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险职员到小说大师:贵志佑介的笔下藏着怎样的日本社会?
阅读经典小说,能领略大师笔下的艺术魅力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小说世界#
在当代推理文坛,能自如游走于恐怖、推理与科幻三界,以冷峻笔触持续叩问人性深渊的作家实属罕见,如果说之前介绍的小林泰三是上一辈(偏短篇领域)里的佼佼者,那在长篇小说领域,如今仍在文坛活跃的,必然是贵志佑介。
1959 年,贵志佑介出生于大阪,后毕业于京都大学经济系,曾以普通人寿保险公司职员的身份,沉浸式观察现代社会的运行肌理。这段看似与文学创作毫无交集的职场经历,却成为他日后诸多杰作中真实感与社会批判意识的坚实根基:关于风险评估的精密逻辑、职场生态的微妙博弈,乃至人性在利益诱惑下的扭曲形态,都是他笔下最锋利的叙事素材。
尽管贵志佑介始终自称自己写的是娱乐小说,但奇妙的是,在他的作品背后,我们常常能看到相应时代的呼吸,有时候是一声叹息,有时候是一句叩问,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跨越多个类型文学的娱乐小说大师,本质写的都是“社会派”。比如1996年的出道作《第十三种人格的恐怖》,这一时间节点,恰好与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社会情绪共振——当 “一亿总中流” 的自信幻梦破碎,整个社会被迷茫、不安与身份焦虑笼罩,这份集体性的精神困境,才滋生出了这个“恐怖故事”。
纵观贵志佑介的创作轨迹,其本质就像一部日本类型文学的微缩编年史。从斩获日本恐怖小说大奖、揭露保险行业黑幕的《黑暗之家》,到开创 “防犯侦探” 全新视角、摘得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的《玻璃之锤》;从构建千年后超能力反乌托邦社会、荣获“日本SF大奖”的科幻史诗《来自新世界》,再到直指人性本恶、引发广泛争议的校园黑暗寓言《莲实的课堂(上下册)》。他的每一次类型跨越与创作突破,都绝非单纯的个人才华宣泄,而是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捕捉,更是与日本文学潮流深度对话的结果。
这种 “时代感知力”,是他区别于其他类型作家的核心特质。
撰文丨陆烨华
等清醒了,再醒来
之前我们介绍过,东野圭吾为了筹备江户川乱步奖,从公司裸辞进行创作。贵志佑介真正开始创作,也始于三十岁从人寿保险公司辞职。但他并不是裸辞,而是等到真正出道,才做出这一对他人生至关重要的决定。
如果把出道比作起床,东野圭吾是凭着直觉与热情,在迷迷糊糊之间先觉醒,再慢慢清醒。贵志佑介则是在床上又多躺了一会儿,在确认自己已经清醒之后,才醒过来。
京都大学经济系的学术训练,让他掌握了分析社会结构的理性思维,而人寿保险公司的职场经历,则让他近距离目睹了现代社会的 “灰色地带”——保险制度的漏洞如何被人性贪婪利用,“死亡” 如何被异化为计算利益的筹码。
这些独特的观察,让三十岁的贵志佑介有喷涌而出的创作欲,这些后来都成为他创作《黑暗之家》时的核心素材。
《黑暗之家》
作者:[日]贵志祐介
译者:曹逸冰
版本:海南出版社|读客文化 2023年10月
在全职创作之前,贵志佑介并不是没有过写作经历,相反,他其实做好了准备。1986年,他以笔名 “岸祐介” 投稿的短篇科幻小说,获得第12回“早川SF奖”佳作,所有人都知道,他已具备驾驭类型文学的基本能力,包括他自己。
彼时的日本文坛正处于社会派推理盛极而衰、新本格派崛起的关键转折点:1987年,绫辻行人发表《十角馆事件》,以 “打破现实框架、重归诡计核心” 的主张,正式宣告新本格派的诞生。尽管贵志佑介当时仍然在职,未直接参与新本格运动,但他对推理的偏爱,以及将科幻元素与恐怖氛围融合的实验性写作,难免受到了新本格 “解放想象力” 浪潮的深刻影响。
1990年代初,泡沫经济的崩溃给日本社会带来了结构性冲击,民众从经济繁荣的迷梦中惊醒,陷入对未来的集体焦虑。这种社会心态的转变,意外催生了恐怖文学的黄金期。
1994年,《生化危机》开启生存恐怖游戏热潮,同年,日本恐怖小说大奖正式创立,类型文学的市场需求空前旺盛。贵志佑介敏锐地意识到,机会来了。
后面的剧情和东野圭吾类似,筹备三年后,1996年,他才以《ISOLA》(后更名为《第十三个人格 —ISOLA》,即《第十三种人格的恐怖》)获得第 3 届日本恐怖小说长篇佳作奖,正式踏入文坛。也就是那一年,他从保险员工正式成为专职小说家。
《第十三种人格的恐怖》
作者:[日]贵志祐介
译者:赵建勋 门荔荔
版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3年10月
这部以多重人格障碍为核心的作品,将心理惊悚与超自然元素巧妙结合,主人公在现实与虚幻间的挣扎,恰似对泡沫经济后日本社会个体 “身份认同危机” 的隐喻。在恐怖小说背后,它提出的叩问是:当稳定的生活被打破,你何尝不是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分裂、迷失?
