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明代方孝孺写的小楷,有唐人之风,朱棣看了也会赞不绝口!
明成祖朱棣修建了北京故宫 #生活知识# #历史#
如今的我们知道方孝孺这个名字,并不是因为他文采风流,而是因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者。有的人称赞他有儒者的骨气与正气,也有人批评他是“沽名钓誉”,置他人生死于不顾。但无论如何,方孝孺注定是“靖难之役”这段历史抹不去的痕迹。

究竟有没有被诛十族,史学界还有争议,而在政治上,方孝孺其实没有什么建树,真正能“名流千古”的还是要说他的书法。他自幼学书,楷行草篆隶五体皆能,楷书学欧阳询、褚遂良,行书取法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草书则以二王、怀素、鲜于枢等为师。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他一件罕见的小楷真迹,名为《墨庵记卷》,此作为纸本手卷,纵30.6厘米、横56.3厘米,共计33行、634个字,完成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卷首有朱之蕃题首“正气淋漓”四字,卷后则有他与梁桂茂、姚履素、许天敍的跋文。
此作点起笔、收笔清晰,横画多以露锋斜切入笔,收笔回锋,竖画悬针、垂露分明。转折处有方折的峻利,可见其对唐楷法度的深刻理解。笔画瘦硬通神,骨多于肉。结字平正端庄,布白匀称,架构稳定。字形方整,重心平稳,笔画间的空间分割匀称,呈现出一种无懈可击的秩序美。

中宫收紧,笔画向中心聚拢,主笔又能舒展,在规矩中求得生动。用墨饱满匀净,配合笔法的刚劲和结字的端正,共同营造出清刚、肃穆的“书卷气”与“金石气”。
“笔墨精劲,名重天下。”在明代当时,即便在书法上,他也享有盛名。他的小楷被公认为“有明一代小楷之正鹄”,是士大夫书风的典型代表。朱之蕃在跋文中点评此作:“方正学之忠愤激烈。德器宏毅。学问渊涵。世所景仰。百世不冺。乃其书法之遒劲精严。如端人正士。望之起敬。可以释躁妄。收放逸。盖意兼欧虞。妙出神运。未易窥其蕴也。”

许天敍点评:“楷法颜柳。行宗米蔡。外拓取姿。而中擫有法。秀劲端雅。不作险侧态。岂正人心正笔亦正耶。昔人谓王逸少才行甚高有远识。惜不究其用。以书掩之。今先生手迹不多见。其亦以大节掩之乎。”

方孝孺的小楷是学习结字“骨格”,培养端庄的书写气质的“良药”。其瘦硬通神的笔画是训练控笔能力和写出“骨力”的最佳参照之一,能有效避免用笔浮滑、结构松垮的毛病。蕴含的刚正、严谨与不屈,能给学习者的心灵与笔底,注入一股无可替代的浩然之气。

网址:这是明代方孝孺写的小楷,有唐人之风,朱棣看了也会赞不绝口!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43014
相关内容
方孝孺:执着古礼,又善于权谋;权谋不能胜人,执着却害死朱允炆朱棣心绪不安找姚广孝解心结 姚广孝告诉朱棣 朱家后人会一直为皇位残杀争斗
端雅正宜书制诰——明代沈度小楷书法《心经》欣赏
赵孟頫最美小楷,美了700年
太监写的小楷,漂亮不?
宋庆龄、宋美龄、宋霭龄翘着二郎腿同框照真罕见,其小楷截然不同
溥仪转手献给日本人,国宝流落哈佛!价值连城的小楷道德经何时归
少年朱棣一语成谶,“大胖小子”朱高炽,这不是胖,这是气势!
朱棣让朱瞻基假扮皇帝,朱棣看出也先不凡,朱瞻基和也先正面交锋
敦煌出土手抄本唐诗,疑为唐人所书,网评:这是楷书的顶级字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