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河脚踩大地:贾平凹推出长篇笔记体小说《消息》
如何有效地阅读长篇小说:先预览章节大纲,分段阅读并做笔记。 #生活技巧# #学习技巧# #阅读策略#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20世纪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的贾平凹,扎根陕西大地,用持续近50年的文学书写,为“商州”“秦岭”构建了独特的文化符号。从商州到秦岭,五十多年的岁月里贾平凹步履不停,这些扎扎实实的作品,是他文学的丰碑。在更新的作品中,他的文本展现方式不断求新求变,内容也愈加多姿。
9月28日,封面新闻记者获悉,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最新长篇笔记体小说《消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这部凝结着作家近两年密集采风心血的作品,以“脚踩大地”的创作姿态,在传统文学文脉与中国大地的肌理交织中,勾勒出一幅兼具文化厚度与生命温度的当代“山居图”。《消息》是贾平凹创作生涯的又一突破,更是当代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探索的重磅力作。
贾平凹新作《消息》
从采风足迹到“消息”根系
2022至2024年间,贾平凹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密集采风之旅:从故乡商州的六个乡镇出发,足迹遍布陕南陕北的十个县与三十个村寨,再延伸至黄河、渭河沿岸的甘、晋、豫、鲁四省大地。在这场跨越山河的行走中,他不是浮光掠影的观察者,而是沉潜大地的倾听者——田埂上的一句闲谈、老屋檐下的一次偶遇、集市里的一番争执、山民口中的一段往事,都成为他捕捉生活本真的“消息”。
这些来自土地与烟火的“消息”,构成了作品的叙事根系。写作中,贾平凹摒弃了刻意雕琢的戏剧冲突,始终将目光锁定在普通人身上:他们在黄河滩上的劳作、在山林中的自省、在时代潮流里的彷徨、在人情往来中的坚守,都被他以细腻笔触记录。
传承古典文学韵味的灵性书写
《消息》在叙事艺术上展现出向“中国文法”的深度回归。全书由九十余则独立又相连的短章构成,结构上承续《山海经》《聊斋志异》的笔记传统,却置于当代语境中实现再创造。贾平凹赋予古塔、山林、河流以灵性与隐喻,使自然成为“隐形的叙述者”,恰如他所说:“一部作品如山一样有脉向,峰峦随脉向起伏。”
全书以黄河晋陕大峡谷开篇,以“水经流图”般的笔法,将历史、民俗与当代生存交织。文字松弛自然,却暗藏筋骨,实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文体跨越。它既非传统长篇小说,亦非单纯短章集合,而是一幅以“消息”串联的当代“清明上河图”,于细节中见宏大,于片段中显完整。
作为兼具文学与书画双重建树的创作者,贾平凹在书写《消息》时,延续笔墨共生的表达传统,创作了很多幅相关画作。精心挑选后,将二十四幅画作插入其中,形成与文字互为表里的叙事共同体。 文学与绘画的多维表达,让《消息》的“人间图景”不再局限于文字叙事,而是成为可感、可触、可赏的立体艺术,为读者呈现出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网址:跨越山河脚踩大地:贾平凹推出长篇笔记体小说《消息》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33502
相关内容
贾平凹第20部长篇《河山传》:进城农民的小人物列传贾平凹中短篇小说集《平凹秦岭故事集》出版 展现秦岭大地众生图景
贾平凹苏童马原新作引关注,2025年还有哪些名家新作值得期待
我的朋友贾平凹
贾平凹新书收录20个地道秦岭故事|新书架
贾平凹长篇小说《河山传》暨《贾平凹文选》三十卷读者见面会在西安举办
贾平凹不写小说写书法,书法卖得火爆,却遭到了书法界专家的怒怼
聚焦2024《当代》颁奖盛典|贾平凹:以文学反映现实是我生命的意义
循着“月迹”去读写 ——我与贾平凹的文学之缘
贾平凹为何与前妻韩俊芳离婚?拿稿费回家像做贼,个性太强不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