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新晋诺奖得主,曾在中国街头问过许多人2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5-10-09 23:59

避免过多谈论个人问题,保持话题集中在职位上 #生活知识# #生活指南# #职场建议# #求职面试#

当地时间10月9日,瑞典文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编剧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László Krasznahorkai)。

诺奖对他的颁奖词是:“他那震撼而充满远见的作品,在末世恐惧中,依然重申艺术的力量。”

拉斯洛生于中产阶级家庭,短暂的大学生涯之后,他开始在匈牙利国内漂泊,生活在农民和矿工中间。拉斯洛的首部小说《撒旦探戈》出版后即引起轰动,逐渐获得国际声誉。2015年《撒旦探戈》获得布克国际奖,拉斯洛随即在中国受到读者追捧。

他对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曾游访中国。《撒旦探戈》的译者余泽民与斯洛相识三十二年,曾作为翻译和助手陪他游历中国。拉斯洛对中国文化,对东方文化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在我国街头采访过不少普通百姓。

他的采访往往就两个问题——第一,你读过杜甫吗?第二,你认为李白和杨贵妃是什么关系?”

李白的风景和令人窒息的长句

1954年,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出生于匈牙利。1985年,31岁的他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长篇小说《撒旦探戈》,备受文坛赞誉,拉斯洛也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86年,他的短篇小说集《仁慈的关系》问世;1987年,拉斯洛凭借德国文化交流基金会的奖金移居柏林,并在那里获得了国际文学圈的关注。1989年出版长篇小说《反抗的忧郁》,该小说于1993年获得德国年度最佳文学作品奖。此后,他还创作了《六个晚上》《天底下的毁灭与悲伤》《最后的狼》等多部文学作品。据介绍,他的作品以长句结构、反乌托邦主题和忧郁氛围著称,常探讨社会崩溃与人性困境,语言风格充满诗意与哲学深度。

余泽民与拉斯洛

余泽民回忆,1993年他在匈牙利第一次见到拉斯洛时,拉斯洛坐到他旁边,跟余泽民聊起他的中国之行。1990年他第一次去中国就迷上了中国文化,他称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人文博物馆”。回匈牙利后,他不仅要家人改用筷子吃饭,而且无论走到哪儿,都不忘搜集与中国相关的书籍。他爱吃中餐、爱听京剧,特别喜欢李白。他说,他读过大作家科斯托拉尼、大诗人沃莱什、普利策奖得主法鲁迪等人翻译的李白诗歌,惊讶于在唐代的中国怎么会出现一位欧洲人眼中的现代诗人?

拉斯洛与余泽民第一次见面,就表示很希望能跟余泽民一起去一趟中国。1998年5月,他的这个愿望实现了。在一家基金会赞助下,两人沿着李白的足迹旅行了一个多月。从北京出发,登泰山,过三峡,马不停蹄地走了近十座城市。沿途他们做了大量采访,对象有诗人、学者、道士、和尚,也有游客和当地百姓。不管遇到谁,话题总是离不开李白。拉斯洛说,他喜欢听李白在诗中谈醉酒、谈月亮、谈分离、谈朋友。“当然,我只能借助于译文揣测,但揣测的结果总是告诉我,天哪,这该是多么美妙的诗歌!”当他看到李白也看到过的风景,兴奋地感觉他们正彼此靠近。

拉斯洛在长城上

在北京,拉斯洛住在余泽民家。“他的心很细,看到我弟弟伟民的吉他弦断了,就叫我带他去乐器行买一副装上,亲手调好;他发现我妈妈床头有一张外公外婆结婚的老照片,便在从美术馆回家的路上特意挑了一个相框买回来;拉斯洛还喜欢逛书店,一边听我翻译书名,一边向我介绍作家作品,他的脑袋就是座图书馆。”余泽民回忆,后来,他还帮拉斯洛整理了14盘录音带。拉斯洛将这次经历写成一篇散文《只有星空》,收在《天空下的废墟与哀愁》一书里。这部书里还有一篇题为《妈妈》的散文,写的正是余泽民的母亲。余母很喜欢拉斯洛,跟他用英语聊天,给他讲家族故事和自己的经历。后来拉斯洛又去过两次中国,都是住在余泽民家。

弹吉他的拉斯洛

所有作品都是《撒旦探戈》的2.0、3.0、4.0版

不少文学评论家指出,拉斯洛擅长运用气势磅礴的长句,有时一个句子长达四页。余泽民在其文章《我的匈牙利文学奇缘》中也坦言,拉斯洛这种令人窒息的长句是有意为之,为将读者慢慢拖入沼泽般的世界。

作为后现代主义作家,他在小说的形式和结构上也不断尝试,如《茹兹的陷阱》中小标题为A→B、B→C、C→D,表现了小说中几个陌生人之间的“跟踪”关系。他小说中的所有人物都是生活中的孤独者、悬浮者,是被上帝和社会抛弃之人,他们以跟踪、偷窥、谋杀等荒诞的方式与他者建立某种陌生的依存关系,由此陷入更深的孤独。正如作家本人所表示的,他所有作品都是《撒旦探戈》的2.0、3.0、4.0版。

2004年,拉斯洛获得匈牙利重要的文学奖项科苏特奖,同时,他也是2015年国际布克奖得主,囊括了包括科舒特奖、共和国桂冠奖、马洛伊奖、尤若夫·阿蒂拉奖、莫里茨·日格蒙德奖、阿贡艺术奖在内的几乎所有重要的匈牙利文学奖项,并于2014年获得美国文学奖。

目前,拉斯洛的作品《撒旦探戈》《温克海姆男爵返乡》《赫尔施特07769》均被译林出版社引入中国,由余泽民进行翻译,热爱外国文学的中国读者们也终于得以阅读他的中译本小说。

拉斯洛如今时常住在纽约、上海等大城市,但他在乡下有一座木屋,因为过一段时间,他“就需要一个没有人的世界”。一位匈牙利汉学家曾帮他起了个中文名“好丘”。他向余泽民解释说,一是取“美丽山丘”之意;二是借“丘”字与孔夫子挂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艾陆琦 综合整理

素材来源:文汇报 澎湃新闻 新京报 北京文学 译林出版社

余泽民《我的匈牙利文学奇缘》

网址:这位新晋诺奖得主,曾在中国街头问过许多人2个问题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35590

相关内容

诺奖得主古尔纳到访中国现代文学馆
诺奖得主古尔纳:一场持续探讨故乡和他乡的旅程
诺奖得主古尔纳也将进董宇辉直播间
巨型游轮模型亮相上海街头,众明星打卡新地标
唐嫣在一次访谈中透露,罗晋曾在半年内提出过六次分手
“期待与中国观众书写新的艺术记忆”
新晋“门神”卢凌风上线
新晋辣妈带娃辣舞
新《龙门客栈》首选当然是梁家辉,为何许多人胡乱说起先找李连杰呢?
原来记者还真贴脸问过

随便看看