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难忘的动人瞬间汇聚成光,让艺术节的美好与温暖直抵人心

发布时间:2025-11-27 06:10

生活琐碎记:那些让人感动的瞬间,温暖心灵。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个人生活感悟# #个人成长经历#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于11月27日落下帷幕,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万名艺术家相聚于这座“不夜城”,超500项、1400余场演出与展览活动令人目不暇接,更有55台132场主板演出汇集无数个“世界首演”“中国唯一”。在所有数字的背后,有一股跨越国界、打破时空的力量,串起了剧场内外、台前幕后的一个个动人故事和美好瞬间,见证着激情、执着、和解、共鸣与传承。

成立130年,首次来到上海的西安三意社带着一件“镇社之宝”“窟窿锣”。“‘窟窿锣’(学名勾锣)是整个秦腔打击乐的灵魂,这件乐器见证着戏社走过的百年风雨。”三意社社长助理刘戈兵激动地说,“我们从大西北而来,终于站在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打响‘最秦腔’的声音,让它被听见、传出去,圆了三意社几代人的梦。”艺术节汇聚着无数像三意社一样的追梦人,有抱病坚守创作现场的名编导、有与岁月对话的耄耋舞者,有与台上巨星和声唱的真爱粉,也有听音乐会生怕咳嗽出声而手握薄荷糖的纯真孩童⋯⋯这一帧帧、一幕幕的吉光片羽,汇聚成光芒,闪烁着、照耀着,让美好和温度直抵人心。

舞韵凝光:生命与时光的艺术对话

10月15日晚,上海文化广场的剧场里,一部关于《家园》的芭蕾诗篇正徐徐展开。作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的重磅剧目,广州芭蕾舞剧院的这部原创力作在此刻迎来首次绽放。

当大幕缓缓落下,经久不息的掌声在剧场内涌动,如潮水般拍打着舞台的边际。在沸腾的观众席间,一个清瘦的身影静静伫立——正是舞剧的总编导赵明。病中的他脸颊微陷,却掩不住眼中燃烧的艺术火焰。“心里一直牵挂着《家园》。”他轻声诉说,每个字都浸透着对作品的深情,“趁着转院的空隙,我溜出来与它相会。”这份执着,恰如园丁不顾风雨也要守护绽放的花朵。从在广州完成创排,到回沪养病期间远程指导,他的心血早已融入每一个舞步。如今,在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他终于见到了作品最新的模样,艺术的种子又在心中萌发新芽。

从当年在上海创排《闪闪的红星》结下不解之缘,到历经岁月流转、病痛考验,赵明始终以德艺双馨的品格守护着艺术的圣火。尽管早已将“文华奖”“荷花奖”等殊荣收入囊中,他依然保持着如初的创作热忱,在舞台艺术的天地间不懈耕耘。掌声不仅献给舞台上的精彩,更献给这位用生命舞动永恒、以灵魂点燃艺术的追梦人。

如果说赵明的坚守是艺术圣火的燃动,那么另一群舞者的身影,则在时光褶皱里书写着艺术与生命的另一种对话。11月7日晚,《交际场:回响1978》的舞台上,三面斑驳的墙构筑成一座记忆的舞厅。九位白发舞者立于光影交界处,岁月的河流在他们身上留下蜿蜒的痕迹。当47年前的青春影像投射在透明纱幕上,时空在这一刻温柔折叠——苍老的手抬起,与屏幕上纤细的指尖隔空相触,像一片秋叶触碰春天的花瓣。

当《交际场:回响1978》帷幕升起,每一个细微喘息都成为舞蹈的一部分。膝盖弯曲时发出的轻响,是时间在身体里吟诵的诗句。他们不再试图复刻青春的旋转速度,而是让动作在岁月中沉淀出新的韵律——更慢,更深,却意外地更具生命力。

乐声致远:共鸣与传承的城市暖意

10月19日下午,上海大剧院的穹顶下,旋律如月光般流淌。“自然之声——芮妮·弗莱明独唱音乐会”已近尾声,66岁的美国女高音歌唱家笑着扬起话筒,《我本可以整晚跳舞》的熟悉旋律响起,她邀请台下观众共唱。

