿态。

展览最后两个板块“百花争妍——创新创造 再筑高峰”与“风起南方:当代艺术实践”,以广东美术馆典藏和当代艺术家创作为主体,构成对“南方经验”的当代延展。在此,策展逻辑不再仅以“风格”或“史实”为线索,而转向“方法论”的思考:如何以“南方”视角理解中国当代艺术?李劲堃、林蓝、王绍强、曹斐、陈劭雄等艺术家的作品体现了城市化、全球化与地方文化交织的复杂语境。展览强调“南方”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文化姿态与认知方法——在开放与流动中生成,在跨界与混合中创新。这种策展观念的转向,使“其命惟新”不仅是艺术史的总结,更是当代文化机制的再书写。

这一展览结构既体现历史的递进关系,又在空间上形成从线性到开放的观展体验,使历史叙事与当代生成形成呼应。展览除艺术家作品外,还展出大量历史文献、档案影像与艺术家手稿。展览以史料为支点,又以当代艺术为回响,在视觉叙事上形成“历史的纵深”与“现实的延展”,从而成功地将广东百年艺术史转译为一部具有思想深度与当代温度的视觉史书。

以“惟新”回应当下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上海)”以其系统性与思想性,为地方美术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它打破了单一的地域叙事,以“南方方法”重新定位广东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中的文化坐标。“惟新”不仅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一种持续更新的文化精神。在全球艺术体系重构的当下,广东的艺术实践所代表的开放性与实验性,正是中国当代艺术未来发展的重要参照。此展以南方为始点,却指向全国与世界,其文化意义不止于广东,而在于揭示中国艺术在世界语境中如何以“新”为命,以“变”为常。

撰文:马琳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副馆长

网址:来论|其命惟新:南方艺术谱系与现代精神的生成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38183

相关内容

其命惟新:岭南美术的内在品格
现代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 | 《学衡派谱系:历史与叙事》新书荐读
纪念赖少其诞辰110周年,多件精品亮相广东南方美术馆
石雕关公坐像:忠义精神的现代诠释
海派文化现代竞争力与影响力何在?学者:极具创新精神创造新事物
了解“中国现代抽象艺术先驱”萧勤
齐美尔论艺术
祝允明:明代书法巨擘的艺术之路与永恒影响 兼论其书法风格的传承与突破
新书推荐|《艺术科学的目的与界限》:现代艺术史学的自我焦虑与知识解放
鸿钧老祖门下弟子之谜:论《封神演义》的圣贤谱系重构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