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员荐书榜(2025年第7期)——王元化的《九十年代日记》

发布时间:2025-07-02 18:53

据说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不睁眼摸手机,一年会活到九十九岁。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日常趣闻轶事#

王元化先生(1920-2008)号清园,湖北江陵人,思想家、作家、文论家。

他的《九十年代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23年版,索书号C53/1095/V.7)一书,自一九九〇年起,至一九九九年止,前后共十年。其中一九九一年因到香港、夏威夷,未记,以回忆录代替。

01

王元化自述:“对我来说,九十年代是颇为重要的十年。我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写作了,但直到九十年代,才可以说是真正进入了思想境界。……

九十年代是我的反思时代,直到这时我才对于自己长期积累的思想观念,作了比较彻底的全面检讨。……

九十年代,我才摆脱了依傍,抛弃了长期形成的既定观念,用自己的头脑去认识世界,考虑问题。所以我把九十年代视为自己思想开始成熟的时代。”

可以说,这部日记是一部九十年代知识分子思想笔记

02

九十年代,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市场经济也带来了一些世俗化的东西,人文学科遭受冷落,人文精神不断失落。

王元化对此非常不满,他极力赞扬旧时学者如郑桐荪等人的文理兼通,并指出:“人文精神的失落,文化水平的下降,终将导致人民素质愈来愈低。须知人民素质很差,是无法实现现代化的。……今天谈到人的素质问题,许多人只着眼于政治层面,而很少从人文精神的失落去考虑问题。”

他向相关部门建议,精神文明建设要讲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中应以教育为先,并以此提升人民文化素质。

03

王元化对先贤评述多有精到之语,如熊十力著作“使人引发出一种精神力量,此近人著作所无”;

“(陈)寅恪不信中医。胡适谓寅恪有遗老遗少气,其文章也写得不好。此评失实。寅恪与王国维皆心仪沈增植。”

“寅恪挽观堂(王国维)诗云:‘中体西用资循诱。’所谓中体西用乃一极广泛概念,可作截然不同诠释。寅恪并非重复南皮(张之洞)纲常名教之说,不过主张保持中国文化特色,仅此意义而已。”

“读胡适书觉过时,读王国维书却不觉过时。胡吸取西学新义未融入中国文化之中,王不仅能融入,且又自生新义。”

04

《日记》中有些议论颇为精彩,如“观点分歧是可以容忍的,而人格的侮辱是不可以容忍的;态度的激烈可以原谅,而手段的卑劣是不可以原谅的”;

“公民社会如无法制和法制制衡,就会变成消极的东西”(林毓生);

“思想是古怪的东西。思想不能强迫别人接受,思想也不是暴力可以摧毁的”;

“写作亦如竞技或表演艺术,需放松,效果方好”;

“不管过去,只关心现在,只能是功利主义的。欲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态度是一种极端的功利主义”。

如此之类,都可引起人们的深思

05

《日记》对九十年代世风的记述,尤值得注意。

八十年代评选第一届博导时,所有老先生认真看资料、研究问题,一丝不苟,公正无私,而到了九〇年这届,“却有请托说情种种徇私现象发生。结果在博导人选上劣进优退,不学无术者滥竽充数,而品学优异者却往往落选”。

此间有人遭受不公正待遇而无任何表示,表现出“高风亮节”,但王元化并不认同,认为这对教育界弊病的改革不利。

他往香港寄信,却遭当地邮局为难,遂感慨:“略有小小权力,即显示自己的权威,而不惜扰民,良可浩叹。”

他也真切感受到令人可怕的事:“各行各业的人都对自己的工作毫无感情,采取了马马虎虎敷衍塞责的态度。……这比怠工还要坏。倘国民素质不思改变,长此下去是十分危险的。”

他忧心青年的思想状况:“年轻人中间有人不愿做与己无直接利益之事,略加劝诫,则反唇相讥。这是我过去没有发现也没有想到的。”

他严厉批评一些不具理性精神的风气,如中小学生向班干部“行贿”、痴迷义和团式的气功等等。

读过王元化的日记,便可知今日的一些现象,都可以在九十年代找到源头。

阅览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此书我馆仅有一本,藏在东陆馆基藏书库(307室),只可在室内阅读而不能借出

不过,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有电子资源,是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读者朋友注册即可阅读全书。

网址:馆员荐书榜(2025年第7期)——王元化的《九十年代日记》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01885

相关内容

四味毒叔X新周刊|锐·荐微短剧榜第8期
《不被定义者:雨果传》入选“新华荐书”“央视读书精选春季榜单”!
王蔚波书贺释行化升任滑县佛教协会会长
女主播被榜一大哥骗走上万元
视频荐书|《富足与厌倦》
视频荐书|《生活中的意义》
视频荐书|《中年之路2》
春风荐书 | 走近“中国现代出版第一人”张元济,品读一代知识分子的坚守
书荐丨《世界美术馆·青少版》 :一本书逛遍全球博物馆,轻轻松松看名画
视频荐书|《让大脑自由》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