吴景春摄

奈何曲调偏高,多数人刚启唇便被旋律的高度拦住,唯有观众席中一道清亮的男声,循着节奏稳稳接续。音乐剧从业者、混血儿史博伟的目光紧紧追着舞台上的“女神”,每一个转音都藏着多年追随的默契,成为舞台下最特别的“和声者”。

这一幕也“撞”进史博伟的社交媒体页面,“好的表演者,先要学会当好观众。”作为表演艺术从业者,他愈发笃定:“能一直做观众,是种幸运,也是种能力。这份职业难发大财也不稳定,但艺术带来的滋养、永远在学习的状态、能和不同领域优秀的人交流,这些才是真正让我留下来的原因。”

吴景春摄

让史博伟动容的还有乐评人李严欢提到的细节。“芮妮邀请观众一起唱,上海场真的有人呼应,而且唱得不错!那一刻,真的挺为上海骄傲。”史博伟也写下心底的坚守:“也许有一天我不再站上舞台,但我永远可以退回到观众席,继续做那个为艺术心动的人。如果只是为了‘上班’,那干这行真的太没劲儿了。”原来,音乐的美好从不止于舞台之上,更藏在这份跨越台上台下的共鸣里,藏在每个为旋律心动的平凡瞬间里,藏在一座城市与艺术相互滋养的暖意里。

舞台上的和声余韵未散,童真的回响又为这场艺术盛宴添了几分柔软。11月22日晚,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空气里,飘着《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悠扬。返场环节,指挥大师克里斯蒂安·蒂勒曼手中的指挥棒轻轻起落,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金色之声漫过全场——这是这支顶尖名团20年来第九次亮相上海。这首奥地利民间“第二国歌”首度由维也纳爱乐在沪奏响,动人旋律里藏着老友重逢的温情。一曲终了,雷鸣般的掌声掀翻屋顶。观众席里,10岁的王芮达攥着妈妈的手,眼里闪着亮。

叶辰亮摄

这位复旦附属闵行实验学校的五年级学生,指尖还留着练小号的薄茧,从大提琴到钢琴,再到如今的小号,乐器的更迭里藏着对音乐的偏爱。“很好听,他们的演奏很丝滑。”他轻声说,语气里满是孩童的真挚,“比我之前听过的所有音乐会,都更让人投入”。

乐章间隙,王芮达悄悄留意着身边的观众,那些憋到段落结束才轻咳的身影,让他想起自己练琴时对节奏的敬畏。“其实可以像我一样,进场时拿颗润喉糖。”男孩眨着眼睛,语气认真又可爱,“清凉的薄荷糖能压住喉咙痒,就不会打断好听的音乐了”。舞台上的金色旋律还在继续,而古典音乐的种子,早已随着这声稚嫩的建议,悄悄种进了他的心里,也种进了上海这座城市的艺术土壤。

叶辰亮摄

艺术的盛会终将落幕,但那些藏在舞步里的执着、旋律中的共鸣、时光里的和解、童真中的热爱,早已沉淀为城市的文化记忆。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让世界看见上海的包容与活力,也让每一个与艺术相遇的人,都被这份暖意长久滋养。

网址:这些难忘的动人瞬间汇聚成光,让艺术节的美好与温暖直抵人心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44961

相关内容

李莲花在恩师面前,始终如孩童般纯真,成毅的哭戏直抵人心……
夜晚的壮丽令人惊叹,而它的结局却出乎意料,直抵人心
演技炸裂的瞬间真是让人难忘
雪夜中的告白,相拥的温暖,让人心生向往
友谊中最动人的瞬间,莫过于彼此承诺与兑现
难忘老同学聚会:俩人私享小灶,捂脸成倔强告别瞬间!
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汇聚顶尖艺术家,期待你的现场加入,Ella Chen朴树
小兰花与越祈宝宝成长的那一瞬间,依然让人心疼不已
很温暖人心的一首歌,刀郎老师对刀迷的爱与感恩之情溢于言表,让人泪目!
让爱定格在这个瞬间,让家的灯火温暖你的每一刻,期待与早日相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