提出了问题,自然要有答案承接。当时,日本流行文化在悄然变迁,御宅族亚文化兴起,年轻人对虚拟世界的依赖加剧,“现实与虚幻的边界模糊化” 成为时代的重要命题。而《第十三种人格的恐怖》中人格分裂的设定,正是对这一社会现象的文学回应:当现实压力难以承受时,人们会下意识地构建 “精神避难所”,却最终可能被避难所吞噬。
这种命题与回答紧扣时代议题的写作手法,让他的恐怖故事超越了单纯的感官刺激,具备了深刻的社会反思性。也是从这本书开始,贵志佑介的创作风格似乎就隐隐确定了下来。
不写鬼怪的恐怖大师
以《第十三种人格的恐怖》获奖成功出道后的第二年,贵志佑介就又再次交出了完成度更高的代表作——《黑暗之家》(前译名《黑屋吊影》)。
这本作品一举斩获第4届日本恐怖小说大奖首奖,这不仅标志着他正式跻身日本主流文坛,更奠定了他 “社会派恐怖” 的创作风格。直到现在,《黑暗之家》依然是贵志佑介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和前作一样,这部作品与当时的社会氛围高度契合——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第七年,日本经济仍未走出低谷,终身雇佣制瓦解,失业率攀升,1995年奥姆真理教事件的阴影尚未散去,民众对社会制度与权威的信任降至冰点。《黑暗之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了反映时代焦虑的 “镜子”。
《青之炎》剧照。
故事取材于贵志佑介最真实的保险公司经历,主人公若槁慎二作为保险公司职员,在处理一起看似普通的死亡保险金理赔时,逐渐揭开了“保险金杀人” 的恐怖真相。小说中对保险行业运作流程的精准描写,对人性在金钱诱惑下扭曲的深刻剖析,都源自作者的亲身观察。更为关键的是,贵志佑介并未将 “恐怖” 局限于血腥场面的渲染,而是将其植根于现代社会的制度缝隙中。
当本应保障安全的保险制度,反而成为催生罪恶的温床,这种“制度性恐怖”,比超自然鬼怪更令人不寒而栗。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更让彼时的读者对小说中描绘的经济低迷期人性危机产生强烈共鸣。而每一代人或许都会经历这样的低迷时期,这也是《黑暗之家》在二三十年后依然能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原因。
1999年,《黑暗之家》被改编为电影,由椎名桔平主演,获得广泛好评。甚至这一改编的成功也并非偶然,当时日本恐怖电影正在国际化上影响力增大。同年,黑泽清导演的《回路》以独特的数字时代恐怖美学,重新定义了日本恐怖片,而《黑暗之家》的电影化,则将社会派恐怖推向了更广阔的受众群体,可以说,这也进一步扩大了贵志佑介的影响力。
出道的前五年,往往是一个作家创作欲望最旺盛的阶段,贵志佑介也是如此,始终没有停下创作。1999年出版的《天使的呢喃》,将生物学恐怖与心理悬疑完美融合,讲述了寄生虫改变人类行为的神秘故事。作品中,他对科学伦理的思考、对未知恐惧的细腻刻画,既展现了他对科幻题材的驾驭能力,也反映了世纪末人们对科技发展失控的普遍担忧——当科学进步突破伦理边界,人类是否会沦为自己创造的怪物的猎物?
