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十五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发布时间:2025-09-26 13:13

东坡肉是苏菜经典,由北宋文学家苏轼创制 #生活技巧# #饮食烹饪技巧# #中餐烹饪历史#

书法,是苏轼灵魂的流淌,是他情感的抒发。四十幅经典名帖,如同十五首无言的诗篇,诉说着他的喜怒哀乐,展现着他深厚的书法造诣与卓越的艺术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墨韵世界,感受那份独特的艺术魅力。

——题记

北宋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继承并发展了唐代的书法传统。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杰出的书法家,如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既有端庄典雅的楷书,也有潇洒自如的行书。北宋书法注重意境和气韵,追求笔墨的变化与情感的表达,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书法作品。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美食家。他曾任多地官职,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其诗文豪放,词开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宏富自如,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书法卓越,为“宋四家”之一,亦擅绘画。他多才多艺,被赞誉为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苏轼书法卓越,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等并称“宋四家”。他博采众长,融合晋唐名家风格,自成一家。自称书法“造意无法”,追求新意。黄庭坚赞其书法早年精到,晚年自然。苏轼一生多舛,书法风格亦跌宕起伏。传世作品如《赤壁赋》《黄州寒食诗》等,均展现其书法之精妙。

代表作品有:《获见帖》《归安丘园帖》《致运句太博帖》等。

北宋著名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获见帖》赏析

苏轼草书《获见帖》笔势如飞瀑直下,流畅而遒劲。每个字都仿佛跃然纸上,灵动飘逸。书法中透露出苏轼深厚的书法功底与独特的艺术气质,令人叹为观止,充分展现了其草书艺术的魅力与风采。

北宋著名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归安丘园帖》赏析

苏轼《归安丘园帖》,又名《致子厚宫使正议尺牍》,纵25.6厘米横31.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展现了其卓越的书法造诣。苏轼自述书法之道,强调学识、见识与技艺并重,方能达到妙境。他追求书法中的“意”,信手点画,不拘泥于传统。此帖是苏轼写给章惇的信札,自然流畅,字间洋溢着真挚的友情,充分展现了他对传统技法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创造的独特魅力。

释文:略。

北宋著名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致运句太博帖》赏析

苏轼《致运句太博帖》纸本行楷,书于1071年,8行,计59字。纵25.6厘米横24.5厘米。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此帖书法风格独特,据推测为元丰以前作品。帖中内容透露出当时贵族的骄奢生活,但“运句太博”身份成谜。据《东坡纪年录》和《宋史》记载,苏轼于熙宁四年迁太常博士,而太常博士常讲定五礼仪式,有改革则据经审议。因此,“运句太博”或为苏轼同僚,即同在太常寺任职的太常博士,但确切身份仍需考证。

释文:略。

北宋著名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苏轼《答谢民师论文帖卷》赏析

苏轼《答谢民师论文帖卷》,行书作品,纵27厘米,横96.5厘米,藏于上海博物馆。此作于元符三年(1100),乃苏轼写给谢民师的信,分享文学见解。其书法与文字交相辉映,气势磅礴。俞和、娄坚等名家均对其书法赞誉有加,认为其书风淳古,笔力圆健,布局自然。苏轼一生书艺融汇众家之长,晚年自成一家,黄山谷赞其书“笔圆而韵胜”。此帖不仅是苏轼书法之精品,更展现了他对文章写作的独到见解,令人回味无穷。卷首虽有所缺,但整体仍不失为一件珍贵的艺术瑰宝。

帖后题跋部分有明代著名书家娄坚仿苏轼书体补写的一段阙文,另有陈继儒等人题跋。

明代娄坚行书补北宋苏轼答谢民师帖卷,上海博物馆藏。

明代娄坚行书补北宋苏轼答谢民师帖卷之一

明代娄坚行书补北宋苏轼答谢民师帖卷之二

明代娄坚行书补北宋苏轼答谢民师帖卷之三

明代陈继儒书法题跋

明代董其昌书法题跋

网址: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十五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32955

相关内容

书贵瘦硬方通神:茅盾书法作品赏析
苏轼的这幅书法作品,差点被溥仪弄丢,博物馆为之寻找了30多年
苏轼忧伤中所写的书法作品,超水平发挥,被公认行书第三
苏轼认为“楷书是书法基础”,这个结论对吗?当代书法家表示不服
《三上词话》作者:“兰州大学赋”经典选句书法作品(赏析)
是什么导致苏轼一生坎坷、颠沛流离?
中山公园展出龙年版画和吉语书法作品
王安石想要教训苏轼,以一上联为题,因至今无人能对而成千古绝对
【原迹鉴赏】 宋代书法名家苏轼、黄庭坚书法(中堂)
北宋一7岁孩童写下的经典,小小年纪胆子挺大,终成文坛一代宗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