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有一本奇书,小时候乍看以为是烂了尾,却越长大越觉得是神作
为什么鞋子总是越穿越小?因为脚会长大,但鞋却停在原地。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生活笑料库#
无金庸,不武侠,尽管古龙、梁羽生等人的作品也不差,但要说谁是武侠小说界的“武林至尊”,金庸说自己第二,怕是没人敢争第一。
他笔下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以及短篇的《越女剑》无一不是经典。
但这都是在他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口碑之后,读者心中形成的定论,早在他的故事在报刊连载之时,当时的读者未必知道自己正在见证一位大师的崛起。
(阿青剧照)
事实上你若不是人云亦云的去品读金庸的作品,都不难看出他作品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某部作品都好似烂尾了一般,只是当你真正把那故事读懂之后,才发现金庸的安排着实是妙。
一、看似烂尾的作品
金庸有“烂尾”的作品吗?
若你自诩“资深金庸迷”就不会质疑这种说法,因为他还真就写过一部烂尾的作品。
多数人了解的那个故事是叫“越女剑”,也就是以越女阿青与范蠡的相遇展开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短小精悍,发展到范蠡救回西施,阿青刺杀西施,却被西施的美貌惊艳,继而羞愤退场就画上句号。
事实上这个故事确实是给人一种没说完的感觉,但金庸若是继续写下去,也难免让阿青这主角有些不体面了。
不过笔者说它烂尾,并不是阿青的问题,而是在于《越女剑》本身就是他另一部作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范蠡、西施剧照)
金庸曾说过:“我手边有一部任渭长画的版画集《卅三剑客图》,共有三十三个剑客的图形,人物的造型十分生动。偶有空闲,翻阅数页,很触发一些想象,常常引起一个念头:‘最好能给每一幅图‘插’一篇短篇小说。’……可是连写三十三个剑侠故事的心愿,永远也完成不了的。写了第一篇《越女剑》后,第二篇《虬髯客》的小说就写不下去了。写叙述文比写小说不费力得多,于是改用平铺直叙的方式,介绍原来的故事……”
也就是说《越女剑》只是《卅三剑客图》的第一章,这个故事确实是烂尾了。
但也正因为如此,它并非本文所指的那本小说,因为那本小说只是“看似烂尾”。
二、戛然而止的故事
不卖关子,笔者所指的那部作品其实是后来被读者誉为“金庸巅峰之作”的《天龙八部》。
为何说《天龙八部》看似烂尾?
道理很简单,就在于此作中有三位主角,即萧峰、虚竹以及段誉。
金庸是分别以他们三人的视角展开剧情,直至少室山大战时,才让他们三人的故事汇成一点,那也是本作剧情的最高潮,少室山大战乃至接下来的藏经阁大战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每一次重读此段,都不禁让人热血沸腾。
不过也正因为故事中期就过于出彩,以至于那故事的结局有些难以让人觉得满意。
似乎主角三兄弟合力擒下辽帝,继而逼迫辽帝退兵,化解了宋辽两国的危机,保得天下太平,这结局算是相当圆满了。
(金庸)
可紧接着,金庸又安排萧峰以断箭自戕,甚至让阿紫抱着他的尸体跳崖,萧峰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而这也是问题所在。
其实群雄出现在宋辽大战的现场,就是因为要救萧峰,此刻仿佛三位主角的故事都成了萧峰一个人的故事,怎么萧峰死了,这故事就结束了?
你顺着原著剧情读下来就知道,萧峰甚至都不是书中的第一主角,段誉才是真正的第一主角。
所以即便萧峰死了,段誉和虚竹的故事也可以继续往下写才是,金庸为何对他们后续的人生避而不谈了?
所以这就是金庸的高明之处了。
三、契合主题的结局
不同于《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那些小说的书名让人一看就知道金庸大致要写怎样一个故事,《天龙八部》这书名就十分晦涩难懂。
(萧峰之死剧照)
不过金庸在开篇的“释名”部分就已经解释过:“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这部小说里没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
结合这句话,你才能真正看懂金庸想表达的内核。
正是“世事无常”“人人都求而不得”。
如此一来,再回看书中的种种情节,你就能理解为何这个故事到宋辽大战之时就应该结束了。
书中之人确实是个个都符合求而不得的主题。
那慕容复一心只想复兴大燕,可他终归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最终只能接受沦为疯子的结局。
段延庆想当皇帝,他本就是太子,应该当皇帝,可到最后他也只是接受了自己的儿子当皇帝的结果。
丁春秋想得到师父无崖子的神功,结果却只能落得被无崖子的另一位弟子虚竹清理门户,关押在少林寺的结局。
还有三位主角,萧峰想当汉人,却偏偏是契丹人,想与阿朱过普通人的日子,却又亲手打死了阿朱。
(天龙三兄弟剧照)
而虚竹想要的,不过是当个普普通通的小和尚,他却被迫屡屡破戒,最终与佛门渐行渐远。
至于段誉,他一心只想追求那神仙姐姐王语嫣,奈何王语嫣心中只有慕容复,金庸在新修版中又让王语嫣回到了慕容复身边,段誉也只能黯然神伤。
你看,人人的命运都符合求而不得的主题,而这个故事若是继续说下去,那段誉和虚竹总会放下执念,反而可能追求到了所谓的“圆满”,那就不契合主题了。
因此金庸让这故事戛然而止,恰是十分聪明的做法,甚至站在读者的视角来看,你还想窥探段誉和虚竹的余生,金庸却不让,这何尝不是一种“求而不得”呢,只叹金庸的安排着实是妙啊。
网址:金庸有一本奇书,小时候乍看以为是烂了尾,却越长大越觉得是神作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03752
相关内容
金庸有一本奇书,小时候乍看以为是烂了尾,却越长大越觉得是神作小时候没看懂,长大后看却觉得难受,哪是真?哪是假?
小时候对巩俐的美貌无感,如今却是越看越觉得美
雪重子真是越看越帅气!虽然年纪不大,却散发出一种神秘的成熟气息!
真的是越虐心又觉得刘学义越帅…
越喜欢一个人,反而会越觉得自卑,爱得也更加小心翼翼
四大名著原本没有红楼梦?原名“四大奇书”,只有一本与现在不同
有种“可惜”叫童星长大,明明小时候惊艳四方,长大后却沦为路人甲
小时候觉得这一关最轻松,长大后才明白这一关的艰难, 西游记
中年夫妻在婚姻中的坦白对话,越听越觉得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