他的很多作品乍看之下是娱乐通俗小说,但又始终保持着一定思想深度,究其原因,或许正是因为贵志佑介在作品中提出的现代性危机的追问。
《青之炎》剧照。
值得注意的是,恐怖小说创作并非只有贵志佑介一人,但贵志佑介始终与其他作家存在的一个鲜明差异是,他不依赖传统的鬼怪、诅咒等超自然元素,而是从现代社会的职业场域、制度漏洞中挖掘恐怖之源。这种现实基底的恐怖更具说服力。
当时,日本类型文学的边界开始消融,纯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逐渐模糊,贵志佑介的作品恰好处于这一交叉地带:既有大众文学的娱乐性,又包含对社会问题的严肃思考。
从某种程度来说,他的成功多少预示了日本类型文学的未来方向——以类型为载体,直面现实议题。
全能型作家还在转型
进入21世纪,日本文坛迎来类型文学的大融合时代,贵志佑介也迎来了转型期——或者说转型不太准确,他开始游走于其他类型小说领域。
他在1999年创作的《青之炎》于2000年正式出版。小说讲述十七岁少年秀一为保护家庭策划并实施“完美犯罪”的故事,同时用细腻的笔触展示了当代青少年在家庭破碎、社会压力下的心理困境。
作品出版时,正值日本社会热议“少年法修正案”、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敏感时期,因此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当法律无法给予正义,当成年人的世界充满虚伪时,少年的“正义”是否会沦为暴力的借口?贵志佑介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让读者直面这一复杂的伦理命题。
《玻璃之锤》
作者:[日]贵志祐介
译者:潘郁灵
版本:北京日报出版社|读客文化 2023年11月
2004年,《玻璃之锤》的出版让贵志佑介完成了向推理小说领域的关键突破。推理小说想要创作出全新的诡计,往往需要作家有丰富的阅读,很多专职推理作家穷一生之力,可能都无法想出一个有“创新感”的诡计,但贵志佑介,这个在其他类型小说领域早就已经成名的成熟作家却做到了。果然,天才是一通百通的。
《玻璃之锤》的主人公榎本径是一名防盗专家,凭借对现代安保技术的精通,破解各种看似无解的密室案件。但值得一提的是,天赋强如贵志佑介,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构思出这本书中的密室诡计的,据他本人所说,这部作品的构思时间长达20年,其核心谜团“在密码电梯、监控摄像机、防弹玻璃窗层层戒备下发生的命案”,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本格推理的 “密室诡计” 完美结合。
2005年,《玻璃之锤》荣获“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这是日本推理界的最高奖之一。但当我们说贵志佑介是一个优秀的推理作家时,又总觉得不足以概括,因为他在每个领域都做得那么出色,无论是恐怖小说、推理小说,还是——科幻小说。
时隔三年之后,2008年,贵志佑介又出版了一本科幻小说界的经典,《来自新世界》。这部科幻小说以千年后的日本为背景,构建了一个超能力者统治的反乌托邦社会,探讨了权力控制、社会异化、人性本质等宏大命题。
《来自新世界 (上下)》
作者:[日]贵志祐介
译者:丁丁虫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年1月
不出意外,每次他一头扎进某个领域,就会拿下该领域的大奖。《来自新世界》荣获“日本SF大奖”,它的成功,其实和贵志佑介之前的创作模型一样,不仅在于表面故事的精彩,也在于对现实议题的表达。
小说中超能力者对普通人的压迫,可视为对社会阶层固化的反思。教育系统对个体思想的驯化,则直指日本教育改革的困境。有读过这部作品的读者应该对其中的某句著名台词印象深刻,有多少人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感到背脊发凉?这种感觉,肯定不止单纯地来自于故事的逆转和超展开吧?
