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大文豪那么多,为什么独独只有苏东坡,受到后世极力追捧

发布时间:2025-11-03 20:41

为什么人们长大后就不爱玩泥巴了?因为大人的世界没那么多自由时间。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幽默日常#

在中国古代的文豪中,很少有人像苏东坡那样拥有如此高的声望,甚至有不少美女感慨,如果能穿越回苏东坡生活的时代,她们一定会嫁给他。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苏东坡受到了如此高的追捧呢?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解答,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在这里,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一下。

首先,苏东坡没有文人相轻的毛病。 文人之所以能写出精妙的文章,才华自然超群。然而,古往今来,文人却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文人相轻。也就是说,许多文人总觉得自己的作品最为出色,瞧不上别人的创作。他们认为自己才是最厉害的。曹丕在《典论·论文》里就曾直言不讳地说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然而,苏东坡却没有这种心态。比如班固和傅毅,虽然两人的文章差不多,但班固却总是瞧不起傅毅,甚至说他下笔千言,不知所止。与此不同的是,苏东坡的文章在当时几乎无人能敌,就连整个中国历史上,也鲜有可以与他抗衡的文豪。当时流传着一句话: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根。这句话的意思是,若想扬名立万,想要成为官员,就应该学习苏东坡的文章,由此可见,苏东坡的才华是当时极为瞩目的。 尽管苏东坡的文章无人能敌,他从未因此看不起其他人。他曾不遗余力地赞扬许多文人,从他的言行中,你看不到丝毫轻视他人的影子。流传至今的民间故事中,苏东坡与两位人物的故事特别有名:一是他与苏小妹的故事,二是他与佛印的故事。在与苏小妹的故事中,几乎每次苏东坡写文章都写不过妹妹苏小妹。而与佛印的故事则主要围绕机智对话展开,比如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谈论对方在自己心中的形象。佛印说苏东坡在他心中是一尊佛,而苏东坡则笑着回应,自己心中佛印是一团牛粪。苏东坡听了觉得得意洋洋,然而回去告诉苏小妹时,苏小妹却告诉他自己吃亏了。她说:心中有佛,看别人就是佛;心中有牛粪,看别人就是牛粪。这些故事表明,苏东坡在苏小妹和佛印面前时常会有些败下阵来,尽管这些故事并不是真实的(苏小妹这个人物实际上并不存在)。然而,这些故事之所以流传开来,正是因为苏东坡从未对其他文人表现出轻视的态度。 接下来,苏东坡没有他人即是地狱的狭隘心态。 苏东坡因直率性格得罪了不少人。早期,他反对王安石变法,惹怒了王安石;中期,他批评司马光尽废新法,使得司马光也不高兴;后期,他因影响力逐渐超过章惇,章惇更是对他充满敌意。因此,王安石、司马光和章惇等人都曾对他进行过打压。而苏东坡一生的颠沛流离,也与这些人的打压密切相关。 然而,许多文人性格狭隘,心胸狭窄,记仇成性。但苏东坡恰恰与此相反。他待朋友真诚,对敌人也同样宽容。虽然王安石曾多次对他进行攻击,但当司马光上台,王安石倒霉时,苏东坡仍为他辩护,指出王安石的新法有很多优点,应该加以保留。而当章惇将苏东坡贬谪至海南时,苏东坡并未心怀怨恨。等到新的皇帝即位,章惇被废除,而苏东坡重新得到重用,返回途中,他关心章惇的健康,特意给章惇送去了一剂治湿热的药方,希望他能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最后,苏东坡没有明朝散发弄扁舟的矫情。 古代中国的文人一方面热衷于仕途和经济,渴望得到皇帝和权贵的青睐与重用(例如李白,他极力巴结韩荆州,甚至写下了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样的诗句;又如杜甫,他写过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这样的诗句)。另一方面,当皇帝或其他权贵对他们不加重用时,这些文人又会表现出与权贵断绝关系的姿态,像是且放白鹿青崖间或者明朝散发弄扁舟,表示要寻仙访道,不与权贵为伍。 然而,苏东坡的诗文中,从未有过这类矫情的言辞。因为他不做作,才显得更加真实,后人也觉得他更亲近、更可爱。苏东坡的为人和文章,使他成为后世文人的楷模。

网址:自古大文豪那么多,为什么独独只有苏东坡,受到后世极力追捧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40720

相关内容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捧”苏东坡
苏东坡:一个在爱情路上幸福满分的大文豪
为什么那么多抗日剧里,只有亮剑特别火呢?
大荒那么多妖 为什么非得是你
一代文豪苏东坡,坚守“五不写”,令当代书法家汗颜!
为什么有那么多蜘蛛侠,唯独他是超凡了
皮尔斯: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看见勒布朗发抖…
孩子们想不通,明明不喜欢孩子为什么还要生那么多
郭沫若自比大文豪苏东坡,写下一首《水调歌头》,读罢高下立判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㉑|“老饕”苏东坡的常州印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