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儒学复兴时是如何靠着皇帝撑腰与道、佛两家抗衡的?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生活知识# #历史#
一、延续唐韩愈的复兴儒学

孟子并非在宋代才被提起,而是在唐代儒学复兴时就被讨论过。韩愈在当时提倡儒家思想,特别是孟子的学说,他用孟子辟杨墨的精神作为榜样,积极对抗佛教与道家思想,努力振兴儒学,并提出了儒家的“道统”观念。韩愈认为,孟子是儒学“道统”的继承人。尽管韩愈的努力在唐代没有持续多久,但他点燃的思想火花没有熄灭,反而在宋代得到了继承与发展。宋代的知识分子继承了韩愈的儒学复兴思想,并推动了对儒家道统的尊重与传承。

宋代的知识分子普遍对文坛的西昆体保持批评态度。西昆体继承了唐末五代的文风,注重文辞华美,但忽略了文章的社会现实功能。这种文风深受唐代科举取士标准的影响,尽管这种方式对选拔人才有一定作用,但却未能关注到实际的社会需求。宋初思想较为消极,导致学术思想缺乏活力。面对这种局面,宋代的一部分儒生模仿唐代韩愈,发起了古文运动,旨在通过改变文风来复兴儒学。这一古文运动与儒学复兴密切相关,二者互为推动,强调文章不仅要有教化功能,还要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宋代儒学复兴延续了韩愈的“文以载道”“文以明道”的思想,主张文章应具备更强的实用性与教化功能。

二、与佛老思想的抗衡

儒学复兴运动的主要推动者视佛教与道家思想为最大的挑战。唐代的韩愈通过确立“道统”观念,选择将孟子视为儒家道统的继承人,以抗衡当时的佛教与道教。到了宋代,儒学复兴同样需要面对佛道思想的冲击,宋代儒生不仅继承了韩愈的思想,还开始反思为何儒学长期处于弱势。宋代儒学家并非完全排斥佛道思想,而是通过理解佛道思想的成功之处,来探索如何复兴儒学。宋代的学者分为两派:一派主张政教改革,另一派则注重从人生观的角度建设儒学。

主张政教改革的欧阳修提出,佛道之所以盛行,源于社会政教体制的衰弱。他主张通过振兴国家的政教体系,使佛道思想逐渐失去影响力。宋代初期的变法,如范仲淹领导的庆历变法和王安石主导的熙宁变法,都是基于这种思想进行的,尤其是王安石,他以孟子的思想为基础进行多项改革,旨在强国富民。
另一派则强调儒家的社会改造功能,特别是理学家们,他们致力于改变下层阶级的风气,并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他们强调建立大格局的生命观,认为儒学要对宇宙和人生有系统的理解。周濂溪与张横渠等人探讨了宇宙与人生的关系,而二程则进一步从孟子的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人性修养的具体方法,强调培养人的心性与气质,旨在从根本上改造社会。

三、宋代君主对孟子学的支持
虽然宋代提倡儒释道三教并行,但君主对儒学的扶持力度并不相同。宋太祖认识到儒学对政权稳定的重要性,尽管他提倡三教并重,但由于忙于收复各地藩镇,实际对文教的支持有限。到了宋太宗,尽管他在文化建设方面有一定贡献,但由于对佛道的偏爱,儒学的发展仍显得不够突出。

直到真宗即位后,儒学才有了显著的发展。在太祖和太宗的努力下,北宋进入了全盛时期,国家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上普遍流行佛道治国的理念。真宗尊崇佛道,但也没有忽视儒学,特别是对孟子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真宗曾下诏要求国子监校勘《孟子》,并为后代提供了《孟子》的定本。

到了仁宗时,《孟子》被列入科举考试内容,标志着孟子学说在儒学中的地位逐步上升。神宗时期,王安石的变法在《孟子》的影响下进行,王安石本人也非常推崇孟子的学说。在此期间,孟子的学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甚至被纳入了儒家道统,并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王安石将《论语》《孟子》列为科举教材,使孟子从子部升格为经部,进一步提高了孟子的地位。

此外,二程提出的“四书”系统,由朱熹在南宋时期正式确立,进一步强化了孟子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确保了儒学的传承与发展。

网址:在宋代,儒学复兴时是如何靠着皇帝撑腰与道、佛两家抗衡的?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39326
相关内容
尼山儒学对话会在曲阜召开——探寻儒学当代转化与发展鸿钧老祖究竟存在与否?佛、道两家都给出了明确的答复
2025心学与东亚儒学学术研讨会在韩国召开
为何以“孔孟之道”代指儒学
为了拒绝皇帝的赐婚,叶世杰想到两家联姻,却被姜梨拒绝了,姜梨说怕连累他…
孟子的“性善论”是什么意思?儒学的当代意义有哪些?
能与之抗衡的美貌,或许只有她一人能够同时演绎两角时,令人赞叹不已
弟弟去看远嫁姐姐,临分别时为姐姐“霸气”撑腰!
郭子仪凭借三道菜“高情商”挽回了皇帝的心!
难怪观音菩萨地位比佛都高,与七佛之师身份无关,看如来说过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