巅峰与沉淀:震灾后的社会观察与创作升华
21世纪10年代,贵志佑介进入创作的全面成熟期,其作品在文学性、思想深度与市场影响力上都达到了一定平衡。这一阶段的日本社会,经历了多重重大转折,2011年东日本大震灾及福岛核事故,数字化阅读浪潮冲击传统出版业,社交媒体流行,重塑了作家与读者的互动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贵志佑介的创作依然展现出惊人的适应力与前瞻性。
2010年,《莲实的课堂》(又名《恶之教典》)出版,这部作品以高中教师莲实圣司计划杀害全班学生为主线,用冷峻到近乎残酷的笔触,揭露了教育体制的伪善性。作品获得第一届“山田风太郎奖”,贵志佑介在创作谈中曾表示:“我一直觉得人性是不完美的,所谓的‘性善说’根本站不住脚。”
《莲实的课堂(上下册)》
作者:[日]贵志佑介
译者:汪洋 百里
版本:现代出版社 2013年9月
这种对人性本质的冷峻观察,与震灾后日本社会对“安全神话破灭”的集体体验形成了微妙共鸣,当灾难来临,所谓的“秩序”与“道德”是否会瞬间崩塌?2012年,三池崇史将其改编为电影,由伊藤英明主演,斩获17亿日元票房。
2012年堪称贵志佑介的影视化丰收年:推理小说《上锁的房间》被改编为富士电视台月九剧,由岚成员大野智主演,最高收视率达16.4%。同年,《来自新世界》的动画版播出,这部充满哲学思辨的反乌托邦作品,通过视觉媒介的转化,在年轻观众中进一步引发关于 “权力、差异与包容” 的深刻讨论。好的故事和主题,有跨媒介的生命力。
随着创作经验的积累,贵志佑介也开始从实践者向理论家转型。2013年出版的随笔集《梦见自己变成了极恶鸟(极悪鸟になる梦を見る)》,首次系统阐述了他对类型文学创作的思考;2016年的《写出娱乐的力量:贵志佑介教你成为畅销小说家》,更是融合他三十余年写作经验,提出 “72项创作法则”,成为畅销写作指南。
《恶之教典》剧照。
在书中,他强调 “娱乐性与思想性并非对立”,主张 “用类型故事包裹现实议题”,这种创作理念正是他多年创作的总结。而他的这种与时代同呼吸的创作,也依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加、杂事的增多而停下脚步。
2020年,年过六旬的贵志佑介推出《咒缚之家》,将灵异现象与心理悬疑相结合,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探讨了封闭空间中的恐惧心理与人性博弈。这部作品再次证明了他对时代情绪的敏锐把握。疫情期间,“隔离” 带来的孤独与焦虑,让读者对“封闭空间的恐惧”产生强烈共鸣。
纵观贵志佑介的创作生涯,他始终是一位 “与时代共生” 的作家。
从泡沫经济崩溃后的恐怖启蒙,到新世纪的推理与科幻跨界,再到震灾后的社会观察,他的作品始终紧贴日本社会的脉搏,记录着不同时代的集体焦虑与精神困境。他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娱乐性”与“思想性”完美融合。
无论是恐怖故事中的制度批判,推理小说中的科技反思,还是科幻作品中的人性追问,都让他的类型文学超越了 “消遣” 的范畴,成为观察日本社会的重要文化文本。
正如他在《写出娱乐的力量:贵志佑介教你成为畅销小说家》中所说:“好的故事,既要让读者沉浸其中,也要让读者在合上书后,有所思考。”
撰文/陆烨华
编辑/宫子 王铭博
校对/卢茜
网址:从保险职员到小说大师:贵志佑介的笔下藏着怎样的日本社会?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35142
相关内容
读书 | 如何“阅读”日本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日本的“无婚化”社会
“他可不是凡人!”这究竟是怎样一个人,郭德纲都不敢造次!相声大师马志明
哦吼,从窝囊社畜到霸总医生,白客反差,这次化身肛肠科的相声大师…
林志玲“家暴”风波始末:从谣言笼罩到当下生活蜕变
日本小说《黄油》风靡英国
日本从富家女到国民女神,为何越来越多的女子,选择“下海”?
《我是刑警》阵容强大到没话说!这些老戏骨的加盟,简直是追剧的保险!
科幻、“韩流”热潮背后,藏着怎样的流量密码?
“五竹若置身于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会是怎样的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